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析:标題标識了一類場所,其中的"角"具備分割空間的作用(通過遮蔽視覺),被切割的另一半被遮蔽的空間就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可以生成足夠的趣味和神秘感】
青蛙和蟾蜍在路上淋了雨。
他們跑到青蛙的家。
蟾蜍說:"我全身都濕透了,今天一天也報銷了。"
青蛙說:"喝點茶,來塊蛋糕吧,等一下雨就會停的。如果你靠近火爐站着,衣服很快就會幹了。在你等衣服幹的時候,我來講個故事給你聽。"
"好極了。"蟾蜍說。
【語篇:叙述者提供了故事的啟動因素"淋了雨",預先讀過其他青蛙和蟾蜍的故事的讀者,可以很輕松的構建出相應的文本世界,其中的角色青蛙和蟾蜍是一對好朋友,青蛙的家也在多個故事的插圖中出現過。即便是一個初讀該書的讀者也能從對話中知道青蛙家裡有火爐、茶具、烤箱、茶、蛋糕】
【段析:此段通過對話呈現了青蛙和蟾蜍對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蟾蜍認為"今天一天也報銷了",他呈現的是負面、沮喪的情緒;而青蛙則是積極樂觀的心情,喝茶和吃蛋糕是為了放松心情,運用假設條件構式"如果…就…"來安慰蟾蜍,最為重要的是,青蛙給蟾蜍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的故事具備兩個方面的功能】
青蛙講:"在我還隻有蝌蚪那麼一丁點大的時候,我爸爸曾對我說,'兒子啊,别瞧今天天氣冷冷的,陰陰的,春天可就在轉角的地方呢。'
我盼望春天快點來,就出門去找那個轉角的地方。
【語篇:從此段開始,進入了青蛙的故事亞世界,這是一段追溯,是青蛙的回憶,"在我還隻有蝌蚪那麼一丁點大的時候"标示了時間,空間起點是青蛙的家,角色是青蛙的爸爸和年幼的青蛙,而功能推進命題是"春天就在轉角的地方"。這個亞世界的狀态和文本世界中是一緻的,同樣的陰冷,青蛙父親對待這種天氣的态度,猶如青蛙對待淋雨的态度,也是樂觀和積極的。這暗示,這段插入文本是在對文本世界發生的事件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和蟾蜍不同,幼年的青蛙是積極主動的】
我沿着樹林裡的一條小路往前走,走到一個轉角的地方。
我繞過那個轉角的地方,看看春天在不在那一邊。"
蟾蜍問:"在不在呢?"
"不在,"青蛙說,"隻有一棵松樹、三顆小石頭和一些幹草。
我走到大草地去。不一會兒又走到另外一個轉角的地方。
我繞過那個轉角的地方,看看春天在不在那邊。"
蟾蜍問:"你找到了沒有?"
"沒有,"青蛙說,"隻看見一條老蚯蚓躺在一個樹樁子上睡覺呢。
我沿着河邊走,走到另外一個轉角的地方。
我繞過去找一找,看看春天在不在那兒。"
"在那兒嗎?"蟾蜍問。
"不在,"青蛙說"隻看見一堆爛泥,一隻蜥蜴在追着它自己的尾巴玩。"
【語篇:樹林、大草地和河邊都是讀者已經熟知的文本時間的場所,同樣聽者蟾蜍也是熟悉的,這樣青蛙的亞世界對蟾蜍來說也是透明的,蟾蜍可以引起共鳴。作為文本世界的人物,蟾蜍通過提問穿越到到青蛙的亞世界中】
【段析:此處的三個場景,構段式是相似的,而且有一句話(劃線部分)完全一樣。這和《講故事》中的場景變化是類似的,提供了預測的線索。每個場景所看到的内容,并沒有驚喜,要麼是普通的事物(樹、石頭、幹草),要麼是無聊的動物(睡覺的老蚯蚓,追自己尾巴的蜥蜴,影射蟾蜍的态度)。這裡不斷的重複,延長了讀者的閱讀時間,從而形成一種文本世界中時間慢慢流逝的感覺】
蟾蜍說:"你一定找的很累吧。"
"我是累了,"青蛙說,"而且天又開始下起雨來。
我隻好回家。當我走進家門,我又發現一個轉角的地方,那就是我家房屋轉角的地方。"
【語篇:青蛙亞世界中的變化開始戲劇性的變化,同文本世界一樣也下起雨來,而且也是回家避雨】
"你有沒有繞過去看看呢?"蟾蜍問。
"有,我也繞過去看了。"青蛙說。
"那你看見了什麼?"蟾蜍問。
"我看見太陽出來了,"青蛙說,"我聽見鳥兒在樹上唱歌,我看見爸爸媽媽在花園裡工作,我還看見花園裡開了好多花兒。"
【語篇:蟾蜍的問話發生了變化,從追求結果的"你找到了沒有?"變成了"你有沒有繞過去看看呢?"暗示在青蛙故事的影響下,蟾蜍沮喪被動的态度發生了變化,開始主動起來】
【段析:尋找春天其實是一個隐喻,是追求人生的意義。陰冷的天氣和下雨是虛無的世界的隐喻,而存在于其中的人隻有積極的行動才能獲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你終于找到春天了!"蟾蜍歡呼起來。
"是啊,"青蛙說,"我太高興了,我找到了春天來到的那個轉角的地方。"
"你看,青蛙,"蟾蜍說,"你剛才講的對,雨真的停了。"
青蛙和蟾蜍急急忙忙跑出去。他們一同跑到青蛙房屋轉角的地方,去證實一下春天已經來到了。
【語篇:青蛙的故事結束了,也達到了他的效果,一是讓本來無聊的等待時間變得有趣,二是讓蟾蜍對生活重新振作起來。最後的巧合是作者的創作功力所在,讓青蛙的亞世界和文本世界重疊起來,隐喻着兩個故事的相似性,蟾蜍已經分辨不出兩個世界的區别"你剛才講的對,雨真的停了"。甚至包括講述者青蛙,他們最後一起去尋找亞世界中提到過的"春天"——人生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