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前世今生的意思?【守靜觀海】原标題:紅綠燈行止,變遷的谕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紅綠燈前世今生的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守靜觀海】
原标題:紅綠燈行止,變遷的谕示
歐陽
與朋友車行,路遇行人,在讓與不讓之間,俺倆觀點沖突。北京已有車讓行人的章程,習慣以步當車的我傾向于讓。但朋友覺得不應僵化解讀。
“車讓行人”具體的文字我沒詳細研讀過,隻是覺得既然條款已定,那就應該按規定行事,就像路口的紅綠燈,闖紅燈一定是不妥的。
說起紅綠燈,友人很感慨:現在闖紅燈的幾乎絕迹了。
“那是因為大家都自覺了,所以也要自覺讓人。”我開玩笑說。
對我的這種說法友人嗤之以鼻:“那是因為罰款扣分沒跑。”跟着他還為自己辯護說,不讓人也沒見處罰過誰。
坦率地說,朋友的觀點似乎是有些道理的,個别暫未張挂牌号的車,街口路岔無視紅燈的景象,現在并不罕見——懲罰尋不着當事人嘛。遵章守紀的事,顯然不是基于道德自律的風景呈現。
不過,以我的視角,這隻是表層的直觀感覺,背後的意涵,實質上是法則、條例清晰與否,以及程序執行上的實踐問題。
就以“闖紅燈”的變遷來說吧。
早先,純靠警察路口揮手的時段,紅燈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很常見,原因不是法規模糊,而是執行過程中的彈性很大。一方面是随意的人為因素,另一方面是違規的“證據”多數時候取決于人的主觀判斷。如此就給處罰留下了很大的“波動”空間。而一旦沒有闆上釘釘的處罰依據,人情世故就很容易嚣張,不僅是執法者,違例者也不乏真誠喊冤之人,甚至還有不少“朝裡有人”的狂人不把紅燈行止當事兒——傳說中這樣的故事時常耳聞。
之後的發生質變,客觀說,确實非個人單純的自覺改變,而是電子系統橫空出世帶來的被動自律。不通人情世故的攝像頭和關聯多方的信息存儲處理,不僅從根上極大地減少了人為變通的因素,而且有影像為證,迫使舊時心懷僥幸的犯事者,基本上失去了逃遁的縫隙。于是乎,車水馬龍的交通終于井然有序起來。
可見,紅綠燈的行與止,決定性的主要影響,來自于程序執行的嚴肅與否。現實生活中,很多規章,甚或是法則,是否得到嚴肅對待,顯然與其是否能夠嚴格執行有關。不止于路行,社會層面諸多的條例系統,執行的效率及其影響,無不如此。
隻是,更複雜的社會系統不可能像交通規則那樣,将主要的重擔交給程序化的智能設備。
但從另一方面看,倘若我們盡力減少人為随性的幹預,是不是可以更有效率呢?就像經濟學家之于市場的研判:少幹預更優,所謂市場自己有修複的趨勢。對了,還有一個蕭規曹随的成語。據古人之詞,蕭何的規矩就是少幹預。
當然,“看得見的手”還是需要的,否則,無序的社會多半會在崩潰—重構的輪回裡折騰。隻是,看得見的規則已然先行,依規而行,杜絕人情世故滋擾應該是較優的方略。
說到規則,就像對應的交通條例那樣,明确、清晰、可行,是先決條件,知所當止,人才有敬畏。反觀“車讓行人”,罰與不罰?如何罰?不界定清楚,“禮讓”就有空談之嫌。
道路的順暢,看上去簡單的事,道理未必簡單。放眼文化集合體,内在的運轉邏輯其實是一樣的:作為經驗積累集成的規則才是現代系統最智慧的結晶。不循此道,自以為聰慧超常的司機必撞南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