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王羽佳出場費?近日,鋼琴家郎朗和王羽佳前後相隔三天在美國洛杉矶迪士尼音樂廳開獨奏會《洛杉矶時報》首席樂評人馬克·斯威德撰寫了一篇樂評,分析了兩位鋼琴家的異同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藝術的評判沒有太多客觀标準,更多的是個人的審美和品位但郎朗和王羽佳,兩強相遇,免不了時常被拿出來對比,因為他們實在有太多共同點,又有太多差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郎朗王羽佳出場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鋼琴家郎朗和王羽佳前後相隔三天在美國洛杉矶迪士尼音樂廳開獨奏會。《洛杉矶時報》首席樂評人馬克·斯威德撰寫了一篇樂評,分析了兩位鋼琴家的異同。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藝術的評判沒有太多客觀标準,更多的是個人的審美和品位。但郎朗和王羽佳,兩強相遇,免不了時常被拿出來對比,因為他們實在有太多共同點,又有太多差異。
首先,兩位鋼琴家都是當今世界古典音樂界的明星,都來自中國,也是同代人:郎朗即将邁入40歲,王羽佳35歲。他們都畢業于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受教于同一位鋼琴家——加裡·格拉夫曼。兩人都非常注重形象,都有超人一般的演奏技巧,都曾遭受質疑,并不懈努力以證明自己。
還有一點,他們都不是單靠比賽赢得入場券的,而是靠一場一場的演奏打拼出自己的天地。而他們初出茅廬,都是因為充滿戲劇性的“救場”一戰成名。
1999年,17歲的郎朗為身體不适的鋼琴家安德烈·瓦茲救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擔任指揮的是艾申巴赫。演出成功後,他很快收到各大著名交響樂團的邀請,乘勝追擊,在國際樂壇上掀起郎朗旋風。
2005年,18歲的王羽佳曾為鋼琴家拉杜·魯普救場,演奏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被加拿大媒體稱為“一顆新星的誕生”。她還曾為鋼琴家阿格裡奇救場,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展露出不同凡響的駕馭能力,引發轟動。
一次救場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職業生涯一帆風順。成名多年來,郎朗和王羽佳一直保持着較為穩定的發揮,背後是他們的天賦和自律。郎朗曾在采訪中說:“我很早就知道這個遊戲的玩法。我在台上不會有任何所謂的‘讓一讓’或者稍微松勁。每場音樂會我都像決戰一樣。”
相似之處很多,但郎朗和王羽佳差異也很大。作為師妹的王羽佳曾在采訪中回應,“我和郎朗不一樣”。的确,他們個性迥異、風格不同。郎朗長于旋律,而王羽佳長于節奏。馬克·斯威德發現,他們的觀衆群也有差異,郎朗的觀衆更沉默,着裝更正式,而王羽佳的觀衆更随意、更喧鬧。
在洛杉矶的這場演出,郎朗演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郎朗個性飛揚灑脫,擅長浪漫派作品,而《哥德堡變奏曲》屬于巴洛克時代,古典深沉,時長90分鐘,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最偉大的變奏曲。對于郎朗來說,《哥德堡變奏曲》是一次“走出舒适區”的努力,是對“音樂的珠穆朗瑪峰”發起挑戰。
盡管郎朗版《哥德堡變奏曲》的樂評褒貶不一,但這并不能阻擋其影響力和商業上的成功。他錄制的唱片登頂了多國古典音樂唱片排行榜,他從去年開始帶着這部作品在歐美各國巡演,所到之處皆是一票難求。上個月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的演出,加座加到“極限”,連舞台上都放了好幾排座位。5月8日,母親節當天,身在巴黎的郎朗開了一場線上音樂會,觀看人數超180萬。
王羽佳在洛杉矶的獨奏會,開演前賣了個關子,并未公布曲目,因為她希望聽衆可以不帶預設地走進音樂廳聆聽。上下半場兩套演出服依然吸睛,她抛棄了優雅拘謹的傳統禮服,以超短裙、緊身裙和“恨天高”為标志,大膽展示身材。面對争議,王羽佳有段著名的宣言:“如果音樂是美麗和感性的,為什麼不穿與之相配的衣服呢?這關乎演奏傳達出來的力量和說服力。”
當然,衣着的争議并不能抹殺她是一位傑出鋼琴家的事實。樂評人萊布雷希特評價,“她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作品有着令俄羅斯人羨慕的勇氣,演奏利蓋蒂時則有着匈牙利人難以企及的機智”。
卡内基音樂廳近日宣布,王羽佳将于明年1月一口氣挑戰拉赫瑪尼諾夫的五部鋼琴與樂隊作品。這場馬拉松式的音樂會總時長約150分鐘,不包含中場休息,樂迷們驚歎:“超級賽亞人,戰鬥力爆表”“鋼鐵女戰士,不愧是佳姐”……
馬克·斯威德認為,郎朗和王羽佳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以各自的方式使鋼琴獨奏會煥然一新,吸引了更多現代觀衆,這是古典音樂複興的迹象。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Chris Lee 攝
來源:作者:小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