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王陽明的心外無物? 上篇文章我們從王陽明的“寂”與“顯”說把王陽明講成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這篇文章我們從“心外無物”這幾個字解釋為什麼講王陽明是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理解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上篇文章我們從王陽明的“寂”與“顯”說把王陽明講成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這篇文章我們從“心外無物”這幾個字解釋為什麼講王陽明是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現實生活我們有很多人把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誤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我要講的是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不僅僅是指關于事物是否具有存的客觀性這個問題上判斷,并且我的理解是心外無物是一種生命境界和一種人生境界,此話怎講!那我們一定要了解,仁者以天下萬物為一體,什麼意思?天下一切事物都在仁者的關懷之列,天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和聖人先關心的,都是和仁者相關心的。關心是和我心相關的,關心的才有意義,不關心有什麼意義。
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關心”這個詞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往往不善領會這個關心,心不在焉是什麼結果?《大學》裡面就講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那是不關心的結果,心不在那裡。如果說一個事物他在成為我的對象之前,在被我的主體性所含攝之前,它的存在跟我關心嗎?跟我是不關心的,那它的存在對于我來說有意義嗎?沒有意義。那王陽明的意思是什麼呢!
一個人真正的任人是與天下萬物為一體的,天下任何事任何物都是要相互關心的,聖人是怎麼做到?按照孟子的觀點,聖人也和我們常人一樣,聖人無非是能夠擴充他的四端之心,擴充他的仁義之心,以至于把天下一切萬物都容納到了他的主體的心靈世界當中,然後才和天下一切事物相關心。老百姓的生存狀态不是和我沒有關系,如果我是領導,如果我是什麼什麼什麼長,在你的管轄之下。打個比方講,如果我是縣長,那儒家就教導我們說,如果在你的領導之下,你的這個縣城還有那些吃不飽飯、餓着肚子的,還有冬天是沒有衣服穿的,那你應該想到是你使他們餓肚子的,是你使他們輾于有溝壑的。那你怎麼辦?擴充你的良心,擴充你的本良知,馬上解決問題。關心他們,不要對他們漠不關心,把它們的存在狀态容納到你的主體世界當中來,你就會有感同身受,那才叫做任,否則的話那叫做麻木不仁。
這同樣是王陽明講心外無物的本意,他告訴我們,每一個個人都要緻良知,使我們的良知顯現出來,并且通過我們的主體的實踐,通過我們的生活實踐,通過我們的道德實踐,盡可能地去擴展我們自己的心理世界,使一切萬物都能夠到達進入我的主體世界,這樣的心就是和天下一切事物相關的。那最後的圓融境界叫做無心外之物,若有心外之物便是你良知有不到,若有心外之物便是你心有私欲。所以心外無物是生命的一種崇高境界,一種宏大的無限擴大的生命境界。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做的到的,但是我們一般人和和聖人也是一樣,隻要你立志做聖人。塗之人可以為禹,人皆可以為堯舜。我們做不到,但可以心向往之。你既然心向往之,你就落實到行動。所以心外無物是一個任人的境界,是一個仁者以天下之心為心的境界,是一個仁者與天下萬物為一體的境界。他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講的,什麼肯定事物是不是離心能獨立存在與否,說的不是這個意思,他跟唯心主義扯得上關系嗎?在我看起來一點關系都扯不上。我們所擔憂的恰好是心外有物,王陽明所擔憂的恰好是心外有物,心外有物就表明這個物對你漠不關心,你不關心自然就不會解決問題。心外有物,那就是僅僅把物當作是一個物,而心外無物是什麼?把物當作是我的主體的一部分,我的心靈的一部分,我的主體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什麼境界。
從這個意思上面來說王陽明講心外無物他還闡明了一個道理,具體是什麼道理,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主體世界的自我建構,我們的意義世界的自我建構,完全取決于我們主體本身的實踐的方式。我們每一個個人,應該按照心外無物的要求。那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要盡量擴充我們的良知,表達我們的良知,努力的進行生活的實踐,并且在生活的實踐過程當中把各種各樣的事物都納入到我的主體世界。我們的主體世界,我們的心靈世界,我們的意義世界,正是在我們的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被建立起來,并且被不斷地擴展的。你如果覺得我的世界就隻有這麼一點點,我一天到晚就想着我我我我,那你的世界就是那麼一點點。如果你還在你的這個生活當中,你不僅想着我,你還想着他他他,那你的世界就在擴張。我們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實踐的活動,不斷地進行通過實踐把自我的主體事件和所謂的客觀世界不斷地鍊接起來,隻有這樣子,我們的生命境界才變得越來越宏大,我們的意義世界也才變得越來越宏大。那當然我們的主體世界也就變得越來越宏大。
王陽明講心外無物在我看起來它不涉及這個所謂的客觀物是不是可以脫離我的心而存在這個問題,恰好涉及到我的生活世界,我的意義世界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它實際上闡明的是這個問題。
心外無物是一種最後的境界,我們就要導向這一個最後境界,這有在這一個導向的過程當中,我們才不斷的表達我們自己,不斷的實現我們自己。所以他要求我們要通過自我的生活實踐,張大擴展我們的精神境界,同時随着這種精神境界的擴展,來開拓我們自己的生活事情。這樣子我們生活的意義,我們生命的意義,我們生命存在的價值這個領域,這個所謂的價值的欲望也才變得越來越宏大,最後叫彌綸天地之道,上下與天地同流。這個才是心外無物的最後意義。關于這個問題我先講到這個地方,然後同樣征求大家的提問。請持續關注,我們下篇在抽取大家提的部分問題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