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

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20:44:37

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過年吃餃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冬至也要吃餃子……對很多人來說,餃子仿佛是過節的“标配”,寄托了無數美好寓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為什麼北方過節喜歡吃餃子)1

為什麼北方人過年都喜歡吃餃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過年吃餃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冬至也要吃餃子……對很多人來說,餃子仿佛是過節的“标配”,寄托了無數美好寓意。

不過,也有說法稱,餃子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時一般會吃湯圓、立冬炖麻油雞等等,過節吃餃子的習俗主要存在于北方。

那麼,為啥北方人過節喜歡吃餃子?餃子是怎麼來的?

一種美食的“進化史”

關于餃子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認為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這也是如今“餃子”一詞的詞源。

據記載,水餃在唐代有牢丸之名,或又稱為粉角。宋代稱為角子,《東京夢華錄》說汴京市肆有水晶角兒和煎角子。清朝時,除“扁食”外,水餃也叫“煮饽饽”。

明代餃子的制作方法很多。比如有用燙面做的烙餃子以及油炸餃子;宋诩撰《宋氏養生部》有一種“蜜透角兒”,是一種以去皮胡桃、榛、松仁或糖蜜、豆沙為餡的油煎餃子。

後來,文學家徐珂編的《清稗類鈔》提及,“以水煮之而有湯叫作水餃。”這大概可以看作是對“餃子”一種比較清晰的描述和界定。

随着時間流逝,這種食物被附加了各種傳說,有些頗具傳奇性。據說,女娲造人時天氣特别冷,黃土捏成的小人耳朵很容易掉,為了把耳朵固定住,她便想了個辦法。

女娲在小人的耳朵上紮一個小眼兒,再用細線拴住耳朵,線的另外一端放在小人兒的嘴裡咬着。久而久之,老百姓便開始包餃子紀念女娲,說冬天要是吃了餃子,耳朵就凍不掉了。

何時起大年初一吃餃子?

那麼,從何時起,人們開始在過年時吃餃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認為,餃子作為大年初一的約定美食,可能是起于明代之時,而且還有在餃子中包物的特别遊戲内容。

這種說法确實有迹可循。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餃子在明宮中稱為“扁食”。說正月初一,“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内,得之者以蔔一年之吉”。

在“水點心”裡包上錢,吃到的人便預示着未來一年都有好運,這和現在過年的習俗已經十分相似了。

到了清代,《燕京歲時記》對過年吃餃子也有記載,比如,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餃)而食之,謂之煮饽饽。舉國皆然,無不同也”。

這時,餃子的受歡迎程度似乎越來越高。《天咫偶聞》裡提到:“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

有人說,這已經充分顯示了當地民俗中對餃子的重視和喜愛。

餃子VS馄饨

不過,細細考察相關習俗,在諺語中卻可以發現有趣的一點,比如“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馄饨夏至面”。

有說法稱,古代馄饨和餃子一度指的是一種食物,馄饨出現得很早,外形很像《莊子》中提到的沒有七竅的“渾沌”,因此得名。

明代的《萬曆野獲編》引述了彼時流傳于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對偶句,如“細皮薄脆對多肉馄饨,椿樹餃兒對桃花燒麥”,從這裡可以看出,餃子、馄饨已有較為明确的區分。

民俗專家蕭放表示,古代冬至曾被認為是一年的起點,所以要吃馄饨。餃子跟馄饨形相似、制作方法也差不多,後來習俗慢慢演變,就變成了過年吃餃子。

但他也提到,過節吃餃子的習俗确實主要存在于北方,比如冬至、立冬等等,除夕吃餃子則是取“交在子時”之意。古代南方的習俗中不太會吃餃子。

“在更早之前,再偏南一點的地方連小麥都沒有。”他說,過去南方冬至吃湯圓、冬至團,過年時會吃糍粑、吃年糕,年夜飯會吃各種炒菜,但是不吃餃子。

一碗餃子的文化内涵

如今,餃子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而且一年之中,随時都可以吃到,并不僅限于大年初一或者某個節日。

從民俗角度說,餃子味道可口,在過去物質貧乏的時候,确實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過節時所吃的食物往往寄托着美好寓意,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财進寶”的吉祥之意。

至于北方人過節喜歡吃餃子的原因,曾有網友總結道,不是過節非要吃餃子,而是喜歡那種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分享美食的感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

由此可見,餃子不隻是美食那麼簡單,人們在吃餃子的同時,更在意的恐怕是節日的文化氛圍、以及一份濃濃的親情。(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