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後的一道聖旨?偶爾看到明朝朱元璋的一則聖旨原文,用純粹白話寫成,充滿當時的俚語俗言,而且非常口語化,讀來饒有趣味這則聖旨,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給戶部下發的清查登記戶口的指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朱元璋最後的一道聖旨?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偶爾看到明朝朱元璋的一則聖旨原文,用純粹白話寫成,充滿當時的俚語俗言,而且非常口語化,讀來饒有趣味。這則聖旨,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給戶部下發的清查登記戶口的指示。
原文如下:“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隻是戶口不明白哩。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們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人官附名字,寫着他家人口多少,寫得真着,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着,繞地裡去點戶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來作軍。比到其間,有司官吏隐瞞了的,将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們)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作軍。欽此”。
朱元璋由社會的最下層造反起家,當上皇帝,天下戶口情況,當然是他關心的大事,于是,他下令由中書省編制戶籍冊,由戶部張榜公告,當地主管官員具體登記,給百姓發放蓋有騎縫印章的戶帖。天下太平,原來南征北戰的軍隊正好閑着無事,分發到各州縣,挨門逐戶去核對。核對不上的,是百姓隐瞞的就治罪充軍,是官員隐瞞的就處斬殺頭。意思十分清楚。
這個聖旨不僅僅是研究明初曆史狀況的重要資料,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許多正史中反映不出的信息。你看,朱元璋的白話說得多麼熟練,絲毫看不到文言的儒雅之風。開口就是“你每”(元明時期,“你們”的“們”普遍寫作“每”),如果是正史記載,絕對不會出現這等字樣,充其量說“爾等”如何如何。而且具體要求到“寫得真着”,就是說字迹不能潦草。這起碼說明,當時白話的使用已經十分普及。同時也說明,朱元璋自己是以說白話為樂事的,他很有可能對那種文绉绉的語言有一種來自下層社會的強烈反感,不然,他不會親自拟制這樣一副“通俗聖旨”。相比之下,秦末陳勝為王,原來一塊當雇工的老夥計來說了點家常,就使陳勝感到難堪,老夥計也被砍了腦袋。而朱元璋說下層語言,絲毫不感到丢面子。這種心态,說好一點是保持了原來的淳樸本色,說不好一點就是不能融入上層社會。朱元璋一直對文化人持有一種高度警惕,甚至大加殺戮,可能也與這種心态有關系。正史中經過文人潤色的皇皇制敕,根本讀不出這樣的信息。
還有一件事,也可以反映出朱元璋的行事風格。他有一個老朋友田興,功成身退,浪迹江湖。洪武三年,朱元璋打聽到他的行蹤,寫信派人緻意敦請他過江來京共事,說:“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并非做皇帝便視兄長如臣民也。願念兄弟之情,莫問君臣之禮。至于明朝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惟叙兄弟之情,斷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角色。”這封信同上面的聖旨相比,顯然經過文人潤色,有了更多的之乎者也。不過,那種“不是角色”的言辭相激,隐隐含有江湖式口吻,還是能反映朱元璋本色的。可能田興對朱元璋的了解透徹,并未被此信打動,依舊浪迹江湖。看來,朱元璋在明初的政策舉措,同他堅守下層心态有一定關聯,史家所謂洪武“愛民”與“殘暴”,恰恰是同一問題的兩面。
(作者單位: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