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

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0:59:48

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火把節彜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彜族的獨特民俗節日火把節的但其實火把節不僅僅是彜族的節日,白族、佤族、納西族、拉祜族、傈僳族也有火把節,不過彜族的火把節最為出名火把節那天,全村人歡坐一堂,無分老幼,一起圍在篝火旁唱跳rap,在狂歡中,左腳舞是最傳統的舞蹈之一,也稱“跳腳舞”,配合舞蹈的樂曲調子有很多,多為抒情歌曲、山歌這就是為什麼火把節也被稱為“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但火把節對彜族來說,不僅僅是娛樂狂歡,而是有着久遠的曆史文化内涵,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一年最熱的盛夏)1

彜族火把節曆史幾天

火把節

彜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彜族的獨特民俗節日火把節的。但其實火把節不僅僅是彜族的節日,白族、佤族、納西族、拉祜族、傈僳族也有火把節,不過彜族的火把節最為出名。火把節那天,全村人歡坐一堂,無分老幼,一起圍在篝火旁唱跳rap,在狂歡中,左腳舞是最傳統的舞蹈之一,也稱“跳腳舞”,配合舞蹈的樂曲調子有很多,多為抒情歌曲、山歌。這就是為什麼火把節也被稱為“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但火把節對彜族來說,不僅僅是娛樂狂歡,而是有着久遠的曆史文化内涵。

彜族火把節

一、火把節的由來

最早記錄彜族火把節的是元代的《雲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那天,人們會整晚用竹竿舉着火把、火炬照明,各家小孩也持小火把滿地亂跑,“相燒為戲,謂之驅禳”,直到天明。

火把節

清代是中國封建文化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很多今天的習俗在清代都已經定型;清代同樣是地方文化興盛的一個朝代,各地縣志、府志被廣泛編撰起來。《開化(在雲南)府志》說:六月二十四日,夷人“村寨田宅,悉燃火炬”,故曰火把節,火把節當天還會吃生肉,以此為“獻歲”。今天雲南仍有吃生肉的少數民族,誰呢?大理的白族,如前所述,白族也有火把節,在節日之前,白族女孩會染紅指甲,節日當天吃生豬肉拌蔬菜。

美麗的彜族女子

二、火把節的傳說

雖然火把節是彜族的共同節日,但不同地區的彜族有關火把節的傳說卻不相同。昆明彜族的火把節,根據《昆明縣志》的官方記載,是為了紀念一個美麗的婦人。說在漢代有夷人婦女名叫阿南,長得漂亮,她的丈夫被仇人殺害,仇人要占有她,她死不從賊,在六月二十四日自焚而死,族人為了哀悼她,就以火把節紀念。這就是清代昆明彜族的說法。

火把節

今天生活在石林的彜族說:過去石林彜族山寨裡有一個土司,為非作歹、欺壓鄉裡,彜族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敢怒而不敢言。這時候一個叫紮卡的牧羊人見到寨民的悲慘境遇,十分痛心,就借放羊之名聯絡了周圍幾個山寨,打算攻擊土司。土司的府邸是高樓大院,為了攻破府邸,紮卡就隻給羊喝水,不給羊吃草,如此七天,彜族人開始進攻土司府,紮卡将火把綁在羊角上,用鑼鼓催促羊群先沖上去,餓了七天的羊一解封馬上亂竄沖向前方,角上的火把也就四處點火,最終土司府化成了一片火海,土司倉皇逃竄,就這樣他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為了紀念推翻土司暴政,彜族就在農曆六月二十四那天舉辦火把節。

說到玩火,還是田單的火牛陣出名

紅河的彜族說:過去蝗蟲肆虐,民不聊生,為了驅逐蟲害,彜族人就用火燒稻草來煙熏害蟲,如此果然保護了糧食,為村寨繁衍奠定了基礎。為了紀念消滅蟲害,就把農曆五月五到五月十五這10天定為火把節。

以上三種說法都有相同的感覺:一是紀念,紀念死者或勝利;二是反抗,反抗暴政、反抗權勢;三是驅害,驅逐害蟲或壞人。上述三種故事是流傳在彜族中的主流說法,其他地方還有别的故事,隻是人物名稱或主角不同,但故事内容大體相似。通過羅列上述故事我們發現,其實各地彜族火把節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

火把節

三、火把節的儀式

不同地區彜族的火把節傳說不同、時間不同,連儀式過程也不盡相同。石林的彜族以火把為主,重火把的形式,包括樹火把、點火把,最後燒火把,全場火把是主角,燒盡火把後會進行喊魂儀式。而紅河彜族以鞭打畜生(一般是打老牛)開場,主題是祭祖,人們手持火把,繞着祠堂、住宅、田間跑,最後舉行篝火晚會。

鞭打牛

在2006年國家确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時,四川涼山的彜族火把節和雲南楚雄的火把節明确位列其中,所以今天一般以這兩地的火把節為标準。這兩地的火把節過程大緻是,首先穿好本民族服飾;然後迎火;接着狂歡,包括火把大會、聚餐、摔跤、跳舞;繼而正式禱祝,包括長老祝福、祭祀和驅邪;接着娛樂,包括傳統遊戲賽馬、鬥雞、鬥牛、選美;最後送火,送火儀式最為莊重,由三個代表大神的人領隊,後面跟着彩旗、持刀、鼓樂諸隊。所有儀式結束後,參與者都要在回村之前的池塘、水塘裡洗浴淨身。全套儀式下來一般得3天,祭祀的時間短,主要是娛樂。

四、火把節的文化價值

火把節看似隻是少數民族的普通民俗,但其背後隐藏着豐富的彜族文化。彜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對筆者這種北方人來說,他們有些神秘。所以通過火把節的習俗,也能讓我們了解一下彜族的古老文化。

彜族

彜族推崇原生和自然,認為萬物有靈,萬物出自天賜,所以彜族敬畏自然。雖然各地火把節的過程不同,但大多有祭祀祖先、崇敬神靈的主題。而祭祖祭神的過程又充分體現着對生命的尊崇。火把節中,人們會選定祭台,獻上三牲,但最隆重的祭禮是雞,這雞必須用子母雞,将挑選的活雞洗淨,然後用荞麥粉塞滿雞嘴,最後将其放入冷水中溺死,之後才可将其蒸煮,雞熟之後獻到台上,由巫師誦讀禱告詞,祈求先祖神靈保佑。這一過程極為莊重,除了巫師之外不能有其他聲音。

火把節祭祀

可以肯定火把節就是遠古火崇拜的一種,火把節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就是迎接火種,這個火種可不是火柴劃出來的,而是火塘之火。所謂火塘,就是家族裡取暖議事的大火爐。火把節儀式中有火塘禁忌,如石林彜族的火塘禁忌就是火塘之火種必須常年不熄,族人不得向火塘裡灑水,不得用火塘之火烘烤衣服、做飯,不得跨過火塘。火把節當天點燃第一個火把的火源就是火塘之火。

火塘

文史君說

彜族以火把節著稱,所以也稱“火族”,今天火把節已經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地位,雖然在現代化的浪潮下,年青一代向外發展,但火把節這種極富民族感情的儀式節日并沒有被忘記,因為火把節寄托了彜族驅邪祈願的共同情感。作為構成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彜族,保護他們的文化是加強民族認同、保護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陳海:《彜族火把節的民族意義及文化内涵》,《貴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10期。

丁亞楠:《雲南彜族火把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紅河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