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當下國内日活最高的軟件,沒有之一。但你發現沒有,很多微信群就是類似靜默的狀态,如果你不知道還以為被封群了呢?但如果你抛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比如敏感的頭條新聞,還是有反應的。證明還不是死群。
怎麼突然感覺和一個人睡着了一樣,你為了測試對方是否活着,要去用手指測測是否還在喘氣...
其實這個就是微信群的運營話題了。記得在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時,當時有個社群運營團隊,第一次接觸,感覺不到什麼專業深度。而從目前看,是我對社群運營的認識太膚淺了。
而随着後來觸網的經曆陸續多了後,我才對微信群在内的社群運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有難度,需要專業,不容易!
而如果從後來我自己加入的那些微信群活躍度看,一般分為幾種情形,你對号入座下,有沒有你遇到過的?
第一種: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這類的群,從來不缺主題。因為各位高知從來不缺要表達自我的主題和讨論的焦點内容,感覺到了孔雀園一樣,都在展示自己的“美”;
第二種:來自五湖四海的高階商學院校友群,這個需要明确一個前提,就是大家一定是不同的行業和崗位,這樣才不會存在一個共同标簽。而且一定有若幹比例的活躍分子,腦子超級靈光的那種,思維絕對敏捷;
第三種:媽媽群,可以說中年職場女性為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壓力很大,焦慮感十足或者偶發性爆發,使得社群就變成了同類群體宣洩的場所,雖然可能持續時間不長,但絕對讓你不到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發現堆積了幾百層樓的内容;
第四種:裝死群,猶豫打仗前的靜默一樣,沒有聲音。而且這類群有個特點,大家能夠享受靜默而不選擇退群。我問過這類群的成員,為什麼你們不說話而且還能堅持在群裡而不退群?回複我的理由是:因為退了就沒法進了,為了防打擾,我給群做了靜音處理。但或許群裡多少天的唯一一條信息,能對我有用。而且我之所以選擇不說話的理由,是怕說話太low而被看不起。
說完了上述思維不同活躍程度的社群現象,我來說說為什麼寫今天的這個主題“微信群運營與企業文化管理,以及廣場舞”?
你可能會問我,你要說啥,這幾個事情有毛關系啊?
待我道來!
或者說,這樣的思考,讓我一直遠離可能到來的老年癡呆。所以,寫出來,希望大家讀讀。理解了,或許讓你告别老年癡呆,這個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舉動!
按照我的思考,我把企業文化管理按照幾個層次的邏輯展開,你逐一看明白了,也就懂了我的意思。
層次1:老闆是否需要文化建設;
尤其到了一定發展階段,老闆需要打造一定方向的企業文化,來作為軟性的管理環境。比如人性化的、有溫度的、細節管理到位的。實際上就是不能再那麼生硬的工作交付關系,而應該有些潤滑劑了。
層次2:老闆的這個文化如何來打造;
一般的路徑是責成總裁辦或者人事部打造,但這類的打造更多是刻意的創作過程。而且我看到很多企業的文化建設,更多留下來明顯的人為的刻意痕迹。
而刻意的痕迹,使得出現兩個走形的現象,一個是遠離初心,一個是難以持久。
層次3:老闆希望有員工能夠互動;
實際上就是需要文化創建後,有振臂高呼者來響應,而這個“者”一定是員工群體中的一員,最好是N個一員,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共鳴的“場”。
互動的目的,一是不能讓公司層面形成“尬聊”,一是為了通過互動來挖掘更多值得思考的文化建設方向和話題。
簡單就說這三個層次吧,你覺得容易嗎?
對照上面說的微信群運營主題,這個運營的活兒,真的不是那麼看上去的簡單吧?我想寫到這裡了,你應該和我一樣有同感。
我們以為的以為,其實不是我們以為的以為。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公司文化建設是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這麼做下,不就是申請點經費再那麼做下,哪有那麼深奧啊?但實際呢?
就像社群運營一樣,僅僅靠群主的一己之力,就能活躍嗎?
僅僅靠個别人和群主的互動,就能帶動整個群的活躍嗎?
如果有人活躍,就好比廣場舞的領舞人,你希望她領舞,但居然她領歪了,那麼你是肯定、還是叫停呢?社群活躍如此,企業文化建設,亦如此!
寫到這裡,居然找到了更多的感覺,又想說說領導力了,理性告訴我不能繼續寫下去了,已經2000字了。
最後總結一個企業管理的相對真理:
企業文化的建設,不是因為要實現目标1而搭建從1到0的過程。而應該是很早的時候,搭建的從0到1的過程。而且,欲速則不達,刻意的從來不會是完美的。
也許這個觀點的認知,就是企業主和企業家的真正區别之一了。
我們下篇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