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達芬奇複活事件

達芬奇複活事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0:31:13

幾乎人人都陷入過達芬奇詛咒的坑,隻不過時間不同而已。

2021年的到來悄聲無息,也猝不及防。

我還記得一周前,朋友問我寒假有沒有什麼安排?

我說寒假要奔跑在考證的路上了,準備計算機考試,英語過級考試,教資考試。

除此之外,我參加了一個短期C4D訓練營,想學學沒接觸過的領域,還購買了某app的讀書年會員,想要多讀點書。

可如果你問我效果怎麼樣?我隻能說不咋地。

回想到去年聽過的一場直播,導師說到一個詞——達芬奇詛咒。

當初不以為然,現在我也“中詛咒”了。

01 什麼是達芬奇詛咒?

如果你沒聽說過達芬奇,你一定看過《蒙娜麗莎》,也就是下面這張圖。

達芬奇複活事件(越充實越無力的死循環)1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的作者就是達·芬奇。

百度百科是這樣評價他的:

說達·芬奇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并不準确,他是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放在今天,達·芬奇稱得上是全才了吧。

“達芬奇詛咒”的大白話其實是:一個人什麼事情都想做,結果什麼都沒幹成。

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你進入某寶想挑一件羽絨服,你搜尋了一番,看着看着,突然看見了馬丁靴的鍊接,況且自己一直都想添一雙靴子,于是就開始看馬丁靴了。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這就是為什麼,大晚上的千萬别打開那個橙色軟件,你懂的。

再說說我自己吧,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例:想窺探設計的世界,想提前準備下半年的考試,想多讀讀書,可嘴上說着想想想,做起來時水完這個水那個。

别人是撿了芝麻丢了西瓜,我是西瓜芝麻都丢得差不多了,大家可千萬别學我。

02 為什麼會陷入達芬奇詛咒的陷阱?

看完上面,你會不會以為“達芬奇詛咒”巨坑無比?

先别急着下結論,我們先看一則寓言故事:

有個宋國人非常想讓禾苗長高,于是就到田裡把他們一個個拔高,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到家後對家人說:“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慌了,急忙走到田裡去,卻發現那些禾苗全都枯萎了。

宋國人希望禾苗長高,自己能有個好收成,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的方法不對。

莊稼的成長講究天時地利,人為的“長高”隻會讓這些禾苗越長越萎。

我們時常訂立n個目标計劃,其實這是基于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一個内心向好的驅動。

最近我刷手機時,看到這樣一句話——“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看着書架上整整齊齊、幹幹淨淨的一排書,想到了當初買這些書的初衷:

當時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很喜歡這個作家,想要追完他的其他書;買那本書是看了一篇文章,被當中描述的内容吸引了;另外一本書是想對一個領域有更深的了解......

買書的時候一點都不手抖,收到書的時候開心得像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讀書時卻不知從何開始,以至于有些書就一直在書桌角落靜靜待着。

達芬奇複活事件(越充實越無力的死循環)2

面對繁雜事物的無措,源于内心向好的驅動用錯了地方

可以說,買書時有多喜悅,讀書時就有多無措,當我面對都能讓我向好發展的東西時,卻又跌入了選擇的僵局。

我們陷入達芬奇詛咒,其實是這個内心向好的驅動用錯了地方。

03 如何跳出達芬奇詛咒的坑?

如何跳出達芬奇詛咒的坑,我隻有一個建議:給所有事情排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曾經看過巴菲特的一個案例,真的被老爺子的“無情”給驚到了。

股神巴菲特曾經給他的私人飛行員弗林特介紹過确定優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

首先,他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前25個目标。

接下來,他讓弗林特選出前5個。

最後,他讓弗林特把那20個他沒有選中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

他建議弗林特:“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前5個目标。”

看似是無情的“殺手”,實則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幹擾。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每個人都在有限空間、物件與人脈關系中生活,在什麼樣的空間消耗,用什麼風格的東西,和什麼樣的人交往,這些構成了真實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廣,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不必需的物件需要斷舍離,不必要的關系需要斷舍離,讓我們跌入惡性循環的各種目标也需要斷舍離。

達芬奇複活事件(越充實越無力的死循環)3

讓我們跌入惡性循環的各種目标也需要斷舍離

前面說到,我們想讓自己變好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但同樣的,如果迷失在盲目的“變好”之中,還算不算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呢?

試想,如果我們把精力分散在各個地方,還怎麼做好手頭的事情呢?

04 寫在最後

幾乎人人都陷入過達芬奇詛咒的坑,隻不過時間不同而已。

基于自我的完善,我們常常陷入達芬奇詛咒的坑,這讓我們處于一種盲目的“變好”之中。

這時候,我們可以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仔細思考每件事情的輕重緩急,給這些事情做排序。

比起看不見效果的“一碗水端平”,做一回“無情殺手”也許能讓我們收獲更多。


原創作者:初曉

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水瓶女,深耕個人成長領域,做一個不會讓你失望的日更頭條号。我負責用心寫,你走心看,我的内容對你有價值就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期待你的關注,比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