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樰熳,不愛集注,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讀詩。歡迎一起走進詞人的性靈世界。)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你的窗子,你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别人的夢。
因為有了一雙眼睛,世上的人,便各自成了彼此的風景。
橋上的人隻固定于看橋下的風景,她很難知道她已然成了别人的風景;假如她回眸一笑,樓上那一雙定格的眼睛,也會成為她的風景……
換一個角度,便能看見不同的風景。
題西林壁
蘇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綿延不斷的山脈啊,
橫着看是一條峻嶺,側着看便成了奇峰。
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每一段都有獨特的風景。
都說看不見廬山真實的樣子,那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山中穿行。
蘇轼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剛從貶谪地黃州出來,被遷徙到另一個地方汝州。
黃州是蘇轼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驚悚的烏台讓他領悟到生死之間的距離,貧瘠的黃州讓他飽嘗了生存的艱辛和不易。
窮困潦倒的他帶着一大家子人偏居在一座破廟裡。凄風苦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在絕望的邊緣徘徊。
他寫下了著名的“寒食帖二首”:
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拟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那種絕望和痛苦,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相上下了。
但是牢騷過後,蘇轼并沒有垂下樂觀的頭顱。
沒錢?那麼我們就來談談勤儉節約的家訓吧,順便溫習一下算術心得。
于是他将剩餘的少得可憐的錢換成銅錢,安定量數好,挂在房梁,每日一串,每月三十串,以保證每日的基礎消費。
節流是被動的,開源才是對生活的主動出擊。
食不果腹?那就開荒種地;衣不蔽體?那就紡錘織布;屋不避寒,那就返修重建……
在這樣的艱難歲月裡,壯年的蘇轼毅然放下士大夫的清高和潔癖,親自帶領全家老小投入到了生産自救,不到兩年,便脫貧緻富,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小康生活。
在田間勞作的蘇轼卷着褲腿,腳踏在爛泥裡,皮膚被曬成了古銅色,過起了十足的農民生活,他自号為東坡居士。
他嘗試自己釀酒,自己烹制食物,東坡肉、羊蠍子、玉糁羹,都是他在流放時期發明的名菜肴。
他嘗試着适應新環境中的任何領域,并力求尋找其中的樂趣。
他和不同身份的人交朋友,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迅速融入新環境和新團隊。
他和道士論道,和僧人坐禅,和山人讨論桑麻收成。
他曾與友人月夜泛舟,暢遊赤壁,也曾與下屬雨中策杖,走訪林泉……
就在這一段遠離政壇,一窮二白的日子裡,他原有的一切達到了歸零的狀态。而他的靈魂得到了山水的洗禮,境界洞開。
這一時期,他不僅在哲學、醫學、建築學等領域留下足迹,在文學領域更是寫出了許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獨特的地位。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世界是一座龐大而立體的廬山,人之目力,不過及它一點或數點。
如果你不喜歡眼前的風景,那麼,不要氣餒,換個角度,或者多走兩步,總會發現有你喜歡的那一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生也是一座具體而微的廬山,人之腳力,不過及它一處或幾處。
有時候你在高處俯視,有時候你在低谷匍匐,有時候你在山腰逶迤,那些都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片段。而每一個片段都會有值得驚豔的風景,關鍵是有沒有發現美的眼睛。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會覺得生活像一座找不到出口的迷宮,人事是一張布滿結節的蛛網,而人卻成了一隻誤入的蒼蠅,處處碰壁。
那是因為思維鑽進了狹隘的牛角尖,而眼前的結節被無端放大,如果退一步,你便會發現,那隻是一個極小極小的點。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仁者樂于山,那是因為他站在山巅,智者樂于水,那是因為他看見了大海。
找一個合适的角度,可以觀賞喜歡的風景。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靜,喜與古人作伴。業餘常做三事:寫詩、讀詩、說詩,願我的文字能給您帶來一絲清涼,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