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視覺文化中,醒目的“中國紅”被認為是能代表中國形象的權威顔色。如果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青色極簡史》這本新書提出,青色是最有資格代表中國的顔色。
詩歌總集裡的強勢顔色
青色在今年初就成了潮流文化色,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強勢席卷大江南北,給全國觀衆留下深刻印象。在這部作品中,舞者用身姿呈現了宋畫傳統“青綠法”的詩畫意象,青綠色顔料在幽暗光線中發出寶石般的光芒,流動成為千裡江山。
文化學者、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包岩在《青色極簡史》中,從理性與感性兩面為“青色是中國文化的色彩符号”尋找依據,試圖論證“青色是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顔色密碼”。據她統計,青色在《全唐詩》《全宋詞》《全元詩》《明詩綜》四部詩歌總集裡,一共出現了29345次,僅少于出現36068次的白色,位居第二,黃、紅、綠、黑等均位列其後。
如果不按照色彩用字,而是按意象詞彙出現的次數算,“白雲”以5388次為最多,“明月”4602次列第二,“青山”出現4375次居第三位,其他常見意象還有“東風”“白日”等。
包岩說,“青山”這個詞,在長達一千年的曆史中,都是中國文人最喜歡用的意象之一。如果加上“青春”“青天”“青雲”“青絲”等其他帶“青”字的常見詞,總計在20.9萬首詩詞裡,出現過11969次青色意象。青在古典文化中實在是一個無人不愛的顔色。
青色怎樣反映文化傳統
古代文人雅士喜歡青,因為它是“五行之正色”,代表着晨昏相接之時,與春在四季中的生機意象匹配,用《青色極簡史》中的話來說,有“主角光環”。
包岩認為,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禮制延續兩千年,青色在此過程中不斷融合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具體的文化寓意,起到區分尊卑長幼的作用。“青色溫和中正,明度與純度都适中,其特征與儒家哲學中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處,可以表現溫文爾雅、含蓄内斂的君子之風。”
流行音樂作詞人方文山在《青花瓷》中所寫的歌詞“天青色等煙雨”,用燒制天青色瓷器需要等濕度大的煙雨天出現的“技術要求”,來含蓄地表達“我等你”的意涵,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感節奏,因而能持久傳唱。
從道家的哲學思想來看,青色又有玄妙的意蘊,可以表現“天人合一”,“對自然的向往,對遁世歸隐、清淨從容生活的追求”,包岩在書中寫道,魏晉玄學家追求道家學說,促使青色融入瓷器中。當時的士人追求色彩的極緻品質,推動燒制技術更新換代,使青瓷具有“溫潤如玉的質地”。瓷器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為文人思想與生活意境的物化表現。
另外,包岩引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曹英傑的博士論文《兩晉漢文佛經中的色彩觀念研究》中提出的觀點,指出青色的另一個重要文化寓意是來自佛教的“空”。經過史上宗教人士與思想界的深度交會,“空”成為中國美學體系中的一個概念,其中禅宗“明心見性”的思想對青色器具更有明确的深層美學寓意。
一方面是文人世界,另一方面則是平民生活。青色走過了“順應天時”“合乎民用”的曆史路徑,有一個從古代上層階級世俗化的變化過程。包岩認為,青色染料比較便宜、易得,使古代平民百姓有條件使用青色染制布料,穿青色的衣服。
《天工開物》中記載了多種可提取青色染料的植物,并具體寫出了提煉工藝,經水浸、取汁、加石灰攪拌、沉澱、曬幹等環節,可獲取青色染料。不同深淺度,均可從容實現,包括天青色、葡萄青色、蛋青色等。宋應星在書中還記載了明代之後可提取藍色汁液的植物在福建等地被廣泛種植的情況。
明太祖朱元璋以律令的形式規定青色為僧道平民可穿着的顔色,對青色的世俗化産生巨大的影響。這種曆史性的變化延續到後世,使青色在當代文化中有了“樸素、普通”的含義。
色彩話語權與東方文化傳播
商務印書館1947年出版的《色彩學研究》中描述青色“有陳靜、冷酷、鎮定等的感情”。包岩綜合法國心理學家弗艾雷、日本色彩學家淹本孝雄等人的研究,指出青色在視覺生理特性上帶給人的感受是冷靜内斂的,有利于緩解精神緊張,帶來輕松甯靜的快感。黃種人的黑色瞳孔比白種人的灰色、褐色、藍色或綠色瞳孔對青色有更強的辨别能力,這一點也使青色更能代表東方世界。
在包岩看來,青色不隻是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符号,在當代國際文化交流中也可以為“講好中國故事”做更多的貢獻。2018年,在英國留學期間,她通過閱讀比較西方的色彩文化研究,發現西方世界的色彩研究著作中缺乏對中國色彩的涉獵,“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色彩話語權是非常不足的”。
在研究中,包岩逐漸意識到,與其他強勢顔色相比,青色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色彩,于是決定收集典籍、繪畫、器物等“證據”,目的是從中華文化的精神内核出發,還原青色走過的曆史蹤迹,最終提出青色是可以引發人們聯想到中華文明特色的顔色。
與今年7月的迪奧“馬面裙風波”相對照,青色的文化傳播潛能值得我們關注。中國藝術界和設計界可以走出一條主動挖掘和弘揚中國古典美學、在國際文化競争中“先行一步”的道路。
目前看來,青色的國際舞台非常廣大,中國學者用來翻譯“青色”的英文詞Cyan在英語世界還隻是一個印刷專業術語,指“一種調配好的藍綠混合色”。如果通過設計及語言文化結合的傳播手段,把青色更多地推向國際世界,可以打造一塊獨領風騷的東方“色彩陣地”。
包岩在書中寫道:“青色在中國曆史中所具有的文化寓意及其無法改變的物理特性将始終提醒廣大美術工作者:在設計大衆文化産品時,在表現特定曆史時期風物時,在表現不同宗教思想和大衆情緒時,在國家形象與城市形象設計時,在與文字緊密相關的圖書封面設計中,能夠深入了解青色這兩千年來的文化寓意發展與變化脈絡,無疑将使藝術工作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青色極簡史》
包岩 著
現代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