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一般是指“集成電路”,當前以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将成為繼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電子之後,推動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新動力。工控領域最主要的芯片是CPU、南北橋、存儲芯片,以及下級擴展芯片(包括顯卡、網卡、聲卡、串口、USB等)。
一、認識芯片
1.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
2.評價CPU的主要參數:
核心類型:芯片中電路的設計方案。
生産工藝:芯片中集成元件的精度。
核心數量:CPU中央處理器核心的數量。
緩存:集成在CPU中的高速存儲器,用于臨時存儲數據,提高CPU的處理速度,一般分為三級,緩存越大性能越好。
主頻率:CPU内核工作的時鐘頻率“Clock Speed”,單位是GHz,主頻越高處理速度越快。
設計功耗:散熱器必須保證處理器TDP最大的時候,處理器溫度仍在設計範圍之内。
是否集成顯示核心:處理器核心和顯示核心融合在一起。
3.芯片組:
芯片組通常指主闆上兩個主要的芯片:北橋和南橋。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心髒,那麼芯片組将是整個身體的軀幹。對于主闆而言,芯片組幾乎決定了這塊主闆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芯片組是主闆的靈魂。
4.芯片組的主要功能:
芯片組一般分為南橋、北橋。其中:南橋芯片提供了對I/O的支持,提供對KBC(鍵盤控制器)、RTC(實時時鐘控制器)、USB(通用串行總線)、Ultra DMA/33(66)EIDE數據傳輸方式和ACPI(高級能源管理)等的支持,以及決定擴展槽的種類與數量、擴展接口的類型和數量;北橋芯片 提供對CPU類型和主頻的支持、系統高速緩存的支持、主闆的系統總線頻率、内存管理(内存類型、容量和性能)、顯卡插槽規格,ISA/PCI/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
二、芯片的發展
1.CPU的發展:
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CPU可以分為:四位微處理器、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2.芯片的發展:
1958年,世界微電子學的曆史打開了新篇章;1963年,首次提出CMOS技術,今天,95%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藝。
1971年,Intel推出1kb動态随機存儲器,标志着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Intel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采用的是MOS工藝,這是裡程碑式的發明。1978年,64kb動态随機存儲器誕生,标志着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時代的來臨;1993年,66MHz奔騰處理器推出,
到2000年,奔騰4問世,1.5GHz,采用0.18μm工藝,三年後,奔騰4 E系列推出,采用90nm工藝。2007年,基于全新45納米High-K工藝的intel酷睿2 E7/E8/E9上市。截至目前,3納米半導體芯片進入量産。
3.中國集成電路發展曆史
中國集成電路産業誕生于六十年代,共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
1965年-1978年,以計算機和軍工配套為目标,以開發邏輯電路為主要産 品,初步建立集成電路工業基礎及相關設備、儀器、材料的配套條件;1978年-1990年,主要引進美國二手設備,改善集成電路裝備水平,在“治散治亂”的同時,以消費類整機作為配套重點,較好地解決了彩電集成電路的國産化;1990年-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為重點,以CAD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關和北方科研開發基地的建設,為信息産業服務,集成電路行業取得了新的發展。
三、芯片行業的現狀
集成電路産業是對集成電路産業鍊各環節市場銷售額的總體描述,它不僅僅包含集成電路市場,也包括IP核市場、EDA市場、芯片代工市場、封測市場,甚至延伸至設備、材料市場。
目前集成電路産業不再依賴CPU、存儲器等單一器件發展,移動互聯、三網融合、多屏互動、智能終端帶來了多重市場空間,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為市場注入新活力。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已具備一定基礎,多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産業所聚集的技術創新活力、市場拓展能力、資源整合動力以及廣闊的市場潛力,為産業在未來5年~10年實現快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奠定了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