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一說源自古玩界,指的是老器物外表的一層東西。之所以說是東西。是因為它并不是由某種固定的物質構成的,玉木金瓷的包漿各有不同,同樣的器物在不同環境下所産生的包漿也不同,有用手盤出來的包漿,有擦拭出來的包漿,也有埋藏出來的包漿,而且分量極少,少到無法測量。
單說菩提,一挂星月來說,盤一個月左右就可達到通體透亮,咱們話說叫挂瓷。盤個兩年左右那就相當華麗了,猶如“陽光下散發着琥珀般的光芒”好,于是就有人說“看呐,包漿渾厚!”不可否認,三年五載的星月也好,核桃也好,外表确實有一層通透的東西存在,那麼這就是包漿嗎?
包漿的形成是一項非常緩慢的過程,它要比變色和挂瓷久不知多少倍。幾年的東西外表就能挂上那麼厚的包漿,那核桃為什麼越玩越抽抽,水分蒸發縮那點尺寸包漿直接頂上了還能有富裕。有人煞有介事的說,這是人體的汗液和油脂以及蠟質成分在外表形成的保護層。粗一聽,确實有道理。但是咱是人啊,不是大松樹啊。手掌分泌的主要是水分不是松香。那麼容易就粘在上面那麼厚,當包漿是蜜蠟麼。盤個兩三年就那麼厚了,這要是百年的還了的,4.0的悶尖盤個一輩子還不得有富士蘋果那麼大。也有的說,那是裡邊的油脂滲出來了,在表面形成一層光滑的油脂層。我認為對,也不對。對的是核桃一類的堅果在盤玩下确實有這種呼吸效果。但你要說滲出來那麼厚,那是核桃啊還是油井啊。
咣咣亮的不一定是包漿。我們知道,瓷器的包漿看牛毛紋,玉器的包漿放大鏡下看坑窪的表面。所以,這種包漿跟鏡面沒什麼關系,鏡面的叫賊光。有包漿的恰恰是表面有一層很柔和的光澤。注意,是光澤。不是光亮。新玉器做舊做包漿有拿茶水煮的,有拿鹽酸燒的。但是最靠譜的一種方法是放枕頭裡,荞麥皮或者稻子殼的枕頭,縫在裡面連揉帶枕,幾十年那層賊光才能退去。換上一層柔和的外衣。這叫包漿,并不是玉器外邊也有那麼一層漿子。老一輩人作假都是下功夫的。扯遠了,接着說菩提。
玩的久了,對于很多詞就非常敏感。走在街上,聽後邊有人喊,這串真特麼紅,這包漿厚實,立馬回頭,卧槽大金剛麼?哪呢哪呢,一看,哦,賣糖葫蘆的。這是我們對包漿的一種誤傳。認為包漿就是在外表的一層看的見摸得着的糖殼,包漿在古玩界是一個很深奧近乎到飄渺的一個詞,飄渺到沒有實物,隻是一種概念,客觀上來說就是一種感覺。是入眼的一種溫和入手的一種溫潤。一些器物,并不是誰都能看出包漿來的,一般隻有經驗豐富的老手,才能斷出此為包漿。你要給他拿把卡尺說您受累給我量量這包漿多厚啊,沒準人一卡尺釘你腦門子上。包漿存在嗎?存在!毫無疑問。但是真的就那麼明顯嗎?不盡然,那麼菩提外表的那一層光亮的透明狀物質又是什麼呢?
我覺得那種東西應該是人體的汗液油脂等沁入菩提的表層木質結構,所形成的一個透明帶。也就是說,是菩提裡面的,不是外面裹着的。
我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可以做個試驗。把一顆星月放在雙氧水裡隔水加熱後放置一宿,第二天你會發現星月變成如果凍一般通透。拿出來晾幹,又變成白的了。這個試驗與把玩後包漿的關系,大家自己斟酌。
為什麼菩提根容易開片,為什麼星月可以開片。為什麼沒有說鳳眼桃核金剛開片的呢?
當然是材質的緣故,鳳眼桃核金剛為木質結構,是由植物纖維類的物質排列而成。而星月菩提根則是植物的球莖。雖然排列緊湊但是是由顆粒構成。同樣是球莖可以參考土豆的質地,所以星月會掉渣。
開片是一種合理的腐蝕,這就跟一位釀酒愛好者的一句話“發酵是合理的腐爛”一個意思。
那麼菩提有包漿嗎?當然有,你可以看看傳世的老星月,外表那一層并不閃閃發亮的溫潤光澤,那是包漿。薄,很薄。
念青唐古拉菩提祝您:
生活愉快
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
文玩那點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