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線上教學已經進行了月餘時間,在把控空中課堂上,老師們各有心得。這其中,一個群體感觸格外深,因為2020年第一次線上教學開啟時他們還是學生,現在他們已經變成了老師。
昔日大學生,今日“小先生”。從屏幕前聽課,到屏幕裡講課,角色切換間,他們對“老師”的理解已不同于兩年前;線上課堂不止于“講”那麼簡單,在調動各種因素去上好課時,他們對“真正的課堂”也有了更快的體悟。
【1】“防摸魚”的探索
當被問起這一個月來上網課的經驗時,濟南市彙文實驗學校老師趙孟琪先提到了“轉盤點名”,這個趙孟琪花了一番功夫想出來的點名方式,目的是為了防止課堂“摸魚”。
把不讓學生“摸魚”設置為課堂管理的重點,跟趙孟琪自己的經曆有關。
兩年前,趙孟琪還是一名大三學生,疫情到來後,她與班上的同學都開始了線上學習,很快,趙孟琪發現,身邊上網課時“摸魚”的同學大有人在:“那時上課不用開攝像頭,很多同學開着一個設備‘挂’着聽課,再用其他設備幹别的。”
“摸魚”上課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當今年趙孟琪成為老師上網課時,她把“不讓學生胡思亂想、好好上課”作為了她的課堂紀律的第一條,也花了很多心思去實踐。“我要求學生上課必須開攝像頭、用‘轉盤點名’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在學生做題時,我用騰訊會議上的計時器幫他們計時,讓他們有時間觀念,做選擇題時,我還用騰訊會議時的投票工具,這樣我能清楚直觀看到學生的答題情況,有利于分層教學。”
在回看當年自己的上網課經曆時,趙孟琪還發現,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性,很難持續保持學習狀态。趙孟琪說,一開始上網課時,大家是有新鮮感的,她自己也覺得這種方式似乎比線下學習更好:不用再跑到教室裡上課,起床就可以學習了。但在網課推進中,她發現效果并不好,效率也很低。在今年作為教師身份開展網課時,趙孟琪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并制定了相應措施。
每天早上學生開始網課前,趙孟琪會先分享幾句自己選的勵志語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大家要充滿信心,繼續努力”“穩住心态,始終如一”……為學生加油鼓勁外,她也給學生做榜樣,比如她要求學生作息規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她自己先做到,“每天我也按照學校時的作息上下班,引導學生外,也督促他們,早上催簽到,晚上保障作業按時提交。”
線上學習,心态與狀态都非常關鍵,尤其對于自律性都沒有那麼強的小學生與中學生來說,持續保持一種學習狀态更關鍵。“自己在屏幕前聽過課,再去上課時會更懂學生。”濟南市無影山小學的老師李曉萌說,與趙孟琪一樣,她在大三網課時同樣經曆過自我調整,最終找到狀态,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開展網課時,換位思考也給了她的網課更多的啟發。
【2】“留住”學生
“什麼是真正的課堂?”每位新入職老師在踏上講台前,大學的書本裡都曾給過答案,但真正理解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在講台上一年年的曆練,線上教學加速了這個過程。
“課堂真正‘留住’學生,讓教與學真實發生,線上課堂需要調動比線下課堂更多的因素。”在新入職教師那裡,這種感觸更深刻。
韓雲雪是曆下區韶光小學的一名英語、數學“雙科”教師,線上教學開啟時,任教不足一年的她一度感到“亞曆山大”。這種壓力,首先來自于線上課堂的“不可控”。“直播軟件、學生狀态等,都是不穩定的。有時候課堂正在進行中,會出現畫面或聲音卡頓,還有的同學會突然‘下線’。”韓雲雪說,為此,她和學校的老師們對多個課堂直播軟件進行測試,即便如此,她還會将準備好的課件上傳到另外兩款備用直播軟件中确保萬無一失。另外,如何在講課時間減半的條件下,“減量不減質”地按照教學任務開展教學,也對她提出了挑戰,“正常上一堂課的時間是40分鐘,但線上課堂留給老師的講課時間隻有20分鐘,也就是說,有些原本在線下能用三五分鐘講的内容,需要縮減為一分鐘講完。”哪裡可以講得快一點?哪裡該停下讓學生思考?哪些話可以再精簡?這些都需要她在備課過程中進行調整。
這些促使着韓雲雪想一些新招:制定“積分兌盲盒”獎勵制度,調動起學生們線上學習的積極性,用“今天我當小老師”“我為電影配音”等活動激發學生課堂的自主性。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怎麼做才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濟南市天橋區錦繡明湖小學盧豔的導課中用上了學生們的照片,讓孩子們在直播間“找自己”,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她把手勢操、室内操加入語文輔導課中,有了互動孩子們的興趣也随之提升。
一堂20分鐘的網課,比備一堂線下40分鐘的課花費的時間和心思多。“兩年前上網課時,老師在屏幕裡,我在屏幕外,覺得一節課上得真快,現在身份調換了,我才覺得讓孩子們喜歡這20分鐘,真得好好下功夫……”韓雲雪說。
在曆下區韶光小學校長韓愛民看來,線上教學帶給老師的挑戰比線下教學要大得多,這促使着老師主動去探索‘雲課堂’的提質密碼,這也加速了年輕教師的成長。
【3】一個都不能少
“兩年前的我,僅憑自己的想象力,不會想到老師還是這個樣子。”看着校長、師傅用電動車、自行車馱着學生的學習資料遠去的背影,曆城區大龍小學的路子萱感慨。
去年9月份入職,如果不是這次線上教學,路子萱跟很多新手老師一樣,認為“講台”就是老師的陣地,“上課”是老師的職責。線上教學把路子萱的教學半徑打開了。
曆城區大龍小學是曆城區最偏遠的一所山區小學,學校被群山環抱,學生來自周邊21個村子,離學校最近的大龍堂村,也有3公裡。學校裡的學生父母多外出打工,陪在孩子身邊的,老人居多。線上教學開啟後,學校發現一個問題,雖然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線上課堂如序開展,但課堂需要資料、高年級的學生還有書面作業,學生們家裡卻多數沒有打印機,怎麼辦?
校長賈廷綱拍了闆:用學校的打印機給學生們打印學習資料和作業,如路子萱這樣的新手教師負責打印、裝訂,資深、有經驗的老師負責運送到每一個村子,周一去一次,把學習資料運到村子,周四再去一次,把高年級的作業收上來。于是,就出現了路子萱看到的一幕:校長、老教師們有的開自己的車、有的騎電動車、有的騎自行車,馱着一摞摞學習資料,由學校出發,身影消失在彎彎曲曲的山路裡。
“我聽我師傅說,把作業送到村子裡的代收點後,要給家長挨個打電話,叮囑他們來取,這樣才能保證作業送到位。”路子萱說,也就是在此刻她才知道,老師的教學半徑,不止于教室、校園。
她也知道了,什麼叫“一個也不能少。”師傅告訴她,學生分布的村子都要送到,哪怕是這個村子隻有一位學生,也不能不送,即使路途再遠也不能偷懶、不能落下。路子萱有兩位師傅,一位是校長賈廷綱,一位是學校總務主任方慶水,他們仨,也是學校目前所有的英語教師團隊成員。“去年年底一位英語老師休産假,我師傅賈廷綱立即頂了上來,他們說‘不能讓學生的任何一節課掉地上’,我也知道了,作為老師,保證學生的課堂是第一位的,校長、幹部也都一樣。”
天擦黑時,曆城區大龍小學辦公室裡的燈光點亮了大山,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老師們也都返回了學校辦公,路子萱在給班上的一位學生家長打電話,溝通遇到的線上課堂問題,她叮囑電話那頭的老人,把她的電話記熟了,有問題随時聯系。老教師們都說,路子萱跟她的師傅越來越像,也跟曆城區大龍小學的老教師們越來越像。
夜深人靜時,燈光下的路子萱把大學時候的很多專業書又搬了出來,為自己充電,她惦記着剛比完一輪的全區教學大比武,希望自己最終能夠站上領獎台,她還盤算着要在QQ群課堂“分享英文歌單”活動上再出點新花樣,讓孩子們在六一兒童節慶祝大會上一展風采……
【4】芳華“雲端”綻放
濟南線上教學開展以來,老師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在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劉慶華看來,線上教學是一種别樣的教研,它有其特殊性,上好一堂課需要調動多方面因素,這也倒逼着老師們在技術研究、課堂設計、語言表達等方面不斷創新。
“有過線上學習經驗的新入職教師們是創新的新生力量。”劉慶華說,特殊的經曆會讓他們在尋找雲課堂的密碼時有新的思路與火花,而探尋的過程也是他們教師職業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展露芳華,由大學生成為小先生,再成為好先生、大先生。
濟南在此次線上教學中,也有一體化的機制來保障這些年輕教師成長,市區校的“三級巡課制度”、“線上巡課12條”以及特色化“線上學習指南”的制定都加速了這些年輕教師的成長。
來源:新黃河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趙世彩 朱曉燕 張夢雯 韓曉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