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的人生三戒是什麼意思?我們建立了這樣一個群,是一個學習東方智慧和西方哲學的實驗班我們平時是按照一個系統的标準在思考,現在學習用異質的兩個系統思考以下是我們讨論整理的第七期上内容,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孔子說的人生三戒是什麼意思?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建立了這樣一個群,是一個學習東方智慧和西方哲學的實驗班。我們平時是按照一個系統的标準在思考,現在學習用異質的兩個系統思考。以下是我們讨論整理的第七期上内容。
林*清:我有一個疑問:孔子提出有教無類是什麼意思?
愚明:中國先秦以前教育都是貴族教育,為繼承夏商周文化,孔子開創了民辦教育先河,無論何人,有心求教都可以。
林*清:嗯,放到曆史背景中來理解,明白了些。
愚明:中國古書大多數不是一個人寫的。
采*瑩:學習周易,應該怎麼開始。
愚明:作者不重要。
愚明:某某著而不是作者,前者使之顯著,後者創造。
愚明:前者是中國的做法,後者是西方做法。
愚明:先從讀序卦傳開始比較好,了解變化的六十四個節奏。
愚明:不用刻意去背,反複體味就紮根了。
采*瑩:好的,在哪裡去讀呢,直接百度還是買書比較好
愚明:先百度吧,學會省錢買股票。
愚明:最好多提問題以便互動而不是我提供能夠查到的知識,這樣對話就有意義了。
愚明:尚書是史學源頭,詩經是文學源頭。在周朝之前,中國人相對來說依賴占蔔,尚書和周易出現以後,更看重人的德行,順天而為。
林*清:我讀完《孔子傳》,發現自己想了解時代背景,然後就讀了《中國曆史地圖繪本》,接着讀了《世界曆史地圖繪本》,有了個大概的認識。
愚明:周武王伐纣,占蔔結果為兇,大家不同意攻打商纣王,周武王說,纣王不得人心,我們順應民意,可以攻打。
林*清:我覺得愚明老師特别善于閱讀與思考
林*清:如何培養自己的閱讀與思考能力?
愚明:《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記載夏商周及其之前那段曆史。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愚明:比較閱讀,從内部閱讀差異,從外部閱讀統一。
愚明:例如你常說的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今天才基本搞明白啥意思你可能不知道為啥那麼說,柏拉圖不會這麼說因為中國主流文化都是圍繞變化展開思考,為了适應變化,人隻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歐美思維是圍繞不變展開思考,所以人要理性,抓本質和規律。就像基督教圍繞救贖,佛學圍繞空。
林*清:請老師指點,學生愚鈍。
愚明:對于個人來講,又要抓住根本還要适應變化。是的,這是為什麼我有時候提出:雙軌思維上面是袁紅霞提出的問題和回應。又例如,張振峰提出研究一個行業和企業非常難。我說這需要比較曆史數據和國内外比較,采用比較優勢。
林*清:這需要學習與訓練吧?
愚明:哲學和智慧都是思維訓練。
劉*林:昨晚才知道,原來孔子是位大帥哥。
愚明:閱讀是成為某個領域專長的基礎。
我讀過的幾本書中,楊天南翻譯的巴菲特緻股東的信是最好的一本,基本上把價值投資的問題都說的比較清楚了,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那麼就再讀一遍,
林*清:佛學說的空到底是什麼意思?
愚明:要把佛教和佛學思想區别開,前者成為一種崇拜對象,後者确實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式。
愚明:當我們說一個主體是什麼的時候,就把這個主體通過是這個字對象化了,仿佛有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空的所指。
愚明:這是為什麼西方哲學的核心本體論是關于是的理論,因為通過是把一個主體确定下來,這是為什麼哲學成為對不變的思考。
愚明:中國智慧認為一切都在變化,變化有征兆,有機會,有趨勢,我們可以通過毋意,虛的狀态去适應。
林*清:這個“空”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意思有什麼區别嗎?
愚明:而佛學認為因為一切在變,所以沒有任何留下來,一切皆空。就像金剛經裡面說的,即便我們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即我們所講所為都是空,隻是方便法門去理解空而已。
愚明:佛學核心講空,所以不要執着。中國智慧核心講變化,可以适應。西方哲學核心講确不變,所以通過理性把握本質和規律。
愚明:通過比較才能更好理解三方,這是因為我們真正從外部閱讀了對方。
愚明:毋意隻是讓我們人保持虛的狀态以便适應變化,而不是讓我們變成空。微妙區别卻引導思想發展不同的方向。就像西方哲學讓我們變理性是為了學會捕捉本質和規律。
愚明:你們有人明白上面的觀點再去閱讀三方書籍就豁然開朗了,待以後學會了就可以教别人學習了。
林*清:嗯,有點明白了
愚明:毋意是為了不讓我們突出意,一個極端的意就是西方理念,不能那樣,因為突出理念就否定變化,不能去适應變化了。毋意是保持各種可能性而不突出任何一種可能性以至于否定其他可能。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