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誠仁皇後 畫像)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
康熙皇帝龍顔大怒,廢黜了兒子胤礽的太子之位。
對皇帝本人來說,廢黜太子,實屬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之舉。
作為皇帝最喜歡的兒子,胤礽生來就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的母親孝誠仁皇後,是皇帝的一生所愛,但卻在誕下胤礽後匆匆離世,成為了皇帝心中永遠的痛。
康熙是皇帝,但康熙也是一個家庭之中的丈夫和父親。
從丈夫的角度來講,皇帝追憶愛妻,時常沉浸在往事中不能自拔,而從父親的角度來講,皇帝又經常覺得對這個生下來就沒了母親的兒子多有愧疚。
而為了彌補這份愧疚,皇帝二話不說,就把胤礽立為了太子。
我們知道,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所以他們在選拔繼承人的問題上并不遵從嫡長子繼承制度,誰當儲君,誰來接班,基本上就是皇帝自己說了算。
(女真人)
這也就是說,隻要康熙皇帝主意不改,一門心思想要讓胤礽接班,那麼胤礽的太子之位基本上就沒跑了。
在這種強大的父愛加持之下成為太子,我們的胤礽同志乃至于并不需要表現得有多亮眼,隻需要老老實實地在太子的位置上等着就行了。
但奇怪的是,太子胤礽似乎并不懂得這個道理。
皇帝對胤礽的寵愛是一種偏袒,更是一種期望,他希望自己選定的太子可以有不俗的表現,以證明帝王的選擇是正确的,但胤礽卻把這份寵愛當成了自己放肆的理由。
我們的這位太子同志身在其位,可以說是一點正事兒也不幹。
上午花天酒地,中午尋花問柳,晚上吃喝玩樂,活脫就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樣子。
皇帝寵愛胤礽不假,但皇帝同樣知道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康熙皇帝 畫像)
于是,在皇帝聽聞了胤礽的種種惡行之後,果斷地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一被廢黜,康熙皇帝的其它兒子們可就來勁了。
胤礽老哥啊,父親寵你疼你,給你機會,但你不中用啊。
既然你沒用,那就别怪我們小哥幾個跟你搶皇位了。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搶皇位不是搶地主,動動手指頭就能做到的。
儲位之争異常兇險,甚至比冷兵器時代的戰場還要殘酷,所以一旦對太子之位有所圖謀,就要做好走上不歸路的準備。
康熙皇帝的這些兒子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沒想到,皇帝前腳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後腳就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把他給複立了。
可以看得出來,皇帝實在是對這個兒子偏愛甚深,乃至于可以原諒胤礽的種種行徑,再給他一次機會。
可憐,可歎!
康熙皇帝的一生,是傳奇的。
平三藩,除鳌拜,收複台灣,三征葛爾丹,實可謂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
但強如康熙皇帝,在兒子的面前,也不過是一個心慈手軟,無所适從的父親罷了。
按理說,已經被廢了一次,能再複立就不容易。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跌倒一次有可能是不小心,但一個人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那就肯定是有點大病了。
我們的胤礽同志重回太子之位後,不僅不吸取以前的教育,反而更加玩樂無度,一點也沒有改邪歸正的意思。
(胤礽 畫像)
這位太子之後的行徑,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即:
除了好事兒,他什麼都幹,除了臉,他什麼都要。
作為曆史創作者,作者曾經仔細研究過胤礽同志的生平,但卻實在搞不懂這位太子的荒唐行徑。
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這也無可厚非。
芸芸衆生,總有些人,做起事來不循章法,常常會搞出一些讓你難以置信,難以理解的事情來。
你不理解,沒有别的原因,隻是因為,你不是他。
這回,皇帝是徹底失望了。
胤礽啊胤礽,我惦念你母親的情分,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你機會,可你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了我。
事到如今,我這個做父親的,也實在是無法原諒你了。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7年,皇帝再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這次,皇帝沒有留情,他把胤礽圈禁在封地,非死不得出。
餘下的皇子們,這回終于迎來了真正的機會。
下面,讓我來為您介紹一下,本次搶皇位大戰的幾名選手的背景資料。
(九子奪嫡)
第一位,直郡王胤禔。
胤禔呢,是長子,又是老大,但這哥們是庶出,皇帝一向瞧不上,所以當皇帝基本上是沒望了,屬于是陪跑型選手。
第二位,誠親王胤祉。
老三胤祉什麼都好,就是性格比較膽小懦弱,本來也想圖謀太子之位,但眼見廢太子胤礽的悲慘結局,被吓得不輕,認為搶皇位這種事兒實在是太危險了,于是主動退出了比賽。
第三位,廉親王胤禩。
小夥人長得俊俏,能文能武會來事兒,是皇位争奪賽中的黑馬選手。
第四位,貝勒胤禟。
從稱呼上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家前幾位選手都是親王,這位隻是個貝勒,混得實在是太次,所以競選希望也不是很大。
第五位,敦郡王胤䄉。
這位仁兄混得還行,但論能力又稍稍遜色于其它選手,他自己也知道當皇帝是沒什麼希望了,所以直接投靠了廉親王胤禩。
第六位,怡親王胤祥。
胤祥年幼,有心當皇帝,但歲數不是很合适,所以一直處于觀望狀态,誰得勢他就給誰送鮮花,誰落馬他就給誰拍闆磚。
第七位,多羅郡王胤禵。
胤禵這位選手很有實力,但奈何他的勢力範圍不在京師,而在邊疆。
這位仁兄有心争奪皇位,但離得太遠,實在是有些不太方便。
算上已經被關了永久禁閉的廢太子胤礽,本次的參賽選手,一共有八位。
八位選手為了争奪太子之位,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機。
(皇位)
朋友們,以往搶皇位,有一對一的,有三人行的,有五人組的,但在這一屆比賽中,卻足足有八位。
八位仁兄為了能突出重圍,得到皇帝青睐,被立為太子,從而登上帝位,可就毫不留情地動手了。
今天你給我一拳,明天我給你一腳,後天他再給我一悶棍,簡直比街頭鬥毆還要紛亂。
皇子們争奪皇位,大臣們也跟着站隊。
大臣們站隊,那是必然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康熙老皇帝已經年邁,馬上就要領便當,未來的皇帝必然從這八位選手中産生,現在提前站隊,提前下注,提前表忠心,未來那可就是新皇帝的心腹,新時代的紅人。
對于這種情況,冷眼旁觀的康熙皇帝是十分失望的。
作為一國之君,他對于朝堂上因為權力争奪而變得黑暗腐敗的情況十分失望,而作為一群孩子的父親,他更為兒子們不顧相互之間的親情,大打出手而感到傷心。
(紫禁城)
其實康熙皇帝大可不必傷心,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皇家宗室的命運都是如此,他們無論怎麼變化,都逃不過這樣一個流程和結局,即:
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于盡。
權力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它可以把一切看似牢不可破的親情瓦解的支離破碎。
皇帝十分生氣,說實在的,這八個兒子,自己一個也看不上,任何一個人在他的眼裡,都不成氣候。
也就是在關鍵的時刻,最後一位參賽選手姗姗來遲,這位選手的名字,叫做:
愛新覺羅·胤禛。
相比之其它幾位選手的表現,胤禛的行為實在是十分反常。
(雍正皇帝 畫像)
哥兄弟們籌謀策劃,對皇位伸手的時候,胤禛同志待在家裡喝茶聽風,下棋觀魚。
兄弟們為了皇位而争搶的頭破血流,乃至于刀兵相見的時候,胤禛同志窩在家裡研究天文地理,風土人情。
皇子們頻頻搶功勞,出風頭,想要在康熙皇帝面前露臉的時候,胤禛則關上大門,蓋上被子,呼呼睡大覺。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選手胤禛消極比賽,應該紅牌罰下。
但實際上,這正是胤禛同志的厲害之處。
這位韬光養晦的皇子心裡比誰都想要得到皇位,但他卻表現得比誰都要看淡皇位。
夫,唯不争,唯天下不能與之争。
胤禛消極比賽的行為讓衆位皇子們放松了警惕,使得他沒有陷入任何一場政治較量中,更沒有使自己陷入被動。
而他看似無欲無争的性情,則讓對皇位争鬥深感失望的康熙皇帝眼前一亮,老皇帝一看,兒子胤禛穩重得體,顧及親情,正身養德,不為權力所動,這不正是我想要的皇位繼承人麼?
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之後,大臣宣讀遺诏,表示皇帝留下遺命立胤禛為太子,并繼承皇位時,滿朝文武,包括一衆皇子們,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當然了,大家很快從不可置信,不敢相信的表情變成了恍然大悟。
因為在這短短的一瞬間,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
原來取得皇位的方式,并非暴力和争搶,而是和平與忍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