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6:55:31

“陶淵明的生活軌迹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複刻的,他的思想境界也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我們受制于很多俗世的東西。但是,通過讀他的詩文,我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9月27日,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焄和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奕做客第231期海上博雅講壇,圍繞學術随筆集《尋幽殊未歇:從古典詩文到現代學人》,帶領讀者重讀陶淵明。兩人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許多讀者的共鳴:“我們不妨在思想層面與陶淵明共遊,這對我們提升思想境界至少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國風古籍節浸潤申城)1

第231期海上博雅講壇活動現場

重新推尋考較,發現隐含的深曲意蘊

即便是《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果被放置在中古時期特殊的文化背景中重新推尋考較,我們依然能發現其中隐含着不少深曲的意蘊。這些意蘊,正是陶淵明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财富。

比如《桃花源記》中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少讀者以為這是說桃源中人的穿着打扮與外間一樣,其實大有誤解。

楊焄表示,解讀的關鍵在于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之外另有一篇《桃花源詩》,兩者正好彼此闡發,互相補充。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相對應的,是《桃花源詩》裡的一句“衣裳無新制”,所謂“無新制”并不是說衣物陳舊破敗,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飾制度。在古人的觀念中,衣着服飾具有強烈的政治象征意味。桃源中人自稱先世為了躲避秦時戰亂而逃入桃源,其後與世隔絕,不知世間政權屢經更叠,服飾制度也随之多有變遷。

因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指桃花源中人也像世人一樣有衣裳蔽體,并不是未曾開化、赤身裸體的蠻族野人。至于他們所穿的衣服,則保持着秦代的式樣,和外界存在不少差異。

“為什麼陶淵明要特别寫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想到他自己親身經曆了王朝的更替,親眼目睹了改朝換代帶來的一系列制度變革。《桃花源記》當然有很多虛構成分,但其中不少細節其實融入了陶淵明的切身感受。”楊焄認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看似漫不經心,卻流露出陶淵明對政權變遷的深切觀察與感受,如果讀者不細讀,就很可能錯過了它背後的深意。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國風古籍節浸潤申城)2

“國風古籍節”,為秋日申城增添一抹亮色

這場“重讀陶淵明”的讀書活動也是2022第十六屆“國風古籍節”的一部分。9月23日至10月31日,2022第十六屆“國風古籍節”拉開帷幕,今年以“修身修學修心·閱書悅己閱世”為主線,邀請了葛劍雄、姚大力、陳引馳、張國剛、郭永秉、竺洪波、詹丹、楊焄、侯體健、崔銘、徐建融、邵仄炯、戴敦邦、蔡正仁、梁谷音、張洵澎、邵琦等幾十位學術界、藝術界“大咖”來到上海古籍書店和藝術書坊。與此同時,駱玉明、黃慶橋等重量級嘉賓的主題講座還将從書店内延伸到書店外的圖書館。

此前,“幾許清氣——紀念章汝奭先生新書發布會”、“秋以為期——中國畫小品展”、“跟着‘大家’通識經典——《中華經典通識》讀者見面會”、“談真憶舊賦深情:王水照先生的學術世界”講座暨簽售會、“《風行水上》新書發布會暨書畫藝術翰墨緣創作談”、“手卷中的山水畫之美”主題講座、“時間的風景:徐明松的微攝影日記暨《微影海上——時間的風景》新書分享會”等系列文化活動已成功舉辦,它們帶來濃郁的閱讀與賞析氛圍,為秋日申城增添了一抹亮色,深受讀者喜愛。

與此同時,上海古籍書店和藝術書坊聯合推出的“新時代十年世紀精品好書主題展”也吸引來很多讀者。直至10月7日,涵蓋文學、曆史、哲學、藝術類的千餘種圖書“全場6折起”促銷,以及“滿50贈10元飲品抵用券”“使用工商銀行信用卡通過微信支付疊加再享‘滿100減30’折上折”钜惠促銷。此外,上海古籍書店一樓舊書區、三樓特價書區“滿110減10”(每日限贈100張滿減券)。孔夫子舊書網“上圖古籍書店”“上圖藝術書坊”也同步推出了全場6折起等促銷活動。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國風古籍節浸潤申城)3

國慶期間,更多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澎湃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國慶節期間,上海古籍書店和藝術書坊的文化活動更是豐富。10月2日,《新民晚報》高級編輯曹正文(米舒先生)将在藝術書坊舉辦“《風雅蘇州》新書首發儀式”,講述蘇州曆史文化、蘇州名人逸事、蘇州評彈由來等等,并為現場讀者“簽名、钤印、題上款”。

10月3日,複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會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曆史地理學與黃河文明——《譚其骧曆史地理十講》讀者見面會”,從曆史地理學的角度,結合實際考察,闡述黃河的曆史、黃河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以及對黃河未來的思考。活動現場除葛劍雄教授簽名外,讀者還可钤譚其骧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印以茲留念;當天,在藝術書坊三樓,國畫大師戴敦邦,昆曲國寶級藝術家蔡正仁、梁谷音、張洵澎,青年學者王悅陽等人也将舉辦“《風雅千秋——戴敦邦畫昆曲》版畫紀念冊簽售會”。該版畫紀念冊收錄戴敦邦先生所繪制的20幅昆曲版畫作品,并附其簽名收藏證書,極具收藏與觀賞價值。

10月4日,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崔銘将圍繞力作《蘇轼傳》《歐陽修傳》《王安石傳》,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與偉大的靈魂相遇:北宋三大文化巨人傳記分享會”,講述北宋三大文化巨人的情誼與沖突,并為現場讀者簽名、钤印、題上款。

10月5日,謝稚柳先生之子謝定偉做客藝術書坊,與讀者分享謝稚柳《水墨畫》一書最初出版的背景和故事、該書對中國水墨畫這一門類和書畫鑒定藝術産生的影響,以及《水墨畫》的再版意義和新版特點等。現場購書讀者可享謝定偉簽名、钤謝稚柳先生印,并獲贈限量版藏書票。

10月7日,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姚大力将在上海古籍書店圍繞新作《邊疆史地十講》,舉辦“我們為什麼需要考據”主題講座。所謂考據,就是博征載籍,參互鈎稽,以推求名物制度、事迹時地的各種真相。治學有二途。獨斷之學與考索之功兼則相濟,分則兩傷。改變對過往的認識,多從深究碎片化的意外情節起步。魔鬼藏在細節裡,此之謂也。在當下的網絡時代,在學術環境和學術風氣已經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仍然需要考據,姚教授将予以解答,并為現場讀者簽名留念。

弘揚國風傳統文化(國風古籍節浸潤申城)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