脫出的痔有血?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戳上方藍字“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關注我們,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脫出的痔有血?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關注我們
并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标”
直腸指檢怕尴尬?腸鏡檢查心裡發怵?有多少病就是這麼被耽擱的!
作者丨楊衛生
單位丨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内科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小小痔瘡反複出血,沒有那麼簡單
夏日炎炎,烈日當空。窗外,樹木無精打采,花草皆垂頭喪氣,門診的患者也寥寥無幾。
突然,手機響起了熟悉的鈴聲,原來是朋友的母親要來找我看病,提前來了個電話。十分鐘後,診室裡步入了一位體型肥胖的中年女性,腳步穩健,面色紅潤,雙目有神,視診中看不出哪裡有恙。
“痔瘡又犯了,幫我開點藥吧!”患者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似乎對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問診後得知,患者其實反複鮮血便已經有3個月了,每次量不多,間歇性出現,無裡急後重感,無其它不适,曾至私人診所就診,考慮“内痔”,外用痔瘡膏後症狀有時可緩解,一直未引起重視,但症狀反複出現。平素體健,常規查體也沒有什麼特殊發現。
患者近期雖然無明顯消瘦及貧血,一般情況尚可,飲食睡眠佳,但患者反複便血數月,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最糟糕的情況。
問:“這恐怕并不是痔瘡這麼簡單的問題,發病時間太長了,需要住院全面檢查,特别是結腸鏡檢查!”
答:“之前做了一些檢查,都沒有問題,這小小痔瘡應該不需要住院吧!”
問:“為什麼沒有做結腸鏡檢查呢?”
答:“聽說結腸鏡做起來很難受,一直害怕而沒有做。”
此時,她從随身背包裡拿出了一周前門診做的一疊檢查報告單,其中包括血常規、生化、甲狀腺功能、腫瘤标志物(AFP CEA CA199 CA125 CA153)等,除了血脂偏高外(甘油三脂:1.86mmol/L、膽固醇:8.64mmol/L),其餘結果均顯示正常。這些化驗單确實沒有什麼特别,既沒有貧血,又沒有營養不良,而且癌胚抗原(CEA)也正常,似乎沒有大問題。
層層檢查,最終确診
患者之前并沒有先把檢查報告單給我看,說明她并不想住院,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比較健康。此時,重要的是給她進行常規直腸指診,看看直腸内有沒有什麼不該出現的東西。
果不其然,距肛緣約5cm處可觸及一直徑約2cm的腫物,表面粗糙、質韌,與周圍分界不清,指套染血。看來情況不妙,說明病情後,患者同意住院進一步檢查。
緊接着完善了相關檢查,心電圖示:1.窦性心律;2.部分ST-T波改變。胸片示:心肺膈未見異常。胃鏡: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腹部 盆腔CT:肝脾内多發鈣化竈;胰頭部高密度結節,考慮淋巴結鈣化;左側附件囊狀低密度影,考慮囊腫;膽囊底部壁局限性增厚,中央密度較高,提示膽囊腺肌症。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結腸鏡檢查。檢查的前一天晚上,患者及家屬問了我很多關于直腸癌的問題,比如發病原因、臨床分期、确診手段以及手術是否能保住肛門等等,由此看來做了不少功課,這也透露了她們對病情的擔憂。此時患者并沒有表現出懼怕結腸鏡檢查,而是希望能盡快完成。
次日腸鏡檢查如期進行。患者腸道清潔度尚可,檢查過程順利,并沒有傳聞中的那麼痛苦,但檢查結果卻讓人黯然傷神,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最糟糕的情況:除了内痔外,距肛門5厘米處見一直徑約2厘米隆起性新生物,表面充血糜爛,頂端凹陷,活檢彈性差,質脆易出血。
病理:直腸中分化腺癌,腫瘤細胞呈腺管狀、篩狀排列,浸潤性生長,細胞核大、異型、深染。免疫組化結果顯示:MLH1( ),MSH2( ),MSH6( ),PMS2( ),p53( ,突變型),Ki-67(約30% )。
圖一 病理及免疫組化圖(部分)
至此,低位直腸癌診斷已經明确,而且同時合并有内痔,因之前既沒有做直腸指診,也沒有行結腸鏡檢查,所以一直被誤認為是單純的内痔出血!完善術前檢查,根據病情,患者行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Dixon) 末端回腸造口術。
标本病理:直腸中分化腺癌,小竈為粘液腺癌成分,浸潤腸壁全層,送檢下切緣未見癌累犯,另一側切緣大于5cm未檢取;檢取腸周淋巴結(1/14)見癌轉移,于脂肪組織中觸及癌結節1枚。
患者術後恢複可,病情平穩,但标本病理提示腸周淋巴結癌轉移,出院後需按時化療放療,定期随訪,評估預後。
反複便血需謹慎,注意區分癌和痔
痔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在人類曆史上由來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甲骨文中就有關于痔的記載,國外在公元前500~前300年就有“haemorrhoids(痔)”的記載,haemorrhoid來源于希臘字haemorrhoides,意指出血,是以出血的臨床特征而命名的,無痛性、間歇性便後鮮血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症狀。醫生們後來又從拉丁語Pila(球)的意思引申出Piles(痔),這是從痔的外形命名的,泛指所有類型的内、外痔,目前英國學者稱痔為“Piles”。
圖二 内痔和外痔解剖示意圖
盡管痔的曆史漫長,但目前臨床上經常遇到将低位直腸癌誤診為痔而延誤治療的情況,本例患者起初診治時也不例外。直腸癌是一種生長較慢的惡性腫瘤,早期可無症狀或因其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而不引起患者和醫師的注意和重視。癌腫部位較低時,易受硬結糞塊摩擦而引起出血,多為鮮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合或附着于糞柱表面,常被誤診為“痔”出血。
誤診的主要原因是對便血的警惕性不夠,僅憑症狀診斷而忽視了直腸指診和内鏡檢查。另外,痔的發病率又較高,正所謂“十人九痔”,這樣就更容易想當然了。
直腸指診是一種簡單而重要的的臨床檢查方法,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可靠性,對于直腸癌的早期發現意義重大,一般可以發現距肛門7~8cm以内的中下段直腸腫瘤。即使直腸指診未扪及腫瘤,但指套染有血性糞便也應高度懷疑直腸癌的可能。
據國内統計,75%的直腸癌就是通過直腸指診時被發現,而85%的直腸癌延誤診斷病例是由于未做直腸指診所緻。因此,臨床上對于初診患者及可疑患者,決不可忽視這一項重要的檢查方法。
無論直腸指診是否有陽性發現,最後還得回歸至内鏡檢查。結腸鏡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通過它可以直接觀察全結直腸的腸壁、腸腔的改變,并能确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進一步明确診斷。
結腸鏡下黏膜染色技術可顯著提高微小病變尤其是平坦型病變的發現率。染色放大内鏡技術結合大腸黏膜表面腺管開口的類型(主要依據Kudo的腺管開口分型)有助于判斷病變性質和浸潤深度,并可為病變能否進行内鏡下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圖三 結直腸腺管開口(pit) pattern分型
因此,在痔的診斷中直腸指診和結腸鏡檢查必不可少。因為痔與直腸癌早期最突出的相似症狀就是便血,而且往往為鮮血便,而痔又可與直腸癌同時并存。直腸癌為高低不平的實質性腫塊,表面常有糜爛潰瘍、組織脆、易出血、指套有血迹。臨床診療中絕不可發現有内痔就滿足于痔的診斷并開始痔的治療,直至患者症狀加重才進行直腸指診或行内鏡檢查而明确診斷,這種經驗教訓臨床上并非少見,應給予高度重視!
然而,臨床上部分患者非常排斥直腸指診,因為檢查涉及隐私部位,特别是年輕的女性患者,覺得很難為情,任憑醫師怎麼說就是不能接受。當建議行結腸鏡檢查時,又覺得結腸鏡檢查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情而心存拒絕。其實結腸鏡檢查時,有些人沒啥感覺,有些人卻疼痛難忍,這與受檢者的性别、年齡、體型及手術史等因素密切相關,對于後者,無痛腸鏡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除非有麻醉禁忌症。
大家需明白,遲來的結腸鏡檢查或許耽誤了重要的病情。當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等症狀時,即使難堪,也要直腸指診,即使痛苦,也要内鏡檢查。對于臨床醫師而言,面對越來越多的結直腸癌病例,其首要的任務就是盡早做出診斷,以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正所謂“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