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這部日劇,社交網絡上已經有很多推薦了,現在播到第四集,還剩最後兩集,現在打分越來越高。
簡單概括一下,它的主題是“喪偶式育兒”。但是其層次之豐富,又不僅僅是育兒,也深刻讨論了生活裡很多對女性的隐形歧視。
《坡道上的家》是極有勇氣和洞察力的。本劇所展開的讨論,對于很多女性來說,都是一種“驚醒夢中人”。
養育孩子的媽媽,真的是一個話語權上極為弱勢的群體,她們忙碌又無力參加輿論大戰,她們的辛苦都被視作理所應當。社會長久以來把“做媽媽”視為天經地義,男性不去了解做媽媽的辛苦,未婚未育的女性也因為信息隔膜不夠了解,而經曆過這一切的女性長輩則會把辛苦包裝成“偉大的母愛”。
我原本就很讨厭“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女子本弱”是歧視,“為母則剛”更是莫名其妙,為父呢?依然如故就行了?
《坡道上的家》從各個角度展現了“為母無法完全剛強”的原因,育兒是一個太複雜的事情,如果從家庭到社會都把這項工作扔給媽媽,不去理解她所承受的身心變化,那她就會愈加無助。
甚至——情緒崩潰掉毀掉自己的孩子。
這就是《坡道上的家》的開端:一個母親,被懷疑殺了自己的孩子。
鄰居們和媒體對她有各種猜測:她太好強了、太焦慮了、太虛榮了。
柴崎幸扮演的女主角裡沙子也是一個媽媽,因為被選中當候補陪審員而開始到法院去聽取這個案子的審理過程。
檢方認為這個母親是因為育兒不順對孩子産生怨恨,于是将孩子丢入浴室的熱水中溺死。
而安藤水穗的辯護律師卻認為,安藤在育兒問題上孤立無援、勞累不堪,所有行為都是在精神崩潰時發生的,她已經對孩子怎麼落水沒有記憶了。
母親被懷疑殺掉自己的孩子,是有違人倫的,一開始所有人都會覺得媽媽有問題,女主角也不例外。
但女主角裡沙子越了解這個案子,越能從自己身上找到些共鳴。她覺得自己漸漸和被告席上的那位母親,重疊了。
被告席上的媽媽、嫌疑人安藤水穗,看起來沒什麼育兒困難。
她的丈夫說自己知道妻子帶孩子很疲憊,于是他用了各種方法幫助妻子育兒:自己會在周末主動來照顧女兒。律師說這做法聽着挺妥當。
但是實際上呢,工作日安藤水穗的丈夫都借口自己工作忙而不回家。
一周五天,都是妻子一個人獨自面對哭鬧的嬰兒,丈夫隻是周末出現。
不僅如此,安藤的丈夫還對妻子的育兒指手畫腳,甚至說出了“她不是一個好媽媽”這種話。
安藤的丈夫解釋說這是自己鼓勵妻子育兒的方式。
而在裡沙子的生活裡,也有被孩子搞得精疲力竭的時刻,别人的幫忙反而增加了她的煩惱。
雖然丈夫看起來在支持她,婆婆也會幫忙。
因為女兒太任性,總是不肯自己走路要抱抱,裡沙子想讓她學會獨立一些,就用“你不自己走我就一個人回家”的方式來讓女兒知道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丈夫正好看到了,反而誤會她有虐待孩子的傾向。
裡沙子的丈夫看到她又要去當陪審員又要帶孩子越來越手忙腳亂,就認為這不正常,叫自己的母親幫忙,這對于裡沙子都是打擊和否定,讓她更加不安。
婆婆插手的結果,好像更讓裡沙子有壓力。
女兒有亂扔食物的壞習慣,裡沙子好不容易教育好了,一送到奶奶家,溺愛孩子的奶奶就又縱容孩子這樣。
身邊的人說是在幫媽媽育兒,但并不理解媽媽,偶爾的幫忙,反而是給媽媽添亂,還顯得媽媽對孩子特别苛刻,脾氣失控。隻要孩子哭了,就是媽媽沒本事、犯錯誤的證據。
除了在育兒上幫倒忙,婆婆的每一次“照顧好你老公”的囑托,都是“因為他喜歡,所以你要做”,總是讓裡沙子難受、壓力大。
所以當裡沙子在庭審裡聽到嫌疑人的婆婆說兒媳婦平時脾氣不好時,她忍不住從嫌疑人的角度想,婆婆對兒媳的指指點點是很有壓力啊。
在這一套體系下,男性理所當然覺得撫養孩子是女性的任務。裡沙子的丈夫和公公一旦聽到孩子哭鬧,就會喊妻子來解決問題。
孩子出現的麻煩大些,他們就喊得更大一些,而不是去照顧孩子。
即使是這樣,丈夫們還會在旁邊抱怨妻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說法去做。
妻子在家裡日複一日的被忽略、被打擊,連和丈夫說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
最氣人的就是女主角那從不照顧孩子的爸爸,偶爾出現扮慈父效果竟然還挺好。
因為他不是跟孩子最多相處的人,也從不考慮管教孩子的細節,隻要縱容一下孩子,孩子就對他笑臉相對,他就更覺得帶不好孩子是女主能力問題、精神有問題。
妻子在帶孩子,丈夫以“咨詢”的名義去跟前女友談心,舉止愈發失控。
嫌疑人安藤的丈夫說也是說覺得妻子不正常,詢問了自己大學時期交往的女友。也請來了自己的媽媽來幫老婆帶孩子。
就是這些不信任的舉動,帶給了妻子極大的精神壓力。
以前很經常在電視和報章雜志裡見到這種離婚理由:妻子是家庭主婦,她總是在家裡,世界太小了,我們沒有話題,兩個人步調不一樣,就分手了……
在我們以往接收到的信息裡,這就是女人的錯,你為什麼不能走出家庭,為什麼不去開拓眼界,為什麼不跟上老公的步伐?
可是,光是照顧好家庭和孩子就有多累人?丈夫說妻子不可愛跟不上自己的時候,你跟上妻子了嗎?你知道要耗費多少精力才能照顧好孩子的方方面面?
——————————
《坡道上的家》出現了多位女性的生活,無一例外的,她們都被不公平對待。
有些女性已經意識到家庭分工的不公平,想在婚前糾正過來再決定結婚生子,有用嗎?
沒有。
劇中一位女法官,在婚前育前都跟丈夫約定好,自己不會放棄事業,男女雙方要平等分擔育兒和家庭責任。
但孩子一生下來,約定好的事情,丈夫從未做到。
做了點家務就說“我幫忙做家務”,好像做家務是女人的指責,男人出一點力就是功德。
偶爾接一次孩子就覺得自己了不起。
輪到他帶孩子做家務時連多幫上班的妻子準備一份飯都想不到。
還堂而皇之地說:“我以為你生了孩子就會改變想法啊,普通的母親不都會這樣做嗎?”
可以說,那些約定都是為了騙她生孩子的吧!在他眼裡,妻子的事業都是可以輕易犧牲的。
劇中的隐形歧視随處可見。
女主角的丈夫喝啤酒,就像自己沒手沒腳一樣,說一句我想喝啤酒就讓妻子去拿。
妻子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起身為丈夫服務。
公婆家裡也是一樣的,永遠隻有婆婆帶孩子打掃家務,公公就像是道具,一言不發喝啤酒看報紙,孩子如何哭鬧都視而不見,還動不動嫌棄婆婆動作慢做飯不好吃。
持“女人當全職主婦多輕松啊”“男女已經很平等了還要怎樣”論者,請看看,這就是深刻的,沒有人察覺的不平等。
講男女平等,就請男人勇敢站起來,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像孩子一樣吃吃喝喝就會叫喚不會自己解決。
“喪偶式育兒”是全劇最突出的關鍵詞,但是越看越讓人覺得恐怖的是:全社會對女性輕而易舉的否定、瞧不起和冷漠。
裡沙子開始了陪審員的工作,當然會試着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案情,丈夫就說别太認真了你就是替補陪審員,你亂說會很丢人。他根本就是瞧不起妻子,覺得是她帶帶孩子就好了,不必有自己的想法。
問題出現時,丈夫總是趁機打壓、輕視妻子,“承認自己不如别人,這并不可恥!”
裡沙子參加陪審工作,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再加上育兒和照顧家庭負擔都很重,還要觀察丈夫是不是出軌。這種情況下,丈夫不是做的她的後盾打開心扉,而是在反複懷疑她,覺得她有病,甚至騙她去看精神科。
他潛意識地把妻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了解對方的想法不重要,讓對方不要情緒不穩,繼續溫順地上崗當好保姆天天做飯拿啤酒才是他的重點,否則就是神經病。
這幾年來社交網絡上都有一個熱門話題,是女性站出來分享生育的精神和身體代價。
網友@花開富貴老娘發飙 寫下的「生育中那些沒人告訴過你的屎尿屁:是苦痛還是自由?」提到一些常見的産後問題:漏尿、大便失禁、産後感染(包括子宮、膀胱、腎髒感染)........
引起激烈反響,僅僅是微博上的轉發就有8.8萬。
母親節當天,Ella陳嘉桦的自白,說出了自己産後患上了子宮和膀胱脫垂的經曆,動作一大都會引起一些尿失禁,甚至連打噴嚏都會造成小便失禁。
這些言論都被斥之為“傳播生育焦慮”“恐吓女人不要生孩子”。
但這些代價是事實啊。為什麼以前從沒有人說過呢?為什麼以前人們傳播的都是“母愛偉大”“女人不做母親不完整”呢?
産後後遺症這些問題,是很多未婚女性都不曾聽到的,媽媽們也從沒和女兒們說過。就像兩篇文章中提到的那樣,女性在生育後遭遇到種類不一、程度不等的後遺症後,很多人會覺得這種事情難以啟齒,選擇默默忍受這一切。
而還有網友說,發表這些信息的女性,太矯情了,太嬌弱了。
這裡面好像有一種世世代代的不自覺的欺騙,關于母親的故事裡,總是忽略生育代價,隻描繪母性光輝吸引年輕女孩。過去的女性也認為生育帶來的痛苦和煩惱,是羞恥的、應該承受的、不可以說出來的。
但是全面了解一件事所需要的代價才能更冷靜客觀地做出選擇不是嗎,提前儲備好知識才能應對吧?很多女孩可能是沖着粉紅色的溫情故事安排了生育充滿期待結果是身心各種遭罪,更倒黴的是身邊沒有人幫她承擔,因為丈夫親戚都不會覺得這件事很難,大家都生了嘛。人家怎麼都美滋滋曬照片呢。
甚至連《坡道上的家》的評論中,都有留言說這劇太大題小作了。
為什麼女性之間相互交流生育經驗就是傳播恐婚恐育情緒,什麼不說太多男性不去思考甚至根本看不見這樣的話題才令恐婚恐育情緒加重?
讨論得越充分,越不是傳播恐慌,而是樹立理智。
女性之間首先要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去思考長久以來結構性的性别歧視,從生活裡的點滴開始拒絕歧視,尋找自由和尊重。
完全清楚知道未來産生的各種可能性,利弊都見過了,再做的決定,才是真正的決定,騙來的決定不是決定。
生子、育兒所經曆的這一切,不僅是女性需要學習的事情,而是每個家庭成員,整個社會都需要學習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