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之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讓人覺得“不好相處”。
有的人,說不上哪裡不好,可是在一起相處,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人到底哪裡做得不夠好?
其實,很多人并不是本質上有多壞,而是問題出在不懂得為人處世的修養上。
而這些毛病,在不少人身上都會存在。
自我反省之下,我也會發現自己經常會犯一個毛病,就是“喜歡随意評價他人”。
這種評價,更确切來說,是一種“發表自己觀點”的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故意為之,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不自覺地流露出的一種行為習慣。
但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内在修養。
因為,真正切身處地為别人着想的人,是不會随意評價周圍的人和事。
不急于表達自己,是一種素養
每個人的潛意識當中,都喜歡當一個“評判者”。
其實,每個人都偏向于覺得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在面對一件事或一個觀點時,我們都想抛出自己的态度與看法。
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滔滔不絕地發表看法,是很多人的通病。
各抒己見,并沒有什麼錯。可是,會讓别人覺得“有壓迫感”。
不理會别人的感受,就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相當于強行輸出自己的觀點,讓别人被迫接受你的思維。
同時,我們會渴望得到肯定。
一個人傾向于從外界獲得認同感,換言之,就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當我們從别人那裡聽到一些不好的評價時,潛意識又會帶有一種偏見。于是,便會強化了自己去輸出觀點的欲望,來證明自己是正确的。
但是,這樣做很容易會讓别人生厭。
第一個感覺,就是讓别人覺得你很強勢。因為,沒有人希望被别人“教育”,也不想被動接受他人的想法。
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于别人的問題,總是用自己的觀點去評判,而不是理解與包容,那麼,這不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完全懂得别人的感受,也不能完全體會别人的思想。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傾聽,而不是給意見,給判斷。
學會安靜聆聽,學會先接受他人的傾訴,懂得理解和包容,才是一個人有素養的表現。
不評價他人,是一種禮貌
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用“評價性語言”去交流,例如“你很笨”、“你做得很好”、“真不錯”等。但是,對于不熟悉的人,我們最好不要随意去評價,這是一種基本的禮貌。
無論是誇贊還是批評,都輪不到我們來評價。除非是長輩或上級對晚輩或下級的評價,一般朋友之間,經常使用評價式的語言,其實是不得體的。
也許你是想誇贊别人,可是對于别人來說未必如此。
别人心裡也許會覺得,“我自己好不好輪不到你來評判”,所以,說得不好還會引人反感,對别人造成冒犯。
但是,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喜好。
因為,在一個人的潛意識中,更在乎别人覺得自己怎麼樣。
相比于“你做得很好”,我們更喜歡聽到“我喜歡你這樣做”。前者是在做評價,後者是在表達喜愛。
一個高情商的人,會懂得用“喜歡”與“肯定”,代替單純地評價他人。
就好比你的朋友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太好看,這時候如果你說“畫得真好”,就顯得很虛僞,可是你說“但我很喜歡它”,那别人也會發自内心地喜悅。
接納他人的不同,是一種尊重
沒經曆過别人的生活,就不要随意指責;沒參與過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輕易評價。
在這個世上,會有很多讓我們看不慣的人,看不慣的事。不符合我們價值觀與審美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大可不必事事較真。
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也許在他人眼裡非常重要。比如,一個人失戀了,感覺天要塌下來,每天以淚洗面,怎麼也走不出來。可是,你覺得ta太脆弱了,認為失戀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去責備ta無病呻吟。
這就是典型的“不能感同身受”。既然我們沒辦法充分了解和體會另一個人,那麼就不要随意指點與評價别人的生活,還有别人的行為。
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也應該互相尊重與理解。
有時候,我們面對比自己弱小或貧窮的人,會有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容易看不起别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那個人是小地方來的,真沒見過世面。”、“這個都不懂,真沒文化。”諸如此類的話。
這是對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對别人的不包容。
我們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行為作出批評,但不能随意質疑他人的品質。
處境不同,難以理解;角度不同,難以共鳴。人生百态,各有各的苦。
你不是我,不知道我經曆過怎樣的傷痛,缺點再多、毛病再多,那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無權過問,更無權指責。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随便評論别人是最基本的修養。
不用擔心自己的聲音不被聽見,懂你的人自然會懂。
有時候,無聲勝有聲,因為你的一舉一動,就是對你自身最好的評價。
你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