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息川劇變臉

全息川劇變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9:30

全息川劇變臉(神奇的川劇變臉)1

全息川劇變臉(神奇的川劇變臉)2

全息川劇變臉(神奇的川劇變臉)3

全息川劇變臉(神奇的川劇變臉)4

每次在電視舞台上看到川劇變臉的演出都充滿了神秘感,今天也來談談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絕活”。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獸。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劇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态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變臉之于川劇,有如噴火之于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台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彙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淨、末、醜同亮相于茶館的小戲台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相較于川劇藝術本身的淵源和博大,變臉的技藝成形則還要歸屬于二十世紀。在這期間,變臉在戲班的對台戲中不斷摸索、演變、精化,漸漸成為川劇的一大特色。川劇的悲劇極有特色,喜劇獨樹一幟,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表現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作為一種對人物内心非常獨特的表現手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每到名角表演變臉,就常常造成爆棚之患。可見,老百姓對這種極端好看的耍活兒是從心底地喜歡和認可的。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将化妝油彩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吹臉隻适合于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扯臉是事前将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将它扯下來。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幹淨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衆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這種運氣變臉至今可能會運用的人已不多見,近乎失傳。

關于它的傳承保護;2006年,有媒體報道稱,文化部曾于1987年出文,将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并稱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 這種說法引發了争議。有著名的川劇藝人稱所謂“國家機密”是無稽之談,并說川劇變臉藝術隻是一種行業機密而已,隻有通過川劇人的職業操守來把持。文化部多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對此不知情;還有工作人員說明,文化部沒有權限将某項技藝列為國家機密, 1989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至2006年并未對變臉進行過認定,意味着它當時并不在《保密法》規範的範圍之内。

不過,四川省川劇學校曾在1984年向四川省文化廳遞交了一份報告,把變臉、吐火、藏刀等川劇絕活項目定為機密藝術。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四川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規定,對于認定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的“民間絕技”或其傳人,以及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單位等予以政策、資金或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并按照保密法進行保密,這些傳統工藝美術“絕技”中就包括“變臉”。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并且已經流傳國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