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花,但他們隻花開半夏。
——九夜茴《花開半夏》
相信看過《匆匆那年》的小夥伴對九夜茴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九夜茴被評價為“80後作家又一領軍人物”,引導青春文學走向一個新的方向。她的代表作品也多被改編為影視劇,例如《匆匆那年》,《花開半夏》。小瓶子今天要說的就是《花開半夏》。
《花開半夏》講述了以魏如風為代表的幾個少年因為不同原因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穿插的一條主線就是魏如風與夏如畫之間的苦澀愛情。也許《匆匆那年》中的少年犯罪是成長過程中小插曲,但是《花開半夏》則是少年犯罪的真實再現。
十二歲遇見,如畫與如風“夕陽映在他們瘦弱的身上,遠遠看上去像兩支孤零零的小火柴棍,刻着落寞的标記”;十七歲是雨季,夏如畫的雨季,似乎再也不會有晴天,電閃雷鳴,鋪天蓋地,一下就是一輩子;二十六歲花開半夏,魏如風變成了夏如畫記憶深處的那個小男孩,天空又飄起了雨。
(圖片來源于百度)看過全書,不難發現,如果隻單純的說這部小說是寫給初中生的,那未免太過淺薄,如風和如畫讓我記憶深刻,還因為前幾天剛剛看過《白夜行》,雪穗與如畫,桐原與如風,他們之間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相似性——在不幸發生的時候,沒有人及時的給予他們合理的疏導和幫助,他們都是讓人恨不起來的可憐人。
九夜茴說《花開半夏》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她說“《花開半夏》中,我大概就出賣了自己的少年情懷吧。”少年犯罪是灰暗且令人惋惜的事情,但它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小瓶子覺得現在一部分少年犯罪還是在學校發生的,由校園暴力引申而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在時常在新聞報道中看到某地某校女生或者男生之間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拳腳相向,嚴重的更是“刀劍無眼”,說一句也許很冒昧的話,“校園暴力也許并不應該是新聞,因為真的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不知小夥伴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事情,小瓶子身邊曾經有一個朋友,因為感情上的糾葛,最後聚衆鬥毆,“三敗俱傷”。
九夜茴在一次訪談中曾提到,希望對于少年犯,社會和判罰者能多給他們一些時間,一些機會,一些寬容,一些溫暖,不要讓他們在尚不能看清未來的時候,就徹底失去未來。
小瓶子隻想問,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并無不可,那麼受害者的權益、生命與法律的尊嚴該由誰來維護?社會上高齡未成年犯罪正在引發廣泛的關注,《未成年人保護法》成了一些人抨擊的對象,我想,這也不是全無道理的吧,法律應該更健全。
最近還讀了東野圭吾的《虛無的十字架》,這本書反應的是作者對刑罰的思考。剛看完自己都很矛盾,死刑到底該不該廢除?似乎都有道理,但是老師的一席話還是讓我明白,死刑的存在,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法律的尊重,希望對少年犯的判罰也是如此,給機會,也要敬畏受害者,要看到“花開半夏”的不隻有少年犯,像如畫和如風這樣因受害而走上害人道路的隻是一部分吧。
小瓶子說的有點多啦,那麼你認為對少年犯罪的判罰究竟該如何定性呢?最後,小瓶子希望社會、家庭、學校都可以給予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小孩們更多的關照,少年,祝你青春美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部分資料來自京華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