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

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2 04:06:46

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點擊右上角【關注】,掌握更多種植技術,實現豐産豐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今日農曆五月十三)1

五月二十三下雨有什麼說法

點擊右上角【關注】,掌握更多種植技術,實現豐産豐收!

今天是農曆五月十三了,在某些地區是個很特别的日子,有些地方不過初五,不過十五,就過五月十三。有的地方說這一天是下雨節,也有的地方說這一天是關老爺磨刀日,還有人把它和城隍爺、伏羲搭上邊。

那麼,關于五月十三有什麼民間傳說?廣為流傳的農諺“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是什麼意思呢?對氣象年景和收成有什麼預示呢?今天跟大家讨論讨論。

農曆五月十三的民間傳說

農曆五月十三主流傳說的主角其實是關老爺。雖然農曆五月十三不屬于法定節假日,也不是二十四節氣或者雜節氣(除二十四節氣外,民間還常用梅、分龍、伏、九九等雜節氣來判斷氣候、指導生産;梅指梅雨期,中國傳統上分為入梅和出梅),但在很多地方都受到老百姓的重視,五月十三買酒割肉燒花炮,放鴨兒籠煙花,在關帝廟前擺廟會,擡關公巡視各戶,好不熱鬧呢。另外,早在2006年,“五月十三祭天習俗”其實已經被山東濟南曆城區柳埠鎮申請為文化遺産了!

關帝廟的廟會

這個傳說的前因後果究竟如何?請聽我道來。相傳很久以前,關雲長去世後化作青煙飛到天庭,玉帝知道他的忠勇事迹,便十分看重他,讓他擔任三星都督總管雷火瘟部宜府酆都禦史一職。關雲長任職期間,經常下凡察訪,體察民情,哪裡有旱情了,哪裡又有澇害了,他老人家總是沖在第一線,用自己的超能力讓風調,使雨順,讓農作物豐産豐收,使老百姓不至于因自然災害而餓肚子。

但是有一年,地裡的莊稼剛好到了揚花吐穗的時候,此時關公接到緊急任務外出辦事去了,不在南天廷坐鎮。一股邪惡的力量便伺機而動——一條惡龍跑到了人間肆意妄為,把江河溪流都吸到了肚子裡,河水斷流這将意味着不久後,人間将草木枯萎,青山失色,地裡的莊稼自然就會顆粒無收,人間浩劫在所難免啊!

老百姓急得團團轉,紛紛跑到關帝廟祈禱降雨。但是降雨治标不治本啊,隻有把惡龍收服,才能還人間安甯,讓老百姓過上正常的生活。但留守南天廷的關平、周倉,根本打不過惡龍,在惡龍面前他倆不堪一擊。

怎麼辦呢?關平、周倉二人隻好騎上最快的馬,去把關公追回來,好在他倆趕上了關公。關公得知此事怒不可遏,立馬掉頭回到南天廷。什麼叫山河失色、人間疾苦啊!關公看着民不聊生的場面,眼眶都濕潤了,于是他熬夜寫了奏本,第二天一上朝就啟奏玉皇大帝,請旨前往人間斬惡龍,為民除害!玉皇大帝立馬準許了,還給了他一塊“先斬後奏”的令牌。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農曆的五月十三日吉時,關公在南天門外搭了個場子,拿出許久不用的青龍大刀慢慢打磨,刀越利,取首級越快,敵人的痛苦就越短,這也算是一種仁慈。關公把磨刀水灑到寶刀上,就着磨刀石來回比劃,磨刀的水灑落到人間就形成了小雨。

關公磨完寶刀後便帶着周倉、關平以及衆天兵出征了。一場厮殺揭開帷幕,幾個來回下來,省去三萬字的打鬥場景描寫,最後關公打敗了惡龍,讓惡龍吐出了肚子裡的水,幹涸的土地迎來了甘霖,緩解了旱情,人間又是一派風調雨順。

關公為了銘記教訓,示威妖魔,所以在每年五月十三日都會去南天門外磨刀,警告那些藏在角落蠢蠢欲動的黑暗勢力,仿佛在說“别動歪心思,爺的刀可不長眼,老鋒利了!”,與此同時磨刀水降臨人間變成小雨。

從此以後啊,老百姓為了紀念關公磨刀降惡龍,解救黎民蒼生的恩德,便把這天作為"關帝救生日"。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認為這一天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是肯定要下雨的。于是,有句農諺是這麼說的: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小時候聽家裡老人念叨最多的話,還有那句:五月十三,淋破瓷罐。山東省廣饒白諺語是這樣說的: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

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

上面說完了“五月十三,關老爺磨刀”的故事,咱們再來看農諺“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表面上的意思是說不怕農曆五月十三這天的雨下得再大也沒關系,哪怕河流水漫河堤,老百姓怕的是五月十三不下雨啊。 這句話表示五月十三下雨是吉,不下雨則不吉,有人認為這是從“五月十三,關老爺磨刀”的故事延伸出來的。因為磨刀的用水是從南天門處降下凡間,下雨便是吉兆,雨越大越好,預示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下雨則預示當年可能有自然災害。

當然了,這是個神話故事,帶着傳奇色彩。其實農諺是老祖宗根據多年的勞作經驗總結的規律,之所以說“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其實可能是這樣的:每年農曆的五月十三日,通常處于夏至或小暑季節間的前後(今年的五月十三在小暑前4天),已經進入汛期,正常的氣候都有降雨的過程,所以有些地方還有這樣的說法:“大旱不過五月十三”。這樣就說得通了呢!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但是在氣候不正常的年份,五月十三就不會下雨,所以老祖宗們總結出:如果五月十三不下雨則下半年容易出現極端幹旱,會影響糧食收成。如果五月十三下雨則意味着今年是個豐收年。

“不違農時,谷物不可勝食也”是古文《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一句話,意思是不耽誤農業生産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農時不等人,但天氣又不為人所控,所以老祖宗們通過觀察大自然總結規律,用農諺來預測降水,預示收成,這是一種大智慧。

農諺直到現在還有指導農事操作的作用,但是具有地域性,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有的地方又說“五月十三落一點,幹死大山萬物林”,意思是五月十三日下雨,代表六月無雨,下半年會幹旱。你的家鄉今天下雨了嗎?五月十三下雨是好是壞?有什麼習俗呢?還有其他農諺嗎?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