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醬。聊一聊中國曆史,古典文學。若要轉載,請聯系我授權哦~~~
晏殊是曆史上著名的太平宰相,他從小就很聰明,十四五歲時就踏入了仕途。宋仁宗還是太子時,他在東宮任職,因此,仁宗登基後,他作為東宮舊人多少受到了關照,整體來說仕途算是很順利了。
即便如此,他依然遭遇過貶谪。張耆是劉太後的恩人,晏殊覺得他不适合當樞密使,就很直率地上疏說了這件事,因此得罪了劉太後。盡管當時劉太後沒有把晏殊怎麼樣,但是就在第二年,劉太後因為一件小事,就把晏殊貶為宋州知州了。
可能正是因為這件事,讓晏殊覺得宦海浮沉,人生無常,不如随遇而安,及時行樂。這種活在當下的思想,在晏殊的很多詞作中都有所體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這首詞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作,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一向年光有限身”,時光易逝,生命有限。“一向”是“一晌,片刻”的意思,“年光”即“時光”。“一向年光”說的是“片刻的時光”,也就是感歎時間易逝,生命短暫。
正是因為生命太短了,因此,離别總是使人感到憂愁。此去經年,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也許下次見面,已經是很久以後了,又或許,這輩子都不會再見了。于是,詞人自然而然發出了“等閑離别易銷魂”的感慨,哪怕是尋常的離别也會使人感到悲傷。
“酒筵歌席莫辭頻”,不要因為酒宴歌席太頻繁了就推辭它。反正對于離别之事,我們是無可奈何的,與其一個人悶悶不樂,不如參加酒宴歌席、及時行樂,還可以借酒自遣、調節心情。
下阕開始寫離别之後的情形。“滿目山河空念遠”,眼看着滿目山河,思念着遠方之人,也隻是徒勞而已。這句詞很好理解,因為即便再沉溺于思念之中,所思之人也不可能立馬回到身邊。
“落花風雨更傷春”,思念着遠方的人,内心已經十分傷痛了,再加上風雨飄搖,百花凋殘,使得春天更添傷痛,讓詞人的傷春之情更甚。這就是沉淪在離别的痛苦中的結果,不僅對于與故人的相聚無濟于事,而且還會使自己的心情愈加悲傷。
與其對着滿目山河痛苦不已,“不如憐取眼前人”,不如好好珍惜與身邊之人相處的時光。
晏殊的這首詞不僅文筆優美,令人百讀不厭,而且還富含哲理,給人以生活上的啟發。不論是勸人去參加歌筵酒席,放松心情,還是好好與身邊人相處,不要總是把心思放在遠方之人的身上,都告訴了讀者活在當下的重要性。讀來令人不禁恍然大悟,回味無窮。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系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