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球、黃履莊部分發明對比(另加同樣西方“發明”):
(二)“凹面鏡”的簡單發展演變:
《黃帝功德記》載:“帝與王母,會于王屋,乃鑄火鏡十二面,随月用之,則鏡始于軒轅矣”。
傳說黃帝在他的故鄉新鄭縣具茨山“迎日峰”上用有色透鏡遮陽,觀察星星;發明“迎日推策”之術,每天早晨面對東山新升的太陽,将挂在牆上的簡策掀起一頁,以紀日期。
(1)“陽燧”取火
陽燧,中華先民取火用的器物,最遲在周代就已出現,即凹面鏡。陽燧也稱“夫燧”“天燧”“神鑒”。
古代陽燧銅鏡,背面圓形略凹,可以聚光取火稱為燧,又稱金燧、陽燧。
圖 戰國玉鈕鑲嵌綠松石金陽燧01
《禮記》載:陽燧、木燧屬左右配用之物,晴則以陽燧取火于日,陰則以木燧鑽火。古人以陽燧取火為最高等級,用于敬神。
《墨經》中把凹面鏡的焦點稱為中燧。表明周時人們對凹面鏡聚焦的特性的認識。
《周禮·秋官司寇》中記載“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由此可見西周時期朝廷是設有以陽燧取火的官員。
據《玉篇》記載,取火于日以為“燧”;《禮記。内則》注:燧,火鏡也。
.......
明代(失傳):
《本草綱目》卷主:“陽燧,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
明代孫雲球發明“火鏡”,僅存名字,以名字來判定是取火鏡,故為“陽燧”。(補:“陽燧”又名火鏡,孫雲球的火鏡就是“陽燧”!)
明末清初(失傳):
黃履莊發明“取火鏡”:向太陽取火。(“陽燧”取火。)
--------------------------------------
(2)“陰燧”(方諸)取水
“陰燧”又稱方諸,可以對月取水。
“陰燧”是與“陽燧”同時被古人發明出來的,陰燧也是一個凹面鏡,但外緣做成方形(這也許就是“方渚”名稱的來曆吧)。既然是凹面鏡,本來它也可以放在太陽下聚焦取火,但古人從來不用它取火,估計也不認為它能取火,因為它是“取水”的器具,在月圓之夜,把它的凹面對準月亮,就能從月亮那裡取來水。
圖 陰燧鏡
陽燧被做成了圓形的凹面鏡,目的是取太陽的陽之精;而與之對應的陰燧,卻被做成了方形(一陰一陽,天圓地方),裡面也是一個凹面鏡,使用的時間是在夜晚,放在露天地裡,取月亮的月之華——夜氣朝露會變成水滴,凝結在金屬的凹面鏡中,第二日,收集完畢的月華,也就是鏡中水,被當做配藥的“神”水開始使用。
《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漢·鄭玄注:“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在月下用銅鏡收取露水,以示明潔之義。”按孫诒讓正義:“竊意取明水,止是用鑒承露。濕潤蒸騰,遇冷成露。”鄭玄注“明齍”:“明齍謂以明水滫滌粢盛黍稷。”
《淮南子·天文訓》說:“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
《淮南子·覽冥訓》說“陽燧取火于日,方諸取露于月。”高誘注:“陽燧,金也。取金杯無緣者,熟摩令熱,日中時以當日下,以艾承之,則燃得火也。”清·孫诒讓正義:“高氏雲‘金杯無緣’,即窐鏡之形,非真用杯也。”
...............
明末清初:
黃履莊發明取水鏡:向太陰取水。(“陰燧”(方諸)取水。)
說明,明代孫雲球和明末清初黃履莊發明的各種光學儀器,都是來自于中國凹面鏡的使用,一脈相承發展的結果。
--------------------------------------
孫雲球、黃履莊部分發明對比(另加同樣西方“發明”):
(3)“探照燈”
明代“放光鏡”:
根據孫雲球《鏡史》的記載,孫雲球還研制出“放光鏡”,這是探照燈一類的裝置,以凹面鏡放大光源後作為反光鏡,使光線向一個方向反射,比1779年俄羅斯人庫裡賓将反光鏡放在光源後面制成的“探照燈”早100多年。
明末清初“瑞光鏡”:
這種瑞光鏡可以起到探照燈的作用。在我國,明末就有此類的記載,黃履莊的發明,對其有很大改進,他大大增加了凹面鏡的尺寸,最大的直徑達五六尺。
黃履莊稱之為“瑞光鏡”,《虞初新志·黃履莊傳》記載道:“制法大小不等,大者五六尺,夜以燈照之,光射數裡,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體升溫,如在太陽之下。”由于當時隻能是蠟燭和太陽光之類的光源,凹面鏡的口徑大,它所能容納的光源也就大,這就使得人們可以提高光源強度,這樣經過反射形成平行光以後,照在人身上就有“遍體生溫”的感覺,亮度也大大增加了。
黃履莊發明了「瑞光鏡」,最大的直徑有五六尺,采用的是凹面銅鏡可以放射平行光束的原理。凹面銅鏡的口徑特别大,能容納更多的光源,從而提高光源強度,起到探照燈的作用。根據記載,「瑞光鏡」照到人身上,可以使人「遍體升溫」。
歐洲人要到1779年(乾隆年間)才制成制成類似器物(探照燈),比黃履莊又晚了近百年。
孫雲球研制出的“放光鏡”,黃履莊發明的“瑞光鏡”,皆采用了凹面鏡,而凹面鏡在中國的使用曆史悠久,自古就有“陽燧”取火,“陰燧”(方諸)取水的說法及應用,因而中國發明“探照燈”是有基礎的。
西方時間不可考(據說):
俄羅斯奧爾洛夫《俄羅斯電工技術史話》記載,歐洲最早的探照燈是俄羅斯人庫裡賓1779年将反光鏡放在光源後面制成。這比中國晚了100年左右。
1779年才制成探照燈。
大型探照燈用于軍事
在20世紀的戰争中,探照燈除了用于照亮暗處、指示敵人,也被直接作為緻盲、幹擾武器使用。
将探照燈的緻盲戰術發揮得更普遍的,其實是在防空戰場。
當時,各國的防空部隊都裝備了大量的強力探照燈。此類強力探照燈多使用1到2米直徑的凹面鏡,鏡面内部鍍銀, 在焦點處會有兩根厚實的碳棒。
圖 戰場上的探照燈裝置
通過大量的電能,探照燈能産生強光,光照範圍可以達到數公裡以上。在夜間面臨敵機入侵時,地面探照燈紛紛發射,組成強光編織的大網,将敵機籠罩其中。這一方面是為己方的防空部隊(高炮和戰鬥機)照亮目标,同時也期望用這種強光,對敵機駕駛員進行緻盲。
探照燈在軍事方面的使用開始于19世紀,日俄戰争時雙方的海軍戰艦都用探照燈于夜間搜尋敵方小型魚雷艇。探照燈也常見于海防岸炮陣地與空防部隊。一次大戰約翰·弗雷德裡克·查爾斯·富勒 首次使用探照燈制造所謂的"人造月光"來輔助夜戰,二次大戰時也曾使用相同的戰術。
二次大戰時期探照燈曾被大量使用于對抗敵方的夜間空襲。當時的防空炮兵同時使用兩具探照燈,由探照燈的仰角可以用三角函數計算出敵方轟炸機的确實高度,然後用以設定高射炮彈信管,達到最大的效果。探照燈對使用光學式投彈瞄準器的轟炸機也能造成相當程度的幹擾。
二次大戰時期通用電氣制造的探照燈使用陀螺儀式的燈架,直徑達152.4 厘米鍍铑的盤狀凹面鏡,尖峰輸出達 8億蠋光的碳電弧光源,專用的 15 千瓦的發電機,有效照距可達 45 到 56 公裡。
由于電子監視設備技術的發展,探照燈的軍事用途日漸減少。現今,多數用于廣告,例如汽車經銷商的促銷活動、電影的首映等。
“凹面鏡”在中國的發明使用曆史悠久,陽燧陰燧,甚至出現放光鏡、瑞光鏡演變出來的探照燈都很正常,這些都是使用的凹面鏡,用于軍事的凹面鏡更大型而已。
西方都是出現這種沒有事物發展的過程,就有了事物的結果。
然後,實際使用時間皆晚于中國的發明使用時間,而中國這些發明使用的科技書籍、器物的資料,卻通通不見了,弄得好像中國人發明好了一切基礎,就變成了傻瓜,隻等着西方來“發明”出來。
真的如此嗎?這是又一次盜竊了中國發明,竊為已有。還要污蔑中國人不懂“科技”。
中國人一直沒有聽說過這些發明和發明人,也不知道真正的發明者是中國人,反而去崇拜西方這個盜竊犯,動不動就有人說不讓中國人用西方發明的XX,可是細論起來近現代不少東西卻是華人中國人發明的,隻是無人知曉。
不僅西方不會去宣傳,這些默默做出貢獻的華人中國人是無名人,西方怎麼可能讓别人知道它們是冒名頂替呢?
在中國卻也不去宣傳,反而不停的編故事美化西方,把中國的發明創造說成是“外來的”,讓中國人去崇拜西方,這是作何解釋?
真的無法理解,所以,該宣傳的不去宣傳,那麼隻能由我們自己去宣傳了,希望更多人知道真相,知道這些發明創造來自于中國,該崇拜學習的是中國人的祖先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