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編者按
飲水思源,師恩難忘。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不同的老師,他們也許很平凡,卻用獨一無二的教學方式和對學生的愛,指引學生成長成才。
在第38個教師節即将來臨之際,川觀新聞推出“我的寶藏老師”特别報道,請跟随川觀新聞記者一起來認識幾位“寶藏老師”,他們或是有“非一般”教育教學方式,或是身懷“絕活”,用他們的“絕活”或特長生動诠釋“仁愛精勤”的師道初心,展現新時代人民教師的風采。
謝娜 劉仲銘 川觀新聞記者 江芸涵
人物簡介
梁琳,女,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師德楷模,獲第二屆四川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主持四川省教科文衛體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
梁琳進行線上教學。
“‘早自習’開始咯!”9月6日早晨7點,距離第一節課還有将近1個小時,但西南石油大學經管學院梁琳的《市場營銷學》網課界面裡,54名大二同學已經上線。在線打卡後,大家開啟了清晨的學習:有的閱讀專業書籍,有的看老師分享的學習視頻,有的“組團”讨論,梁琳在屏幕這頭,不時與學生連線答疑解惑。
這堂“早自習”就是梁琳發起的“晨起計劃”,迄今開展近8年,已有近千名學生參與其中。2014年,梁琳向學校教務處申請,把她的課程都盡量安排在早上一二節,後來又申請了固定教室,在她所任課的學生中開展“晨起計劃”。疫情期間,她又把它“搬到”線上,帶動學生一起在線學習和運動。學生們說,梁老師和她的“晨起計劃”就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喚醒沉睡的心靈,讓人奮進向上。
做學生青春路上的引路人
“從小就想當老師”,梁琳說。
小學二年級時,她在燭光下早讀,教室空曠。一位老師循着燭光來到窗外,注視了她好久,又靜靜地走開。“那目光的溫暖,讓我第一次想,當老師真好。”梁琳說。
2006年碩士畢業後,梁琳留校任教,圓了孩童時的教師夢。在教學中,梁琳發現,學生從中學進入大學,遠離了家長的約束,學習狀态難免松懈。這時候,學生最需要一個引路人,陪伴他們在成長路上同行。如何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給予學生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幫助?
“晨起計劃”應運而生,通過引導同學們開展集體學習,占據那些“貪睡的早晨”。如今,這項計劃還在不斷“上新”——結合疫情期間大學生居家學習自律性差等問題,她發起了“居家學習讀管理經典”“每周10公裡打卡”等閱讀和鍛煉打卡活動,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态。
梁琳與學生一起晨跑,開啟“晨起計劃“。
為及時給學生解答思想困惑,她還發起“營滿堂”活動,通過一對一“私聊”學生,解答他們求職壓力、适應期迷惘等問題。“每天早上,梁老師都會比我們早到,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早上的陽光,感覺這一天就充滿了暖意和希望。”有同學說。
把課程打磨成藝術品
“梁老師,謝謝您的引導,教會了我很多”“很喜歡您,希望以後還能上您的課”……每學期課程結束時,梁琳總會收到許多來自學生的這樣的信息。為什麼她的課程會有這麼大的“魔力”,讓大多數學生喜歡呢?
第一次上梁老師的課,學生都會擁有一個座位牌,上面刻有“為祖國加油,為民族争氣”的學校精神和學生的學号、姓名。她總能很快記住每位學生的名字,了解學生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她還自費為學生購買與課程相關的書籍,鼓勵學生輪流在課堂上做讀書分享。上完梁琳的課,同學們都至少擁有1次上台演講的經曆。
梁琳與學生交流。
為了保持與“00後”甚至“05後”學生“同頻率”,梁琳經常主動去交流、了解學生愛好,根據學生需求設計課堂内容,并結合當下熱點及時修改完善教案。梁琳在課堂上采用了“任務教學 團隊學習”模式,用心設計不同團隊任務,融合“情景模拟”“主題讨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出勤率,更提高了他們的“擡頭率”。
“梁老師很注重課堂氣氛,把一個個道理用‘包袱’的形式‘抖’出來,讓我們在不經意間領悟到深刻的道理。在她的課上我們總能接觸和學習到多方面的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黃钰開說。
每門課程最後一節課,梁琳都會有一個溫馨的“結課儀式”:每人一顆糖,名曰“考試必過糖”,作為對學生完成課程學習的獎賞;給學生講一個關于尊重的故事,一個關于選擇的故事;為每組學生贈送一本書籍,鼓勵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感言
愛,是一種态度、責任和境界,是教育的基礎、本質和靈魂。作為一名教師,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深知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就是對老師的信任。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學生,哪怕他們隻是一點點進步,都會成為我努力的動力;我也願意堅持早起,做“晨起計劃”裡清晨灑進學生心裡的第一縷陽光。
未來的教學生涯裡,我會一直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繼續探索紮根教學一線、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的創新之路,成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引路人。
(圖片和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