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位基層法官多年的堅守

一位基層法官多年的堅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0: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蕾 孫瑩

一位基層法官多年的堅守(法官講述底線故事)1

10月11日晚,“金秋爆款”法治題材劇《底線》迎來會員收官。不少人追劇後評價:“台詞犀利”“接地氣”“很有現實意義”。它讓很多從未踏進過法院大門的觀衆窺見到法官的“煙火氣”;也讓很多“沉浸式”追劇的法官們看得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當法官們跟記者聊起自己的經曆、感受,活脫脫都是劇中人物的“原型”。原來,觀劇時所有的觸動都來源于真實。

“判案子隻要無愧于心就行”

追債、辱母、殺人……《底線》開篇“雷星宇案”一上來就緊緊抓住了觀衆的眼球。在随後的“女主播猝死案”“職場性騷擾案”等一系列反映社會熱點的案件中,劇中法官一次次面紅耳赤的争辯,都讓觀衆看到了一紙判決的背後,法官們在法律框架内兼顧情理法、探求公正的艱難。引得觀衆唏噓:原來,公平正義絕非簡單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追劇“雷星宇案”時,北京房山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董傑真有一種在“加班”的感覺。劇中法官宋羽菲斷案時的壓力和糾結,他在近十年的刑事審判工作中不止一次出現過。

一起故意傷害案,妻子出軌,丈夫在自己家與妻子的出軌對象互毆,一頓拳打腳踢之下,導緻對方重傷二級。接觸案件後,董傑發現,盡管被告人是最先動手的那個,且在互毆中下手不輕,卻也有很多“情有可原”。

當天,被告人是和孩子一起回家的,因未提前打招呼,無意間撞破了難堪的場面。激憤之下,被告人先動了手。對方一邊還手,一邊言語挑釁,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事後,被告人主動投案自首。

法庭上見到被告人,他給董傑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斯斯文文、老實巴交的知識分子。家裡房産、存款都在女方名下,說明這個男人平時對媳婦不錯。

我國刑法對故意傷害罪的規定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緻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考慮到被害人對案件的發生存在過錯,被告人有自首的法定從寬情節,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積極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并且獲得了諒解,最終,法院依法從寬處罰,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緩刑。

為了這個判決,董傑糾結了很長時間。“這個案子我們内部也争論了很久,最後是提交審委會讨論決定的。慎之又慎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到準确定罪量刑。”董傑說,刑事審判既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作出判決,又要兼顧情、理、法,将法律的專業判斷與社會大衆樸素的情感認知相融合。“法律畢竟是社會科學,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則,所以也得考慮社會大衆的接受度,所謂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就是從這兒體現出來的。”

現實中,由于成長背景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同一個案事件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往往關注度越高,聲音越嘈雜,這也是法官判案壓力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董傑笑稱自己“壓力經常有,頭發都快掉沒了”,但多年的審判經驗也讓他找到了自我和解的辦法——“判案子隻要無愧于心就行。”

《底線》中,雷星宇案二審将一審的無期徒刑改為有期徒刑五年。裡面有這樣一句台詞:“審判不是為了報複惡,而是為了提振善”,這也是《底線》留給觀衆的思考。

“很多時候,調解比判決更難”

《底線》主人公方遠是個調解高手,劇中通過調解化解糾紛的戲份屬實不少。有法官統計了劇中方遠師徒承辦的23件案件,其中70%都以調解的方式結案或撤訴。在如今将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司法環境下,劇中那種隻要有一點點可能,法官都會挖空心思、不遺餘力調解的執着,非常寫實。

但是,這種執着并不能為所有人理解,有人甚至認為,法官調解就是和稀泥,圖省事。《底線》通過一個個調解案件,向觀衆傳達着法官調解背後的價值追求:化解矛盾減少對抗,及時止損減輕當事人訴累,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底線》專家顧問之一、北京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副庭長舒銳對此很有感觸:“在傳統意義上,司法者應該隻是糾紛的判斷者,法官隻負責判斷是非對錯。而現在的司法者更需要做的是化解糾紛。”

舒銳審理過一起保險合同糾紛,一位母親以投保人的身份給女兒買了份人壽保險。後來,她用這份保單作質押貸款3.6萬元,直到她和丈夫離婚時還剩2萬餘元貸款沒還完。

雙方離婚時,約定女兒的保險歸男方所有,一切費用及任何交費也由男方承擔。離婚後,男方以女兒的名義起訴,要求女方把投保人變更為男方,并把貸款還清。女方不是不想還貸款,而是擔心男方退保取現,孩子沒了保障。

對舒銳來說,判這個案子很容易。貸款沒還完,投保人就無法變更。而償還貸款隻有保險公司有權提出,女兒和男方都無權要求女方還錢。兩項訴訟請求,男方都得不到支持。但這樣的判決解決問題了嗎?可以預見,雙方還會有很多場官司要打,案結事難了。

舒銳耗時費力做了大量調解工作,連當事人都不理解地質問他:“法官,這就是一個普通案件,直接判就行了,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調解?”

舒銳入情入理地說:“作為一名法官,對我而言沒有一個案子是普通的。作為一名父親,我希望這個案子能夠以對孩子最有利的方式了結。作為一個同齡人,我不希望見到你們為了幾萬塊錢的事,還要再經曆幾場訴累。咱們早點把事情了了,各自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當事人這才明白法官的苦心。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共同還清貸款,投保人變更為男方,男方承諾不退保。協議即時履行,再無争議。

“很多時候,調解比判決更難。”舒銳說,要想知道怎麼調,先得知道怎麼判。調解必須建立在法官通過審理,業已全盤把控案情、争點、矛盾背景、裁判思路甚至結論的基礎上。有些案件雙方矛盾并非局限于本案,判決隻能針對訴訟請求進行裁判,而調解以及促成和解則可能把雙方的各項矛盾,放在一起打包解決。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這句台詞也是很多法官做調解時的自我要求。無論是判決,還是調解,定分止争,案結事了才是法官的最終目标。

“挫敗之後,迎難而上整裝前行”

靳東扮演的立案庭庭長方遠沒架子,說話帶點長沙口音,調解時苦口婆心像個居委會大媽。面對頻頻示好的女當事人,他一樣吓得東躲西藏。但當他穿上法袍、坐上法台斷案時,不怒自威,又成了觀衆心中“高高在上”的法官。《底線》中的法官走下了“神壇”,他們不僅有喜怒哀樂,還會因當事人的惡意投訴、打擊報複感到灰心、委屈。但挫敗後,他們仍會迎難而上,整裝前行。“這就是活生生的法官現狀。”北京門頭溝法院法官謝耀宗追劇後感慨。

多年前,謝耀宗還在執行庭工作時,一起執行案件分到他手中。申請執行人拿出全部積蓄還借了一部分錢,湊了80萬購買了一套回遷房。房子沒有房本,錢都交了他才發現,賣房人不是實際房主。後來法院判決賣房人退還全部房款。

可是,賣房人早在收到錢後不久就取現了。案子進入執行階段,謝耀宗為了查找被執行人的财産線索跑斷了腿。但無論是銀行賬戶,還是房産、車輛,被執行人名下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他還跟老婆離婚了。謝耀宗不甘心,申請對被執行人家裡進行搜查,還對他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即便如此,被執行人就是打定主意,一“賴”到底。

謝耀宗對申請執行人努力進行了解釋工作,并表示一旦發現财産線索,可随時啟動執行程序。但是,因為這件事背負債務、深受打擊的申請執行人鑽了“牛角尖”:法院既然判了退錢,就得負責到底。

一天下班後,謝耀宗從法院出來去坐公交的路上,身後有人一路尾随。當時是冬季,天已擦黑,路上行人不多。快到車站時,謝耀宗狠狠吸了口氣,轉身質問:“你要幹嗎?”眼前正是那位人高馬大的申請執行人:“我就想看看你住哪兒。”謝耀宗感受到了威脅。

他不敢再回家,猶豫了一下,折返法院,男子又跟到法院門口。謝耀宗報告領導後,法警将男子驅離。深夜,留宿法院值班室的謝耀宗既害怕又委屈。他翻來覆去睡不着,心裡嘀咕:“萬一自己出事了,父母可怎麼辦?”雖然時隔多年,當他講起那個夜晚還是控制不住地哽咽了:“雖然我能理解他的處境和難處,但依然會感到難過。”最後,那個案子的被執行人因犯拒執罪被判了刑。

從事執行工作四年後,謝耀宗又被調到地處偏遠山區的齋堂法庭幹了三年多,一直做到庭長。這些年,随着歲數一年比一年長,接觸的當事人越來越多,閱曆增加的同時,謝耀宗也越來越能設身處地和當事人共情,理解他們的難處,越發用心地辦理每一個案子。他說:“一個好法官,也是在一個個案件中,在與當事人一起品嘗酸甜苦辣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劇中,方遠因為太公正遭人打擊報複被捅傷後,圍觀群衆一聽說他是法官,紛紛議論“肯定是收錢沒辦事”。被搶救回來後,方遠告訴媳婦,群衆的話比傷口更讓他覺着疼。謝耀宗有感而發,他希望觀衆通過這部劇更了解法官的工作,對法官職業作出一個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他也會堅守好一名共産黨員、一名人民法官的“底線”,永遠做群衆的貼心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