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濕地城市之肺介紹

濕地城市之肺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06:30:11

新華社深圳11月7日電(記者 王豐、梁希之、梁旭)《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近日在武漢召開,中國向世界作出“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等莊嚴承諾。

深圳,中國的科技創新重鎮,以電子信息産業聞名世界,但就在這座超大城市裡,人們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常年珍視并小心翼翼地保護着數十公頃的稀有紅樹林濕地,為數以十萬計的候鳥保留下彌足珍貴的國際遷徙通道。

今年10月31日,在深圳灣畔的廣東内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濕地上,工作人員通過高清拍攝設備發現,在保護區魚塘内聚集了成群的黑臉琵鹭,仔細一數,竟有100多隻,它們在水邊一邊洗刷清潔羽毛,一邊覓食補給,開啟越冬季。

濕地城市之肺介紹(紅樹林裡的十萬候鳥通道)1

10月31日,飛抵廣東内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黑臉琵鹭和其他候鳥。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10月13日開始觀測到黑臉琵鹭的身影,沒想到才幾天就已經聚集了100多隻 。”廣東内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室負責人楊瓊介紹,目前,已有約1萬隻候鳥飛抵深圳,準備越冬。

在這些候鳥中,黑臉琵鹭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香港觀鳥會的普查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錄得瀕危鳥類黑臉琵鹭3941隻,其中有375隻在深圳灣一帶過冬。

作為候鳥萬裡遷徙之路中重要的“中轉站”和“加油站”,同時又是繁華的科技城市,深圳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人們栖居的自然環境,一直是城市發展的難題。

濕地城市之肺介紹(紅樹林裡的十萬候鳥通道)2

10月31日,飛抵廣東内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黑臉琵鹭和其它候鳥。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深圳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多年來,按照《濕地保護法》《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要求,深圳開展多樣的濕地資源保護策略,細化完善濕地分級分類保護體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正式挂牌建設濕地公園15個,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市級濕地公園10個。

為了給喧嚣的城市留下一片甯靜的“後院”,深圳市政府一方面通過劃定生态紅線等措施,遏制了城市的無序擴張和過度開發;另一方面,則通過出海口污水截排、清淤還湖、紅樹林補植等措施,對保護區的生态進行修複和保護。2020年至今,全市已完成12.72公頃的造林,以及12公頃紅樹林的修複。

鳥類是自然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是森林、濕地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着自然環境的變遷。目前,每年冬天有十萬隻以上候鳥在深圳灣停歇,其中,除黑臉琵鹭外,反嘴鹬種群數量也超過全球個體數量的1%。

楊瓊介紹,除了黑臉琵鹭,10月31日當天還發現了約15隻白琵鹭,以及一位相識3年的老朋友——K34黑琵。“它腳上戴鳥類環志标識K34,說明它來自韓國,今年是它來深圳越冬的第三個年頭了。” 楊瓊說。

珍愛濕地、保護濕地,為候鳥保留一條國際通道的,不止深圳——連日來,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瓶窯鎮北湖草蕩、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夏陽村濕地、廣西合浦儒艮保護區、海南儋州灣濕地等地,都發現了黑臉琵鹭的身影。

“黑臉琵鹭是生态環境的指示性物種,多以未受污染的小魚、蝦、蟹等為食,種群的增多,見證着中國生态環境的日益改善。”深圳市觀鳥協會副秘書長張高峰說。

濕地城市之肺介紹(紅樹林裡的十萬候鳥通道)3

這是11月5日拍攝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孫瑞博 攝

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召開之際,以國際紅樹林中心為契機,深圳的濕地保護正在邁入新階段。

深圳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意味着深圳還将肩負更多國際交流合作責任,成為全球紅樹林保護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

當前,《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年)》正在編制之中,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間探索适宜深圳國際化大都市特征的濕地保護形式,提高深圳灣、大亞灣、珠江口等重要濱海濕地區域保護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這份規劃提出,深圳将全面開展紅樹林保護修複,十四五期間營造及修複紅樹林面積至少51公頃。2035年前,深圳将力争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50%,濕地面積總量保持穩定,濱海濕地生态狀況有效改善、建成區濕地生态空間品質得到優化,建成國際濕地城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