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十八個節氣
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進入霜降節氣後
深秋景象明顯
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霜降節氣特點是
早晚天氣較冷
中午則比較熱
秋燥明顯
就全國平均氣溫而言
“霜降”是一年之中
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秋晚凝霜,新冬将至。“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說的就是霜降養生的重要性。這個時節該怎樣養生?小編整理了霜降養生要訣和食譜,一起來了解下吧!
霜降五防
防秋燥
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易出現口幹、唇幹、咽幹、便秘、皮膚幹燥等現象,燥易傷津。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秋梨、蘋果、蜂蜜、山藥、百合、芥菜等滋陰潤燥之品。
防濕邪
秋天雨水多,須防濕邪帶來的身體不适如水腫或腹瀉。如果脾傷于濕氣,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埋下病根。應多吃山藥、蓮子、苡米、冬瓜等祛濕的食物。
防賊風
“賊風”,又叫做“虛邪賊風”,也可稱之為“虛風”,不易察覺但可能緻病的風。秋季晝夜溫差加大,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容易生病。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對年輕女性來說,腿部的保暖也需注意。
防秋郁
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極易産生情緒低落、倦怠乏力、失眠等症狀。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規律、保持好心情,此外還應增加戶外活動,适當放松心情。
防秋乏
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飲食上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等,這些食物能适當緩解人體疲倦感。同時,飲食需清淡,油膩的食物在體内會産生酸性物質,加深困倦不适。
霜降養生食譜
闆栗炖烏骨雞
材料:鮮闆栗10枚、烏骨母雞一隻、大棗5枚。
做法:鮮闆栗去殼取栗仁備用,烏骨雞洗淨晾幹。将烏骨雞、闆栗仁同入砂罐中,加清水沒過,加入生姜、大棗,加蓋文火焖2小時。起鍋後加少量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烏骨雞,甘平,入肺腎,具有滋陰益氣的作用,能肺腎雙補。闆栗,被稱為“腎之果”,味甘,性溫,可入脾、胃、腎經。有健脾養胃的功效,久食可補腎益氣強筋,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适應能力。
白蘿蔔炖老鴨
材料:老鴨500g、蘿蔔一根。
做法:蘿蔔削皮切片清洗,鴨肉涼水入鍋綽水後撈出清洗。石鍋倒進沸水,添加鴨肉和姜蒜,大火燒開以後添加米酒,劃清白沫。大火燒開5分鐘後轉文火一個半小時。最後添加蘿蔔轉大火燒至蘿蔔熟,最後放鹽等調料歇火即刻食用。
功效:老鴨有滋陰潤肺的作用,老鴨性溫,味甘鹹,能健脾養胃補陰,配搭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蘿蔔,潤肺止咳又滋補養生。
山藥炒木耳
材料:山藥350克、木耳5-6朵。
做法:木耳泡發後洗淨,撕成大小合适小片備用,山藥切片,放入水中浸泡。将山藥迅速濾水後倒入鍋裡大火快速翻炒,接着倒入木耳,繼續翻炒。最後加入蔥花和鹽,中小火翻炒均勻便可盛盤食用。
功效:山藥一味入三經: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髒、強筋骨、延年益壽的功效。木耳有“菌中之王”的美譽,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糖和鈣、磷、鐵等元素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有強身益氣、養血駐顔、潤滑腸道的作用。
川貝冰糖炖雪梨
材料:川貝母5-8顆、梨1個、冰糖4-6顆。
做法:梨削皮後從頂部的三分之一處切開,用勺子将梨核摳掉。川貝母搗成粉末狀,連同冰糖一起放入去核之後的梨洞裡。将之前切下的梨的上三分之一部分蓋回去,并用牙簽固定,放入碗中,待蒸鍋上汽後,将碗放入鍋中,中小火蒸3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川貝炖雪梨不僅口感細膩,味道香甜,還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特别适用于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川貝能化痰,消除肺燥肺熱,雪梨同樣能潤肺緩解秋燥,醒酒降火,化痰止咳。
銀耳白果粥
材料:香糯米150克、銀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少許。
做法:将銀耳洗淨,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熱水燙過切成兩半。文火熬煮成粥後,再放入銀耳和白果,煮開即可食用。
功效:銀耳、白果具有養陰潤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适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氣管炎、幹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供稿:區衛健委
編輯:陳美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