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産生一些感觸、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讀後感。讀後感寫作訓練是把範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讀是基礎
讀後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準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的引述。為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于立論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
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後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複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後感的通病。
感是核心
這裡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内容的簡單重複,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啟迪下産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
一般地說,讀後感的“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通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來表現作者認識的深化。例如第四冊課本中的練習,對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這首詩寫讀後感,就隻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闡發。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新的觀點。例如《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一文反映的是實際生活中哲理性的現象。從本文體現的普遍原理出發,可以獲得關于人才問題的新的認識。即優越的條件能為人們創造更多的成才機會,良好的環境也必将對一個人的成才産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如果不努力,對良好的環境不加以利用,客觀條件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因此,不論是對原作思想内容的進一步闡釋,還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礎上産生新的觀念,都必須體現作者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穎别緻,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這樣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實處。
聯系實際
讀後感既要從原文出發,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論事,而要聯系自己、他人、社會的實際,有的放矢,展開聯想,深入挖掘,寫出“感受”的普遍意義來。
因為讀後感的生命在于“聯系實際,有感而發”。所謂聯系實際,一般包含兩方面内容,一是聯系現實生活中與材料有内在聯系的人和事,以此來作比較、對照。二是要結合自身生活經曆中一些有代表意義并所供材料聯系緊密的生動事例。通過豐富的聯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證明論點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論論據,既可充實文章内容,也可深化中心論點,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所以從本質上講,讀後感的寫作過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題為指導,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後,将獲得的新的觀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維過程。
為了進一步說明讀後感的特征,将讀後感與一般議論文加以比較。
讀後感是議論文的一種。和一般議論文一樣,它們都是表達作者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的。它們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識積累為前提,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對于客觀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
對于一般議論文來說,作者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的知識前提,在作者大腦中是渾然一體的,缺乏專一性和單指性,而讀後感的作者在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離不開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但知識和生活材料之間似乎還缺少一個契機,還沒有形成一個凝聚點,原作則對于作者起了一種啟迪作用,是作者認識深化的動因,由于這種啟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識聚集在一個焦點上,使某一客觀對象的本質為作者所把握,從而産生新的飛躍。
那麼,讀後感的結構應是怎樣的呢?要怎麼寫讀後感呢?
它可用“引——議——聯——結”四個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轉引材料:或引觀點。或引有關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應該用概括的語言把所需材料簡明扼要地引述出來。
“議”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觀念為基點生發開去發表議論。在叙述結束時,用一兩句話點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觀點鮮明,為統率下文所展開的豐富聯想。
“聯”就是在原文基礎上,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來談,或者把有内在聯系的人和事作比較,使發表的感想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感。
“結”就是對全文的題旨有所歸納或總結,或強調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結”之外,其餘部分的次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動。
範文示例
讀《草房子》有感
合上《草房子》,擡頭望見的不是樓房密集的喧鬧小鎮,而是那油麻地灑滿陽光的草房子,還有那翺翔于屋頂的鴿群……心中很是滿足。
這部長篇小說叙述了男孩桑桑和家人在油麻地度過的六年生活。在這六年裡,這個男孩經曆了一個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童年。童年裡有飛舞的白鴿、紙月的書包、爸爸的筆記本……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每個人都會經曆的成長的美麗。
成長中有着愉快的童年。男孩桑桑是個成績優異、品德高尚的孩子。在他閑不下來、沒事做的時候,他就會去找自己的朋友玩。可是他非常頑皮,獨自跑到鎮上買了一隻鴿子。回到家後還與自己最好的朋友為剛來的鴿子朋友做了一個新家。桑桑在每次遇到不開心都會去找鴿子玩。
成長中有着甜蜜的友情。一天,桑桑父親桑喬的學校門裡,來了一個轉學生,她的名字叫紙月。得知紙月她家離油麻地有三裡路,桑桑疑惑如果走那麼遠,那麼紙月每天上學肯定會遲到。果不其然,紙月遲到不斷。讓桑桑一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紙月不繼續在闆倉小學讀書呢?于是乎桑喬讓桑桑去紙月家裡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來紙月每天都被闆倉小學的幾個男生攔住。桑桑立馬回去和父親說明了情況。在桑喬的幫助下,鎮裡領導聯系了闆倉小學的校長,教育了那幾個男生,幫紙月解了圍。
成長中有着溫暖的親情。沒過多久,桑桑得了一種怪病,脖子上起了一個腫塊。父親帶着桑桑四處求醫,可是每個醫生都說治不好。正在他們一家人瀕臨絕望的時候,油麻地來了一位郎中。雖然這位郎中不能醫治桑桑的病,但是他介紹了一位能幫助桑桑的高人。桑喬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他覺得有希望就一定要試試看。他急忙回家拿了錢,立刻背着桑桑上路了。他們步行了三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郎中。可是老人家年事已高,使得桑喬父子有些不信任。不過都到這兒了,必須還得試一試才行。這位老郎中一看就知道桑桑得的是鼠瘡,他馬上給桑桑開了藥方,讓桑桑回家按時吃。一個月後桑桑脖子上的腫塊消失了,父親終于輕松了。
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甯靜、溫馨、悠遠,而且永恒。在童年的成長中,我們收獲了友情,體會到了親情。我感恩一切愉快、甜蜜、溫暖的點滴,讓我精彩地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