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16屆殘疾人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展現拼搏的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 馬 晶 通訊員 樊鵬義
8月24日,第16屆殘疾人奧運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舉行,圖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新華社發
8月24日,随着殘奧聖火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點燃,為期13天的東京殘奧會正式拉開帷幕。
這是我國第10次派出體育代表團參加殘疾人奧運會,代表團總人數為437人,其中運動員251人,包括男運動員119人、女運動員132人。他們将參加射箭、田徑、硬地滾球、羽毛球、皮劃艇、自行車、盲人柔道、舉重、賽艇、射擊、遊泳、乒乓球、輪椅擊劍、輪椅網球、跆拳道、鐵人三項、盲人足球、輪椅籃球、坐式排球、盲人門球20個大項、341個小項的角逐。這是我國在境外參加殘奧會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其中4個集體項目全部參賽;羽毛球、跆拳道作為首次進入夏季殘奧會的比賽項目,中國體育代表團也成功組隊參賽。
殘疾人體育運動是意志、技能和體能的綜合較量,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頑強拼搏、挑戰自我的舞台。殘奧會的起源與戰争有着莫大的關系。為了讓在戰争中傷殘的士兵們能夠盡快回歸社會,“殘奧會之父”、英國脊髓損傷中心的康複醫生路德維希·古德曼大力提倡“運動療法”,倡導通過籃球、乒乓球等運動幫助殘障人士提高身體素質。194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當天,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射箭大會”,這也成為殘奧會的起點。最開始,殘奧會的參加者僅限乘坐輪椅的群體,比賽項目多為射箭、籃球等項目。随着關注者的增加,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們也參與到大賽中來提供幫助,賽事種類逐漸豐富起來,參與人群也日益擴大,從坐輪椅的人擴展到所有殘障人士,都可以自由參賽。
在殘奧賽場上,中國體育代表團一直有着良好的表現。從2004年起,他們連續4屆殘奧會高居獎牌榜首位。在很多殘疾人體育項目中,運動員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奧運會相比,殘奧會不僅展現了體育的魅力,更能讓體育迷從中汲取到精神力量。
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東京殘奧會開幕式的旗手之一,1990年出生的女子輪椅射箭運動員周佳敏總是用最積極的态度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走上了體育之路。2013年甯波市一場業餘坐式排球比賽上,從沒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她第一次參賽,在比賽中面對對手打出的刁鑽球,周佳敏總是全力拼搶。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感動了著名射箭教練邵淑芬,使她進入浙江省殘疾人體訓中心射箭隊。此後,周佳敏憑借刻苦訓練,開始在賽場上嶄露頭角。2016年裡約殘奧會上,她獲得了複合弓公開級個人和混合團體兩枚金牌。2019年殘疾人射箭世錦賽上,她還和隊友一起獲得了複合弓公開級團體冠軍、混合團體冠軍。本屆殘奧會上,她将參加女子複合弓公開級個人項目的争奪。
另一名旗手王浩是首次參加殘奧會。此前,他在2017年、2019年兩屆殘疾人田徑世錦賽上,均收獲了跳遠金牌。2018年雅加達亞殘運會上,他獲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跳遠、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5枚金牌、并打破了1項世界紀錄和4項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閉幕式旗手。在本屆殘奧會上,他将參加男子T46級别100米短跑、跳遠和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3個項目的角逐。
如果說奧運會比賽是精彩的對抗與較量,殘奧會賽場則更多是突出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包容,以及互相幫助和關懷。每一位拼搏在殘奧賽場上的殘疾人運動員背後,都有着感人的奮鬥故事。他們不僅是賽場上的冠軍,更是生活中值得我們敬佩的強者。
如同國際殘奧會會徽所代表的意義一樣(紅藍綠三個顔色的标志代表了不斷挑戰、突破極限),這些運動健兒們不斷突破自我,展現自己人生中的閃光時刻。在這個備受關注的體育盛會上,預祝中國殘奧健兒能夠勇創佳績!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