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0 11:00:51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誰又在改寫零售)1

零售,本質上就是一個「向效率要效益」的商業遊戲,即時零售的最終形态是「像點外賣一樣買everything」,這必将是一場精細化運營之下的「效率革命」。

撰文|藍洞商業 焦麗莎

2002年和2022年的零售市場,都遭遇了一次「黑天鵝」。

SARS從2002年年底的廣東中山開始,2003年春天蔓延全國,數千人感染,全國上下談SARS色變。肆虐的病毒攔住了消費者出門的腳步,線下的消費幾近停擺。

被動的消費環境,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不用出門也可以消費。這就為日後的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的問世,埋下了伏筆。

此後的十幾年間,傳統電商大行其道,除了淘寶天貓、京東這些電商巨頭,還衍生出多個垂直電商,以及起家于五環外的拼多多,如今都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力玩家。

20年後,2022年3月新冠疫情讓上海進入緊張狀态,28日浦東靜止,4月1日浦西靜止,這座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一下子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海派商業文化新地标第一百貨、開滿老字号和人氣潮店的淮海路商圈、彙聚幾乎所有大牌高奢的恒隆廣場,都沒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

兩個月的時間裡,以小區為單位的團購,成了日常生活唯一的補給站。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上海市民幾乎暫停了其他一切不必要消費。根據上海統計局5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8.3%。

千裡之外的北京,也在5月進入了疫情防控狀态,線下消費暫停了一大半。

疫情區内的商業中心、線下娛樂等相繼關閉,餐館隻保留了外賣,超市、便利店也限制客流;就連平日裡高速運轉的傳統電商平台也未能逃過庫存積壓、物流中斷。

朝陽大悅城、三裡屯太古裡這些潮人聚集地不見了人氣;淘寶達人慕菲4月29日的四筆訂單至今未發貨,因為發貨地顯示上海;張瑤家小區門外的京客隆為了應對疫情,每周隻營業三天。

雖然兩次「黑天鵝」對于零售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社會都是不小的重創,但也再次變相催生出了新的消費需求。

線下門店受困、長途物流不穩定,傳統電商的「延遲滿足感」也有了危機感。平日裡的囤貨、采買被「30分鐘送達」的即時需求所代替。即時零售,成了鍊接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最後一公裡」的關鍵紐帶。

即時零售,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新的零售寵兒。

黑天鵝與及時雨

中國零售市場的上一次大變革,應該要感謝淘寶和京東。

2003年5月5日,阿裡巴巴的一名員工參加完廣交會飛回杭州,兩天後确診SARS,整個公司開始了十幾天的居家辦公。

當時的阿裡巴巴,還隻有B2B業務,就在隔離期間,馬雲發現,網絡零售是剛需,阿裡巴巴有必要做。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誰又在改寫零售)2

但内部反對的聲音大過支持,美國互聯網巨頭eBay如日中天,年僅4歲的阿裡難以與之抗衡。

但馬雲不為所動,一心被注冊用戶過3000萬的易趣網所吸引,當年4月在湖畔花園秘密組建了一支六七人團隊研究易趣,5月10日淘寶上線。

上線當天,馬雲和團隊在家中舉杯,「祝福淘寶一路順風」。數年後,淘寶成長為中國零售電商的頭部玩家。

也是在2003年,劉強東位于北京中關村的線下門店,慘到一個顧客都不上門,21 天的時間就虧損了 800 多萬元。在員工的建議下,劉強東開始在網絡論壇發帖售賣硬件、光盤,公司得以存活。

非典給劉強東埋下了做線上零售的想法。到了2004 年年底,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關閉12家實體店,轉型做電商。當時,連鎖店貢獻着公司利潤的95%。這一決定相當于放棄95%的成熟市場,拼那5%的不确定市場。

結果證明,劉強東賭對了。日後的京東,成了傳統電商行業一段時間裡唯一可以與阿裡抗衡的公司。多年以後,劉強東常說,「是非典成就了我,成就了京東。」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誰又在改寫零售)3

傳統電商走過近20年,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線上流量見頂、線下門店承壓、長途物流受困,都給當下的零售行業提出了新的問題。

19歲的淘寶,在2022年第一季度出現了首次季度 GMV(成交額)下滑。根據《晚點财經》報道,淘寶2022年1月和2月的GMV增速已經是持平,而3月直接下滑:3月上海疫情爆發,江浙滬供應鍊和物流中斷,以及随之而來的需求下降。

阿裡巴巴董事會主席兼 CEO 張勇提到,4 月GMV出現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下降。5月看到一些改善迹象,但仍需要時間把積壓的包裹消化掉。

不僅是阿裡巴巴,疫情的再度來襲,給國内每個行業、甚至整個經濟環境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以手機市場舉例,中國信通院官網5月25日發布的《2022年4月國内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中提到,2022年4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1807.9萬部,同比下降34.2%。其中,5G手機1458.5萬部,同比下降31.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7%。

根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5月18日的報道,中國三大手機品牌廠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應商,未來幾季将砍單約二成。小米通知供應鍊,将把今年全年原訂2億支銷售目标,調降為1.6億支到1.8億支;OPPO、vivo本季和下季也傳出砍單約兩成,以消化目前通路上累積的過多庫存。

進入六月,上海和北京的疫情得到緩解,重振消費被提上重要日程。高層的聲音也在不斷傳出,不久前,國務院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應「進一步打通物流和産業鍊上下遊銜接堵點,推動複工達産。」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楊達卿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當下,同城即時物流企業可發揮比較優勢,從通物流、通商流、通勤三方面保障「最後100米」的微循環通暢,未來同城即時物流行業的競争關鍵将在于打破數據小閉環,更深度融入産業鍊和供應鍊。

即時零售正處在爆發的前夜,随着各大城市解封解防的範圍擴大,積壓已久的消費欲望也将被釋放。

但是可以預見,零售市場在短期内依然承壓,尤其是線下門店的客流依然是個大問題。在這個時候,即時零售就顯現出了獨有的優勢。

30分鐘送達、無接觸配送,既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又可以抵消線下門店「複工複産」過渡期的現實困難,哪怕在疫情平穩之後,即時零售也不會失去其活力,很有可能掀起傳統電商之後的下一波零售風潮。

根據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訂單規模為279.0億單,預計到2026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訂單規模将接近千億量級,達到957.8億單,2021年—2026年年複合增速為28.0%。

新冠疫情,無疑是全行業的黑天鵝,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零售行業的「及時雨」。

拿什麼定義「下一代零售」

5月底的北京,第一天恢複營業的小米之家朝陽大悅城店,接待了久違的第一批客流。人群當中,穿梭着幾位身穿黃色衣服的外賣小哥。他們不是來送餐,而是取貨。

90後王超在美團外賣下單不到一個小時後,就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華為新機,轉頭退掉了京東顯示兩天後才能到貨的訂單。

這樣的場景,未來将無處不在。外賣一條褲子、外賣一件家電、甚至外賣一個包包,都将成為現實。「外賣」這個詞,不再是餐飲行業的專屬。外賣的下一站,就是萬物到家。

從幾日達,到隔日達,再到如今的30分鐘達,消費者對于零售的需求已經從「買得到」,變成了「馬上買到」,「最後一公裡」的物流變得至關重要。

進入2022年,尤其是疫情再度來襲的當下,美團、餓了麼、順豐等都在加速重倉即時零售。尤其是在物資匮乏的重災區,即時零售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練兵。外賣員、快遞員就地變成了城市的毛細血管,保證「最後一公裡」的供給。

實體店的最難時刻(誰又在改寫零售)4

靜默下的上海,外賣和社區團購是日常生活的關鍵補給站。疫情爆發初期,美團、京東等都曾異地調集外賣員、快遞員趕往上海支援。

在後疫情時代,接入即時零售,已經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

而外賣頭部玩家美團,也成了商家的不二選擇。原因很簡單,餐飲行業的外賣屬于非标品,從下單、出餐、取餐到完成配送,整個交易閉環相對複雜,而外賣搭建起的即時配送網絡,既然能保證餐飲的及時送達,對于「外賣」其他标準品,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早在2014年外賣大戰的時期,美團内部就曾有過讨論,餐飲可以外賣,其他商品為什麼不能?此後就有了美團閃購的問世,也就有了美團即時零售最初的模樣。

這樣的實物電商模式,也正是美團CEO王興期望達成的,早在去年9月,美團的戰略就已經升級為「零售 科技」;去年年底,王興還曾在财報會後表示,美團是一家零售公司,零售業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王興對于美團即時零售的期望也并不低,根據《晚點》報道,在王興的設想裡,美團閃購2026年能在萬億零售市場中占據4000億份額。而美團的即時零售,也是阿裡、京東、拼多多這些傳統電商平台,在短期内無法複刻的。

閃購,是美團即時零售版圖上的一部分。其背後「全球最大的外賣網絡」,是美團布局即時零售的底氣所在。

多位已經嘗到甜頭的品牌商家普遍認為,「有線下門店的商家,就應該上線美團外賣」。

還是以手機行業舉例,在5月24日的Redmi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中國區、國際部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高調喊出:像點外賣一樣買小米産品。截至當天,276個城市的3600餘家小米之家門店上線了美團,依托美團的即時配送網絡,小米商品可以「最快三十分鐘送達」。

美團閃購是小米接入的第一家即時零售平台,從2021年的10月份開始,消費者就在美團上實現了「逛小米之家自由」。

美團 小米的組合,在2022年1月的月訂單環比增速超過300%,其他月份的月訂單環比增速平均在50%左右,小米生态鍊商品在美團閃購銷量占比遠超線下門店,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亮眼的結果。

據美團閃購數碼品類負責人介紹,「小米的生态鍊産品,非常契合禮贈場景。在典型的節日送禮場景下,即時零售因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最快三十分鐘送達」的安全感,近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通過「點外賣」的方式買禮物。」

以今年的母親節和520為例,美團閃購的數碼商品訂單量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五倍,其中小米産品在整個數碼品牌裡銷量排名前三。

而更早接入美團閃購的名創優品,有更大的話語權。僅僅今年5月21日當天,名創優品在美團閃購的訂單量比去年活動同期增長了70%,其中主推的禮贈商品盲盒、香薰等更是環比上周多賣了10倍。

名創優品「上美團外賣」的時間是2018年,在名創優品相關負責人看來,「線上和線下能夠相互補充,對于名創優品來說,能夠帶來純增量。」

截至目前,「上外賣」的名創優品門店已有3600餘家,覆蓋全國360個城市,提供包括日用百貨、玩具、美妝、數碼配件等多品類在内的商品,實現生活百貨「最快30分鐘送達」。

對于消費品牌來說,「尋找增量」是永恒不變的話題。而線下門店的商業模型,「坪效比」是一個關鍵考核數字。固定的店鋪面積、固定的SKU、以及相對固定的客流之下,線下店的想象空間有限。

當下即時需求正處在爆發前夜,即時零售扮演了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鍊路的完美角色。

增加了即時配送這一變量,線下門店不僅有了美團外賣的全域流量支撐,提升了線下門店的經營效率,更重要的是把獲客半徑從三公裡直接延長到全城,而且打破了線下門店固定的營業時間。未來在精細化運營之上,還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增值服務。

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态化,線下門店的客流難題依然存在,加之傳統電商物流時效不穩定,「外賣」一切的需求必将成為常态:像點外賣一樣買衣服、買化妝品、甚至是買奢侈品,最終形态是「像點外賣一樣買everything」。

零售,本質上就是一個「向效率要效益」的商業遊戲,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角色都清楚這一道理。而對于即時零售的玩家們來說,這也将是一場精細化運營之下的「效率革命」。誰又在改寫「零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