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17:30:08

《套中人》是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在189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作者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俄文: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及傑出的劇作家,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小說講述了别裡科夫在現實生活中時時惴惴不安,如同驚弓之鳥,于是他就躲進自己制造的套子裡面,過完了悲劇性的一生。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1

故事主人公别裡科夫是四十歲左右的未婚希臘語教師,性格孤僻,生活中的一切都讓他膽戰心驚。即便晚上睡覺也會懷疑家裡的老仆會随時來傷害他,擔心盜賊會半夜偷偷潛入屋内,于是他就躲進自己制造的套子裡面。而學校裡的老師乃至全城的人們在他的影響下,也在不知不覺中過起了套子生活。

後來,學校新來了一位烏克蘭的史地教師和他的妹妹華連卡。華連卡就像一個希臘神話中的愛神,性格活潑,愛唱愛笑愛跳。她帶來的輕松歡快的氣氛,很快感染了周圍的人們,包括别裡科夫。于是在衆人的慫恿下,别裡科夫打算向華連卡求婚,但考慮到婚後未知的責任和安全,他去勸告華連卡的哥哥不應該做與政府相背離的事情。由于怕此番談話被人告密,他還準備将兩人的談話内容告知給校長,于是被忍無可忍的華連卡哥哥揪着脖領子從樓梯上推了下去,而這一幕卻恰巧被華連卡看到。别裡科夫又怕又羞,過了一個月就離開了人世。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2

作者以諷刺、誇張的叙事手法在書中描繪了三個個性鮮明的套中人形象,語言簡練、精悍。讀者在啞然失笑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作者的引導走進書中細細品讀。

文章開篇是以留宿在村長家的獸醫伊凡内奇和中學教師布希金的聊天展開,從而讓套中人一步步進入讀者的視野。

第一個套中人是村長夫人瑪芙拉,身體健康,智商正常,卻一輩子沒出過村子,沒見過城市,沒見過鐵路。直到夜深人靜時,才會像幽靈一樣出現在黑暗的蒼穹。而像這樣的遊蕩者卻絕非她一個人。

第二個套中人是伊凡内奇,作者賦予的筆墨不多,僅僅通過他對别裡科夫品行的贊賞,以暗喻的方式隐晦的寫了出來。

第三個套中人是别裡科夫,作者給予了他濃墨重彩的描述,将他的套子也意味深長的做了細緻的刻畫:

哪怕在豔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着套鞋,帶着雨傘,他的雨傘、懷表、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來的東西都總是裝在套子裡,就連他的臉也好像裝在套子裡,因為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裡面,戴着黑眼鏡,耳朵裡塞上棉花,坐出租馬車的時候也要車夫馬上把車篷支起來。

一個滑稽、可笑、可憐、可悲的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眼前。通過對這篇黑色幽默體裁小說的閱讀,也對作者在文章背後所傳達出來的思想和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對别裡科夫為什麼要制造套子,又為什麼要躲進套子裡的的悲慘一生有了清晰的認識。更對别裡科夫的套子生活給當下的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和警示,有了更深的思考。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3

一、政權傾覆前的俄國,内憂外患。内部有新生力量的覺醒,外部有無産階級革命政黨的崛起。因此,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政權,沙皇政府對所有的進步人士進行瘋狂鎮壓,對所有的可疑人員進行嚴密排查,緻使俄國上下人人自危,籠罩在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

小說的背景是在19世紀末的沙皇俄國,當時正值黑暗與光明交替的前夜,馬克思主義思想已在俄國大地廣泛傳播,代表工人階級的無産階級政黨正在轟轟烈烈的醞釀之中。由于受到歐洲進步文明浪潮的影響,俄國的天空開始刮起了變革之風。人們要求改變專制制度的呼聲愈來愈高。面對國人日益高漲的變革聲音和漸漸到來的變革步伐,沙皇政府開始恐慌。于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開始對進步人士進行了殘酷打壓。

他們關押進步人士,查封進步刊物,禁锢人們的進步思想,扼殺人們的進步言論,遏制和打擊一切新鮮事物。并放出政府爪牙四處橫行,讓告密者監視身邊人的一舉一動。緻使俄國上下人人自危,籠罩在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

二、性格敏感的别裡科夫惶惶不可終日,在這種彌漫着死亡氣息的日子裡,他神經時刻處于緊繃狀态,人格也随之扭曲。給自己尋找一處安全之地,免受無妄之災,制造套子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在這種四周彌漫着蕭瑟恐怖的氛圍中,性格膽小怯懦的别裡科夫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了生存,他開始迎合沙皇統治者的喜好,小心翼翼的生活在制度之内。政府禁止的事情,他唯命是從,堅決響應與執行,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稍有不慎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于是“千萬别鬧出什麼亂子來”成了挂在他嘴邊的口頭禅,與其說是在勸告别人,不如說是在時刻提醒自己。

由于長期處于這種壓抑的環境,别裡科夫開始變得敏感而多疑。慢慢的,他對身邊的所有人不再相信,對身邊的所有事不再感興趣。由此帶來的孤獨和寂寞,以及對未來的恐懼,讓他想逃離到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安放自己惴惴不安的靈魂。可是環顧四周,沒有依靠的力量,沒有穩妥的地方。于是,自己去制造一處安全之地便在情理之中,“套子”成了别裡科夫唯一能想到的辦法。隻有躲在裡面才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才能抵禦外界的一切雷霆風暴。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4

三、扭曲的人格,讓他失去了語言溝通功能。即便出自善意,卻給同事們帶來的是忌憚和驚恐。學校外面風聲鶴唳,學校裡面人人自危,每個人都緊緊關閉起了通向外界的大門。别裡科夫在這種無望的環境下,随之而來的便是深深的絕望。隻有鑽進套子,别無它法。

人之初性本善,作為文弱書生的别裡科夫還保留着内心的良善。他不願看見周圍的同事遭到莫須有的滅頂之災。因而,他希望人們在規定的條例、條令中生活,免得被沙皇的爪牙抓着把柄,遭遇不測。所以,他才會像話唠一樣時時對大家加以規勸。

他的初衷是為大家好,是想讓人們都能安安全全的生活。但是他的套子理論,套子做派,着實讓人生厭。因而,人們對待他的态度如同躲避瘟神般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套子裡的别裡科夫,内心更顯孤獨和寂寞,他需要找人傾訴将内心堆積起來的像累贅一樣的苦悶清理出去。于是,每天他都會去老師家拜訪,想拉近彼此的距離。但卻不懂得如何進行語言的交流,隻能幹瞪着眼睛一直默默地坐着。而他的這種方式已不是驚喜而是驚吓,這種能讓空氣靜止,令人窒息的沉默讓老師們驚駭萬分,心裡恐慌到極點。于是,人們開始分析他此番到來的真正用意和目的,懷疑他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5

在這種互相猜疑,缺乏信任的環境裡,别裡科夫感受了更多的悲涼和凄冷,因而性格也就變得更加陰冷和多疑。這也讓他陷入了一個怪圈,大家越是疏離他,他就越希望靠近大家。而結果便是大家共同的抵制和排斥,以及對他的蔑視和嘲諷。

于是在衆人的誤解和嘲笑聲中,别裡科夫越發顯得無依無助,孤苦凄楚。于是躲進套子進行自我療傷和自我保護,是别裡科夫唯一而無奈的選擇。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套子習慣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起周圍的人,這也給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帶來了靈感,好像找到了逃離的辦法。于是,人們開始争相效仿,如同蝴蝶效應般,學校的老師和整個城裡的人都自覺自願走進了套子,過起了套子生活。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6

四、愛神與死神的依次降臨,讓從未品嘗過甜蜜愛情的别裡科夫在享受了短暫的美好之後,也迅速走向了死亡之路。這也意味着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将來臨,一個陳腐的時代即将結束。

瓦連卡兄妹代表着沙皇統治下的新生代力量的崛起,他們就像冉冉升起的太陽,是推翻腐朽政權的希望,是讓套中人擺脫套中生活的救世主。瓦連卡的哥哥早已看不慣這種監獄式的生活,蔑視這些套中人的做派,更對别裡科夫的套子言行深惡痛絕,所以,他給别裡科夫起了個外号叫“毒蜘蛛”。由此可見,他對這些沙皇政權的忠實信徒們的極端厭惡和痛恨。

因此,瓦連卡兄妹騎着自行車大搖大擺招搖過市的做法,既是向沙皇政權宣戰,也是對這些俯首帖耳的忠實維護者的挑釁。因而,當别裡科夫勸告他不要再過這種我行我素不合時宜的生活時,這個滿腔激情的年輕人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教訓他的機會。

瓦連卡是别裡科夫生命中的一抹暖色,這個黑眼睛、紅臉蛋的姑娘,讓他心動過,愛慕過,可是套子生活早已禁锢了他的思想和靈魂。因而這個解救他的天使依然不能讓他從套子裡走出來,走向一種全新的生活。

對于别裡科夫戲劇性的死亡,更令讀者感慨萬千。或許别裡科夫的套子戴的太久了,也太沉重,就像一副緻命的枷鎖,傾其一生也未能摘下來。隻有生命終結,進入了另一個套子,這才是可憐可悲的别裡科夫真正安全的地方,隻有躺在這裡,他的靈魂才真正屬于他,有了靈魂的軀體才算真正成為了人

一個活在套子裡的人走了,也代表着那個荒誕時代的結束。但是作者卻以敏銳的目光審視着人們機械單調和循環往複的生活,以及人性中潛藏着的奴性思想和對生活習慣後的麻木,因而也就有了耐人尋味的結尾。

“老實說,埋葬别裡科夫那樣的人是一件很快活的事……可是一個星期還沒過完,生活又跟先前一樣流着,跟先前一樣的嚴峻、無聊、雜亂了⋯⋯ ”


現實中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诃夫(别裡科夫的套子是一具緻命的枷鎖)7

作者通過對這些套中人的描述,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真實的生活現狀,内心的孤獨和對理想的彷徨;控訴和批判了腐朽,殘暴,和扭曲人性的沙皇時代;在它的瘋狂打壓下,人們失去了做人的尊嚴、獨立、和自由。這是作者旨在通過這部作品對那個時代發出的震聾發聩的呐喊,也表達着作者對這個苦難深重的民族的内心隐痛,和對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悲憫和哀歎。

通過對這部作品的閱讀,讀者也對當下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做人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強加于人,更不能制造一個無形的,或是有形的套子,将自己束縛其中。隻有真誠待人,開拓眼界,博大胸懷,才會遠離套子般的生活

作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傑出代表的契诃夫,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學著作,如《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等作品,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揭示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以此來揭露俄國社會的各種病态,抨擊沙皇專制制度的殘暴。也同樣給讀者帶來心靈的震撼和對生活的啟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