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3 08:03:00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夏季的最後一個月)的正式開始。 太陽黃經為105度。

“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故名。

“小暑”,一般為每年7月6至7或8日。2018年的“小暑”日在7月7日。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1個節氣)1

(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釋義)

我國古代将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

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鷹始鸷是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物象)

中國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于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

(農事)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産上主要忙田間管理。早稻處于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獲,要保持田間幹幹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蘖,應及早施好分蘖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1個節氣)2

小暑節氣農事

“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内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适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諺語)

小暑小禾黃。

小暑吃芒果。

小暑溫暾大暑熱。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南風,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台,無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懶煮。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飕飕。

農夫莫忘晝夜觀天,陰晴風雨,積累經驗。

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淋了伏頭旱伏尾。

東南風,雨太公。

東南風上不來,上來漫鍋台。

夜起東南風,下雨就不輕。

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娘叫閨女。

伏裡雨多,稻裡米多。伏裡無雨,谷裡無米。

三伏不受旱,一畝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梨旱棗。

入伏不種黍和豆。

見暑不種黍。

伏裡種豆,收成不厚。

種豆入伏,押寶有無。

暑伏不種薯,種薯不結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種芝麻,當頭一枝花。

過了小暑,不種玉蜀黍(玉米)。

(習俗)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着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食新——

在民間,小暑過後人們要嘗新米,這就是小暑“食新”習俗。小暑時節,農民會把新收獲的稻谷碾成米,然後将新米煮成香噴噴的米飯,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新米嘗新酒。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會在小暑這一天買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與老米同煮。俗話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我國地大物博,而夏季又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因此應時可口的食品于此時最多。

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鼈、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吃豬、牛、羊肉。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後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1個節氣)3

小暑吃伏面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産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欲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面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在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别的食物。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小暑舐牛——

在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有;“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藕——

在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鹹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禦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也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垂釣——

盛夏酷署,不适于進行劇烈運動,宜于做怡情養性的活動。在柳塘垂釣。披襟當風,則是最令人惬意的閑情逸趣。

鬥畫眉——

畫眉,其眉如畫,叫聲婉轉,富于變化,有如百舌鳥。雄者善鳴好鬥,人們多喜歡蓄養。将畫眉放在高籠中,懸挂在廊之下,精心喂養,極具樂趣。畫眉聲音悠揚,極為動聽,可以解悶添興。小暑這天,飼鳥者各提鳥籠,至公園等地,擺開陣勢,讓畫眉相鬥,以決勝負。有民謠形容鬥畫眉的情形:“身如胡虜尾如琴,頸如削竹嘴如釘。再添一對牛筋腳,一籠打盡九籠赢。”

簪茉莉——

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開。花香濃郁,能祛穢濁之氣。江蘇和上海等地,夏天的賣花人,常把連蒂的茉莉花用細鐵絲紮成花球、花帶等,供女子簪戴。蘇州虎丘的花農,把茉莉放在馬頭籃裡,沿街叫賣,稱之為戴花,婦女們一般都會購買、簪戴。《晉書》載“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現在的茉莉。盛夏時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東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離水一二分高,用厚紙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來點茶,清香撲鼻,尤其絕妙。

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諺有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顔六色的各樣衣服。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黴防蛀。

(賞詩)

小暑六月節

小暑節氣在哪一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1個節氣)4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霭,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譯文】

突然暖暖的熱風到了,原來是循着小暑的節氣而來。竹子的喧嘩聲已經表明大雨即将來臨,山色灰暗仿佛已經聽到了隆隆的雷聲。正因為炎熱季節的一場場雨,才有了門戶上潮濕的青霭和院落裡蔓生的小綠苔。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肅殺之氣初生,則在野而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