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曉玲
一座着眼未來的城市,其經濟實力的崛起、城市能級的躍升,離不開對産業時勢的前瞻洞察,亦離不開對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美好追求。
當前,随着城市規模與人口的快速擴張,生産要素和環境資源同時趨緊,已成為全球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題。困境之下,如何科學轉變營城方式、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方面,堅持工業立區、産業強區,将産業功能區建設作為破解“大城市病”的百年大計,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改革創新活力;另一方面,始終堅持城市與鄉村共榮共興,構築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産業崛起、效能革新、城鄉共榮,這是成都市新都區尋求城市發展的特色路徑,也是一場有關新時代營城方式轉變的先行探索。
“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的建設使命,于無形中塑造出這座古蜀名都的“另一面”——既有以軌道交通、航空、現代物流為代表的現代工業體系,也有音樂文創、電競等潛力可觀的新經濟産業;既做優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理念表達,又呈現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圖景。
如今的新都,已連續25年跻身四川省縣域經濟十強,并入選綜合實力、投資潛力、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5個全國百強區,“古蜀新都邑,現代智造城”的魅力與活力正持續煥發。
成都新都區軌道交通産業快速發展 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産業崛起:從“制造大區”向“智造強區”的轉型升級
産業崛起、産能升級,事關城市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
8月26日,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在“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鍊水平”等方面提出要求。此後不到一個月,成都市産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即強調:這是對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組織方式的重大調整,也是成都建設産業功能區最終要實現的目标和任務。
2017年7月,成都市産業發展大會作出規劃建設産業功能區的戰略決策。兩年多來,全市産業功能區規劃思路日漸清晰、建設局面漸次打開。在此過程中,新都作為軌道交通和航空兩大高端制造業的重要承載地,也迅速瞄準産業格局重塑的曆史機遇,将産業功能區建設視作轉變城市和經濟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位于新都的成都軌道航空産業功能區,是《成都市産業發展白皮書》确定的66個重點産業園區之一,地處成都市“中優”“北改”戰略疊加區,總面積50.9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底,成都軌道航空産業功能區已入駐企業392家,其中,規模企業160家、世界500強企業9家、中國500強企業12家、國家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47家,以中車成都公司為龍頭,引進今創集團、新譽龐巴迪等行業标杆企業30餘家。
數年來,以産業功能區為主陣地、以軌道交通和航空産業為引領,這裡誕生了無數為人稱贊的“新都速度”。
2014年,中國中車在西南地區布局的最大産業園區項目宣告落戶,成為新都軌道交通制造業騰飛的起點;2018年,成都軌道航空産業功能區實現營業收入540.83億元,增長16.53%,并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綠色園區。4年時間,新都在快步邁進全省軌道交通産業第一方陣的同時,也在加速從“制造大區”向“智造強區”的轉型升級。
“新都區在軌道交通和航空産業這兩個高端制造領域的布局,瞄準創新發展前沿,正從産業鍊向産業生态圈邁進,力求從‘新都制造’向‘中國智造’挺進。”新都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金華如是說。
憑借産業功能區建設優化空間布局、重塑經濟地理,新都的底氣何在?
這張最新出爐的成績單足以證明一切:今年上半年,新都地區生産總值409.4億元,增長9.1%,主要經濟指标“雙過半”,軌道交通産值增長率更是高達60%。在近日公布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産業發展潛力排行榜”中,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新都區則作為成都唯一入選的區縣,榮膺“全國軌道交通産業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稱号。
天府沸騰小鎮瑪歌莊園夜景 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效能革新:“軟”“硬”兼優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面對人、城、産深度融合的大趨勢,楊金華直言,一個産業功能區就相當于若幹城市新型社區,管委會要服務好這些社區裡的企業主體,搞好營商環境建設是重中之重。
今年初,成都市将2019年确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定下了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的成都特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道路。随即,新都區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大會,明确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區域競争力的重要抓手,力争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換道超車、後發超越”。
接踵而至的入駐企業、日益完善的産業生态鍊,已然印證了新都區營商環境建設的“硬實力”。
數據顯示,新都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上半年梳理公布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事項1363項,企業開辦周期壓縮至3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周期壓縮至90個工作日,新增企業數量、注冊資本分别增長23.7%、70.5%,減稅降費政策共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5.8億元。新都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區行政審批局已集中高效辦結審批服務事項6.2萬餘件。
在營商“軟環境”建設方面,新都區率先設立全省首個優惠政策“一窗式”兌現窗口,将全區214條優惠政策集中到政務中心優惠政策兌現窗口辦理,共為361名人才、4個創新創業團隊高效兌撥人才獎勵資金941.6萬元。今年上半年,新都區已累計吸引740餘名青年人才落戶、引進海内外專業人才195人,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8.2%,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2.6件。
今年4月,占地1725畝的四川成都航空産業園項目啟動,3個月完成起步區拆遷,首批6家核心配套企業簽約入駐。投資108億元的科成雲項目,從首次握手到簽約更是僅用了100天時間。“項目能夠如此高效率地推進,主要還是得益于政府部門提供的高效、優質服務。”在科成雲項目負責人餘天看來,這一雲計算(大數據)總部基地暨數字經濟産業中心項目的落地,既是企業“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新都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體現。
城鄉共榮:公園城市與美麗鄉村的融合盛景
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産導向轉向生活導向,是城市發展階段縱深推進的必然選擇。
香城綠道規劃全長821公裡,串聯山水林田形成“田園生态網”;1680畝香城濕地公園、300畝保利198音樂文化主題公園、3287畝泥巴沱森林公園、800畝白鶴島濕地公園等項目,初步構建“5分鐘見綠、10分鐘見園、20分鐘見林”的三級綠化體系……以城市森林公園帶動片區發展,以綠道建設引領城市形态重塑、推動生活方式改變,正成為新都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的靓麗風景線。
位于新都的天府沸騰小鎮,憑借“火鍋 音樂 綠道”的創新模式,成為綠道體系轉化為綠色經濟的典型示範工程。“我們不需要造個景觀為火鍋經營服務,而是成為綠道生态園林的配套,讓人們在綠道沿線也能享受美食、音樂和文化。”在天府沸騰小鎮瑪歌莊園總經理付偉看來,這片曾經的廢棄荒地之所以能夠變身為“中國夜消費最有魅力街區”,錦城綠道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每天接待量2000至3000人,銷售收入接近30萬元,最火的節假日,這個數據甚至會翻倍。”天府沸騰小鎮的成功打造,除了城市綠道的加持,還得益于新都區“一鎮一特色、一盤一精品”的鄉村振興思路。
天府沸騰小鎮入選“新旅遊·潮成都”主題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夜消費最有魅力街區;尖鋒運動小鎮納入全省“百鎮建設行動”名單,已建成西南最大戶外旱雪基地,多次接待“國字号”滑雪隊訓練;斑竹園足球音樂小鎮鄉村足球賽事初具規模,芳華桂城等特色林盤聚落加快建設……圍繞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都區高水平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今年已完成投資32.3億元,1~6月吸引遊客50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11.5%。
以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為目标,新都正努力營造“都市裡的田園生活、田園中的城市品質”,同時,推進“農業 音樂、農業 文創、農業 體育、農業 電商”等多領域跨界發展,打造一批兼具地域特色、文化價值、時代氣息的特色産業群,形成農商文旅體深度融合形态,開辟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