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溫度低、氣候幹燥,很多人容易上火。從中醫角度講,冬季上火,多是由于飲食不當所緻。
冬季陽氣内斂,人體處于“關閉”狀态,皮膚氣孔緊縮,活動量減少。加上冬季飲食多為火鍋、羊肉等肥甘厚味的食物,多餘的熱量發散不出去,容易出現口腔潰瘍、臉上冒痘、大便不通、咽喉腫痛等上火表現。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冬季上火一般為實火,多是體内邪火熾盛而引起的實熱證,患者多屬于濕熱體質,表現為口唇起泡疹、長痘痘、咽喉痛、口幹舌燥、大便幹結等。虛火旺盛的患者一般屬于陰虛體質,由于陰液虧虛,無力制約陽氣,而表現出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态。臨床表現為五心煩熱、口幹不欲飲、耳鳴、眼睛幹澀、頭暈、睡不好覺、幹咳等。
飲食調理來“滅火”
另外,天冷時,人的食欲大增,自制力較差者不自覺地吃很多,以至于超出脾胃運化的能力,随着積攢增多也會導緻上火。這種情況,通過清淡飲食、多喝水、多吃蔬果等辦法就可快速緩解。
需要提醒的是,上火時不建議自行吃清熱解毒的藥物,例如金銀花、薄荷、黃連等,這些藥物寒性較大,不清楚自身的體質下貿然使用,反而會損傷陰精或陽氣,導緻陰陽平衡失調,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
來源:生命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