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梳頭?王老師到街邊一小餐館吃飯,擡頭見招牌上寫着“暈豆花”,心生納悶,這啥意思?忙問老闆五大三粗的老闆解釋說,“就是在豆花裡加上肉”王老師想了想說,“你這暈怕是葷字的筆誤吧!”于是将兩個字的區别給他解釋老闆竟不以為然,“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菜?就你較真!”王老師準備繼續給他“上課”老闆竟然道:“錯别字到處多得很,你找得完?純粹挑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王老師梳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王老師到街邊一小餐館吃飯,擡頭見招牌上寫着“暈豆花”,心生納悶,這啥意思?忙問老闆。五大三粗的老闆解釋說,“就是在豆花裡加上肉”。王老師想了想說,“你這暈怕是葷字的筆誤吧!”于是将兩個字的區别給他解釋。老闆竟不以為然,“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菜?就你較真!”王老師準備繼續給他“上課”。老闆竟然道:“錯别字到處多得很,你找得完?純粹挑刺!”
王老師退休前在中學教語文,調詞遣句最崇尚賈島的“推敲”,最見不得錯别字和病句,他将此稱為“虱子”,曾帶領學生上街“捕捉”。這被老闆一頓搶白,頓時沒了食欲,當即決定“重操舊業”,“捉拿”錯别字,“挑刺”媒體,“推敲”細節,“糾錯”病句。
第二天一早,王老師便在被窩裡打開收音機,開始了“捉者”工作。一篇溪流污染的報道引起他的注意:“水面漂浮着油污,散發出刺鼻的味道……”且慢!王老師推敲起來:這“味道”應是“氣味”才準确!“……一輛農用車滾下山坡……”這“山坡”應改為“山溝”!他趕快記錄下來,搖頭歎道“編輯缺乏的就是賈島的推敲精神呀!”
吃過早飯,王老師到報刊閱覽室“挑刺”,戴上老花鏡,對報紙逐字逐句研究起來。一則“鷹鴿大戰”的新聞令他生奇。憑常識,原本鴿子見了老鷹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怎會如此鬥膽!細看方知是一隻老鷹追捕鴿子、追到人家中的趣事。哪來的“鷹鴿大戰”!這标題太過誇張,“名不副實”。
王老師“再接再厲”,又看到一篇記者寫他本人采訪經曆的文章,說在農家殺雞時,竟将雞的嗉子當為肫子炖在湯裡,自己搛到一咬,咬到雞屎。這一看讓他啞然失笑,雞的嗉子是裝食物的,而雞肫子才是裝屎的,此是常識問題。心想這記者和編輯怕都是80、90後。
幾天下來,王老師捉到最多的“虱子”就是在招聘、尋人、尋物的啟事中,把“啟事”錯為“啟示”的,他竟然在報紙裡發現了十多處,難道文字改革了,兩者可以通用?
還有更離譜的,一家報紙竟将“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錯為“長期積累,偶然得知”,一字之差,意思迥異!王老師當即歎曰:真氣殺老夫矣!
王老師晚上也沒閑着,吃罷晚飯開始看電視。一檔“說法”欄目,那女主播時而眉飛色舞,時兒作哲人狀,很是吸引觀衆。在說到案情轉機時,竟然道“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差點将王老師笑翻,心想若陸放翁在世,看到自己的名句被如此“翻新”,恐怕會被她給活活氣死!
一月下來,王老師整整記了好幾張紙,他歸納整理準備向有關報刊投稿。文末寫道“四十多年前,我下鄉的某縣縣城上映電影,海報上寫着《無影燈下送銀針》,讓我百思不解,送銀針幹嘛到無影燈下?看後方知為《無影燈下頌銀針》。那年月無知無畏,錯了無所謂,大老粗光榮。而現在,語言文字上的錯誤不能寬容,“虱子”需要更多的“捉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