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44:55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經典文言文賞析)1

原文

去杭州百裡許①,有一古刹,香火頗旺。一夕,有盜逾②牆而入。犬吠,僧覺。盜劈僧首,立仆③。遂越貨④而亡⑤。

翌日,二小僧入室見之,訝甚。乃詣⑥官府訴之,其犬亦從。途經一酒肆⑦,見五六徒⑧狂飲。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⑨犬躍入肆,齧一徒不置⑩。僧疑為盜,縛而送官。吏審之,果然。

注釋
  1. :大約,左右。
  2. :越過。
  3. 立仆:立刻倒下。
  4. 越貨:搶劫财物。越,搶奪,搶劫。
  5. :逃跑。
  6. :前往,去到。
  7. 酒肆:酒館。肆,店鋪。
  8. :人,多指壞人。
  9. 俄而:不久,表示短暫的時間。
  10. :放。
譯文

距離杭州一百裡左右,有一座古老的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個竊賊翻牆進入寺廟。狗大叫起來,一位和尚被驚醒。竊賊用刀砍和尚的頭,和尚立即倒在地上。竊賊于是搶劫财物然後逃走。

第二天,有兩個小和尚進入房間,看見了和尚的屍體,大吃一驚。于是他們到官府去報案,那隻狗也跟在後面。路上經過一個酒館,看見五六個人正在開懷暢飲。狗停下來不再往前走,僧人對此感到奇怪。過了一會兒,狗跳進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人不放。和尚懷疑他是竊賊,就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對他進行審問,發現就是那個竊賊。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經典文言文賞析)2

文言知識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經典文言文賞析)3

說“亡”:“亡”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 指“逃跑,出走”。如上文中的“遂越貨而亡”。又如,《廉頗蔺相如列傳》:“懷其璧,從徑道亡。”
  • 指“丢失,失去”。如“亡羊補牢”。
  • 指“死”。如《垂老别》:“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 指“滅亡,消滅”。如《六國論》:“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 指“外出不在”。如《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 指“沒有”,同“無”,讀wú。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應。”
文化常識

在我國,養狗的曆史悠久。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發掘出狗的化石,表明在八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馴養狗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狗被列為六畜之一。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經典文言文賞析)4

在古時,狗還有很多别稱。例如,

尨(máng),指多毛的狗。如《詩·召南·野有死麕》:“無使尨也吠。”

茹黃,指良犬。如《呂氏春秋·直谏》:“荊文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雲夢。”

黃耳,狗的别名。如《古今注·鳥獸》:“狗一名黃耳。”

豺舅,狗的俗稱。如《爾雅翼·釋獸二》:“世傳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狀。”

韓盧,指良犬。如辛棄疾的《滿江紅·和範先之雪》:“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關于狗還有一個神話傳說,而且成為了南方苗族、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的始祖。

盤瓠(hù)

帝喾(kù),是黃帝的曾孫,在他的宮中有一位婦女,左耳奇大。禦醫為她醫治,從耳中挑出一隻硬殼蟲,大小如同蠶繭。把它放在瓠瓢中,不久就變成了一條狗,它身上的花紋有五種顔色,帝喾便把它命名為“盤瓠”。

關于猜疑文言文的典故(經典文言文賞析)5

當時犬戎部落十分強盛,屢次侵犯邊境。帝喾便派遣軍隊去讨伐,但總不能取勝。

帝喾于是向全國招募,如果有誰能将犬戎的首領吳将軍殺死,就賞金一千斤,分封給城邑一萬戶,還把帝喾的小女兒賜給他。

沒過幾天,盤瓠叼了一顆人頭回來。帝喾仔細一看,竟然是吳将軍的人頭。

帝喾這下可犯難了,就問大臣該如何處理。

各位大臣都說:“盤瓠是牲畜,它雖然有功勞,但是不能給它做官,也不能給它娶妻。”

帝喾的小女兒知道了這件事,對帝喾說:“您已經把我許諾給天下了。現在盤瓠叼着首級來了,為國家除去了禍害,這是上天使它獲得了這樣的成功。您不可以因為我輕微的身軀,而在天下人面前違背了公開的誓約,這是國家的災禍啊!”

帝喾最終同意了,盤瓠就帶着帝喾的小女兒離開了王宮,登高山進深谷,最後定居下來。

随後他們生兒育女,子孫後代逐漸繁衍開來。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