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8:37:39

肖映萱 (山東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 鄒夢雲 (自由撰稿人)

近年來,在線音頻市場迅速崛起,除音樂之外,人們在網絡上收聽的音頻種類日漸豐富。傳統的調頻廣播(Frequency Modulation)轉移到互聯網,前網絡時代的聽衆們最為青睐的相聲評書、有聲小說、情感類電台節目等内容,如今在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網絡平台仍是熱門頻道,廣播劇、脫口秀、知識付費課堂等新興品種的流行,則不斷拓寬着音頻内容的多元化可能性。

其中,廣播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類型,它常常會被與有聲小說混同起來,二者雖然聽起來相似,都是網絡小說的有聲化,卻有着不同的文化淵源和表現形式。“廣播劇”這個詞原本指的是配音演員用聲音表演的戲劇,早在前網絡時代就已出現,因通常在廣播電台播出而得名。但如今網絡流行文化中所說的“廣播劇”,則是受到日本drama CD文化影響、在網絡時代誕生的特殊分支。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中文廣播劇進化史)1

從“日抓”到“中抓”

日本的drama CD,通常是ACG(漫畫、動畫、遊戲)的衍生作品,發行這種drama CD是ACG作品跨媒介開發的一部分,一些輕小說也常常被改編為drama CD發售。無論是動畫、遊戲還是drama CD,都需要為角色進行大量的後期配音,因此日本的配音演員——“聲優”(聲優,せいゆう)職業體系異常發達,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聲優”明星,如釘宮理惠、神谷浩史等,在中國的動漫愛好者中也有相當高的人氣。

世紀之初,随着日本ACG文化在中國的傳播,drama CD的演繹形式影響了許多中國的配音愛好者。他們在網絡上聚集起來後,開始模仿日本“聲優”的配音方式,以網絡小說為主要的劇本改編對象,錄制中文的drama音頻,逐漸發展出了中國的drama音頻文化,被戲稱為與“日抓”(日本drama)對應的“中抓”(中文drama)。另外,由于網絡早期中文廣播劇缺乏公開發售的商業途徑,主要是愛好者帶有同人性質的業餘創作,他們在網絡上集結,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最終的廣播劇作品,再在網絡上免費發布,因此又區别于“商配”(商業配音),被稱作“網配”(網絡配音)。

廣播劇與有聲小說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廣播劇的每一個角色,即使是配角、龍套,都有對應的配音演員,重在表現角色之間的對話和互動,角色的動作、場景的轉換通常會通過音效表現,對小說原著也可能有較大幅度的改編;而有聲小說則往往隻有一個主要配音演員,擔任串聯整個劇本的旁白,角色的關鍵行動一般是通過旁白直接叙述出來的,隻有主要角色的對話中偶爾會出現其他演員,重在呈現小說文本,把文字忠實地轉化為聲音。因此,有聲小說的功能往往是解放雙眼、用耳朵替代眼睛去“讀完”一部小說,專業配音演員的朗讀比生硬機械的機器朗讀效果更好。而廣播劇的受衆,不隻想要“讀完”一本小說,還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欣賞到配音演員們用聲音完成的戲劇表演。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中文廣播劇進化史)2

廣播劇制作的“士大夫”與“卡司”

從“日抓”到“中抓”,drama音頻強調的戲劇感,使得廣播劇的制作如同影視劇一般,需要組建一個“五髒俱全”的劇組,包括策劃、編劇、導演、配音演員、後期、美工、宣傳等分工明确的崗位,通過“集體協作”來完成。

“網配”時代,在一部廣播劇的制作過程中占據中心地位的,往往是策劃。就像電影工業中處于中心位置的導演或制片,策劃掌握着整個劇組的大局,包括聯系各方人員、把控劇目制作進度、協調劇組人員時間等。不僅如此,策劃還要負責找到合适的編劇、導演、後期和配音演員的Casting工作,并且在廣播劇制作完畢後找到合适的美工、宣傳來設計作品海報、制作發布劇貼,可以說,一部劇的“出生”,最關鍵的“親媽”就是策劃。當然,編劇、導演、後期也是決定劇作質量的重要環節,美工、宣傳則是網絡傳播時的點睛之筆。這些負責“幕後”工作的劇組成員被統一稱作STAFF(或諧音“士大夫”),他們是每一部廣播劇必不可少的基石。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中文廣播劇進化史)3

而真正能夠走到“台前”直接觸及聽衆的,還是配音演員,即CV(Character Voice的簡稱,在日本動畫裡配音演員表常常寫成“角色名 CV聲優名”,CV一詞于是被誤用為聲優的同義詞,保留至今)。一部廣播劇的CV團隊一般被稱作CAST(或諧音“卡司”),明星CV的加入,往往會使劇作的CAST表更具吸引力。主角CV的音色是否符合小說人物的特質,聲音的戲劇表演是否恰到好處,是廣播劇聽衆們最為看重的評判标準。

在“網配”時代,無論STAFF還是CAST都是純粹的業務愛好者,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關于配音、音頻制作、編導等技能的專業培訓,也并不能從這一活動中獲得任何經濟利益,完全是“用愛發電”。即便如此,廣播劇的愛好者們還是一邊模仿“日抓”的成熟工業體系,一邊進行着中國本土化的改造,自掏腰包購買設備、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建立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聲音戲劇表現形式和制作程式,借助網絡媒介,在近20年的時間裡,發展出了數量繁多的廣播劇社團、社交群組(如QQ群、YY語音房間)和豐富的愛好者社群互動體系。

社團、“Pia戲”與社群互動

廣播劇複雜的制作流程,對“用愛發電”的業餘愛好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STAFF和CAST必須在網絡上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系、空出相應的檔期以配合制作時間,因此“網配”時代的一部連載廣播劇,通常需要較長的制作周期,有時長達數年,任何一個環節的遲滞都可能導緻“拖更”或“斷更”。一部劇如果能夠保幾個月乃至半年更新一期的頻率,已經能夠被聽衆稱為“神仙劇組”“業界良心”,甚至“年更劇”也屬常态。許多作品在連載過程中面臨劇組成員的頻繁更換,有的更是中途“夭折”宣布“坑”了,讓翹首以盼的聽衆粉絲扼腕歎息。因此,一個穩定而有效率的劇組,除了需要一位有執行力和掌控力的策劃,如果有可靠的社團力量做依托,就又多了一重保障。

早在2000年前後,中國愛好者就開始嘗試制作廣播劇了。起初,他們建立了“聲優X領域”等專題網站,聚集了一些同好。到2004年底,星之聲中文配音組建立,此後,其他最具影響力的“網配”社團,如決意同人組、優聲由色、翼之聲、剪刀廣播劇團等相繼成立。一個具備相當規模的社團,會聚集STAFF的所有“工種”和各種音色的CV,能夠組建完整的劇組并獨立完成廣播劇的制作,因此社團壯大後就能較為穩定地産出“社團劇”,往往比策劃的“個人劇”更高效。

在社交媒介尚不發達的時期,劇組成員隻能通過在論壇發帖互動、電子郵件來相互聯系。CV們也沒有對戲的條件,隻能根據劇本和導演的提示,各自錄好“幹音”(即未處理過的原始錄音),再根據導演、策劃的建議進行調整“返音”,最後發給後期進行合成。出劇的效率很低,質量也比較粗糙。随着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以及QQ群聊、語音通話、群語音等功能的陸續開發,許多劇組和社團紛紛聚集在社交群組内,不僅讓聯絡更為便捷,還使其線上的即時語音互動成為可能,發展出了所謂的“pia戲”活動。

“pia戲”,指的是劇組進行即時配音活動時,導演及策劃指導、糾正演員表演的過程。所謂的“pia”是導演拍擊或抽打東西的拟聲,與電影攝制中喊“cut”相似。為了提高廣播劇的錄制效率,一些劇組會直接在QQ群裡發起多人即時語音,讓CV們線上對戲,方便導演、策劃現場給予反饋,同時促進CV在互動中切磋出默契,即時調整配合,省去反複“返音”的繁瑣。有的CV會邊“pia”邊錄,将策劃和導演當下确認的版本直接作為“幹音”提交給劇組進行後期制作。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CV更傾向于獨自錄制,“pia戲”隻是一種練習和預演。

起初為了保護作品,“pia戲”活動僅限于劇組内部,後來,随着廣播劇粉絲群體的壯大,CV的現場“pia戲”逐漸變成一種公開的即興節目,在一些劇組的FM(fan meeting)或社團的慶祝活動中頻頻上演。這既滿足了聽衆們欣賞到“野生”的戲劇現場或喜愛的CV們當場表演的願望,增進了粉絲與CV之間的互動感,也能讓CV們片段式地秀一秀演技、過一把戲瘾,是廣播劇愛好者社群互動最常見的方式。2008年YY語音上線後,許多劇組或社團的“pia戲”活動也轉移到了加密或公開的YY房間内,參與其中的粉絲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大型活動的同時在線人數甚至達到了數萬人。

從“網配”到“商配”

2008年後,網絡平台與技術的穩定,使“網配”廣播劇進入了迅速發展和成熟的階段,出現了《纨绔》《華胥引》等經典作品,以及輕薄的假相、鬼月等知名CV,廣播劇的聽衆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網絡社群并不斷擴張。一些“網配”CV開始嘗試通過給動畫、遊戲、影視劇配音向“商配”轉型,但彼時國内的配音文化整體尚未成熟,即使是職業的“商配”CV,也遠沒有達到日本“聲優”職業體系的發達程度,而且長期以來“網配”的聽衆對商業化一直很排斥,認為這有損于“為愛發電”的純粹性。因此,直到2017年前後,中文廣播劇才從“網配”全面進入“商配”階段。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中文廣播劇進化史)4

《纨绔》《華胥引》

推動這一轉型的因素有許多:首先,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音頻使用場景的多樣化,耳機等設備的便攜性,微支付消費習慣的養成,都為商業廣播劇奠定了技術基礎;其次,2014年後IP資本大舉進軍網絡小說的版權開發,有聲書、廣播劇的改編版權也逐漸引起重視,原本免費授權給“網配”劇組的作品紛紛回收授權,2017年後,主打廣播劇市場的音頻平台貓耳FM開始批量簽約網絡小說的廣播劇版權,邀請專業劇組、社團來完成制作,并正式推行按期付費的廣播劇收聽模式,如今一些付費作品的收聽次數已經破億,在實踐中證明了廣播劇市場的巨大潛力;最後,随着國内配音文化和粉絲社群的壯大,配音演員逐漸從幕後走向台前,出現了《聲臨其境》(湖南衛視,2018)等展現配音過程的熱門綜藝節目,讓普通觀衆記住了邊江、季冠霖等配音演員的聲音,進一步促進了配音文化的發展。

其實早在“網配”時代,這些給商業譯制片、國産影視劇、動漫等作品配音的專業演員,就已與“網配”圈子關系密切,經常玩票式地參與“網配”作品。如姜廣濤創辦的“光合積木”配音組、張傑等創辦的729聲工廠,雖然都屬于商業配音團體,但其成員大多都參與過“網配”,甚至是從“網配”開始接觸配音行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網配”為沒有上過藝術院校播音專業的普通人,打開了進入配音職業的一種可能路徑。

“商配”時代的“聲音經濟”

進入“商配”時代後,廣播劇的制作也進入了專業化階段,每一個環節如同工業化的流水線,都由專業人員完成。STAFF與CAST不再是因相同愛好“網絡一線牽”的網友,成了共同完成一個商業項目的工作夥伴,CV們也不再需要隔着網線“pia戲”,而是進入專業的錄音棚,面對面地現場“棚錄”——對于“為愛發電”的早期愛好者們來說,這是難以企及的奢華制作方式。

劇集的制作速度、更新頻率、音頻時長,以及作品的數量、質量,都發生了質的飛躍。

免費全一期廣播劇推薦(中文廣播劇進化史)5

網配時代,大部分廣播劇的長度在30分鐘左右一集,一部劇一般分成5-8集;而如今貓耳FM上的大部分商業廣播劇都以“季”為單位,《魔道祖師》《殺破狼》《默讀》等熱門作品都至少有三季,每一季包含12-15集。不僅如此,劇組還會拍攝一些棚錄的花絮,作為聽衆的粉絲福利。廣播劇已然從極少人問津的小衆愛好,變成了“聲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網配”到“商配”,中文廣播劇的聽衆一直以女性為主,改編的網絡小說也大多是晉江文學城的女頻小說。廣播劇“聲音經濟”的背後,是當下以女性為主導的粉絲文化消費市場。因此,貓耳FM等平台試圖仿照日本聲優的職業體系,打造職業化、明星化、IP化的CV。配音演員不再是作品背後默默發聲的演職人員,而是可以站在台前,成為具有号召力和影響力的icon标簽。一部商配廣播劇的付費人員構成,除去原著的書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主角的配音演員——出現在CAST表中的人氣CV,是播放量的保證之一。

如今,CV的粉絲們也會自發組織愛好者社群,在QQ或微信群組中,将趣緣社群中的同好互動,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的社交習慣。她們既會在群裡分享、讨論廣播劇作品,交流收聽感受,或結伴前往CV們組織的線下活動;也會在群裡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甚至安利其他的愛好。廣播劇,就像網絡時代其他花樣繁多的趣緣文化一樣,将愛好者的日常文化消費、社交互動與情感交流都編織進賽博空間當中,建構起數碼原住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從“用愛發電”的“網配”,到網文IP改編新增量的“商配”,中文廣播劇在當下“聲音經濟”的商業大盤中已經占據一席之地,不僅讓更多的幕後“發聲者”走到了幕前,也為在線音頻市場帶來了一股蓬勃發展的新生力量。相信未來,不論是廣播劇還是其他的小衆文化圈層,都能在互聯網浪潮的助推下,逐漸走進更為廣闊的大衆市場,以多元的内容呈現,為當下的互聯網文化市場注入新的動力。

責任編輯:朱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