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區内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種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和死亡率 遷入率和遷出率
2、種群特征 增長型 年齡組成 穩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3、種群密度:指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1)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
① 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如某種昆蟲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蟲的密度、 跳蝻的密度)
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取樣法 估計值:各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 标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2)應用 農業害蟲的監測和預報,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确定,都需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查研究。
4、出生率死亡率:指單位時間内新産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意義: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因素。
5、遷入率遷出率:單位時間内遷入或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意義:直接影響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
6、年齡組成: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
類型:
(1)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老年個體較少,種群密度将增大
(2)穩定型:各年齡期個體比例适中,種群密度将較穩定
(3)衰退型:年老個體較多,幼年個體較少,種群密度将減少 意義:可用來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7、性别比例: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
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種群密度
應用:利用信息激素(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雌雄個體,從而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
8、種群空間特征 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态或布局,可分為集群分布、随機分布、均 勻分布三類。
9、種群:一定區域内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一定區域内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
生态系統:一定區域内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統:生物圈
10、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
(1)意義: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2)數學模型: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
(3)方法:觀察研究對象 →提出問題 →提出合理假設 →根據實驗數據,用适當的數學形式 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 →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4)表現形式:數學方程式:優點是科學、精确 曲線圖:優點是能直觀地反映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
11、“J”型、“S”型增長曲線:增長率保持不變 (1)“J”型增長:條件:理想狀态下,生物生存空間、食物充足,生物新遷到一個新的環境中。
建立模型:以時間為橫坐标,種群數量為縱坐标,種群數量每年以一定倍數增長, t 年後種 群數量 Nt=N 0λt λ:種群數量增長倍數,是個定值,增長率為 λ-1。
特點:種群數量連續增長,不受種群密度制約,無 K 值。
(2)“S”型增長:
條件:在自然條件下,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特點:種群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 K 值)後将停止增長,有時在 K 值左右保 持相對穩定,受種群密度制約。
環境阻力:按自然選擇學說,它就是在生存鬥争中被淘汰的個體數
12、環境容納量( K 值):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K 值的應用:
(1)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保護野生生物生活的環境,減小環境阻力,增大 K 值。
(2)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環境阻力(如為防鼠害而封存糧食、清除生活垃圾、保護鼠的 天敵等),降低 K 值。K/2 值的應用:
(1)資源開發與利用:種群數量達環境容納量的一半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強 ——把握 K/2 值處黃金開發點, 維持被開發資源的種群數量在 K/2 值處, 可實現“既有較大 收獲量又可保持種群高速增長”,從而不影響種群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2)有害生物防治:務必及時控制種群數量,嚴防達 K/2 值處(若達 K/2 值處,可導緻該 有害生物成災,如蝗蟲的防控即是如此) 。
1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 危動物種群的拯救和恢複,都有重要意義。
14、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不同群落豐富度不同。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種群豐富度,要用取樣器取樣法
15、優勢種:群體中那種數量最多或數量雖不多但占面積卻最大的主要成分。不同群落其優勢種不同,森林群落中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是喬木。
16、種間關系比較
(1)垂直結構: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原因:陸生 →光照強度、溫度;水生 →光、溫度、 O2 表現: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層,動物也随之具有層次性。
(2)水平結構: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原因:地形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 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 同以及人和動物的影響。表現: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鑲嵌分布。
18、演替: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 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農田上進 行的演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19、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目的:為了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錄:秃頭俠分享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