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篇文章"供應鍊上的庫存到底是誰的",我們分析了供應鍊上的庫存實質上的歸屬問題。這一篇我們來分析一下"著名的"、"臭名昭著"的供應鍊牛鞭效應。
内行肯定都知道這個問題,簡單講,就是由于供應鍊"又臭又長",涵蓋從生産、流通、零售環節,在這三大環節中又有不同的企業主體參與,他們對市場需求信息的傳遞,肯定會出現偏差,導緻離市場越遠的環節,獲取的市場需求信息越不準确,而這些環節又希望通過更多的庫存,來快速滿足下遊的需求,最終導緻生産出了不必要的庫存,如下圖6-2所示。
圖6-2 牛鞭效應示意圖
展開來講,圖6-2它反應的是零售供應鍊上的各個參與方,由于下遊(從門店開始,門店是最下遊)的需求波動,為了提高服務水平上遊就需要多備庫存,而多備的部分随着鍊條往源頭層層被放大。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當門店為了應對缺貨而多備20%的庫存時,零售商的倉庫認為門店多備的20%是銷售需求,因此會基于120%的需求做備貨,同時還要考慮自己的安全庫存,最終倉庫可能就要多備40%,這樣的效應會延續到生産商這裡。這就相當于傳話人越多,信息越失真。
為了管理牛鞭效應,需要上下遊的緊密配合,同時共享數據。在傳統的模式下,渠道商依據零售商向自己采購了多少貨來判斷自己未來要備多少貨,生産商根據渠道商向自己采購了多少貨來判斷自己未來要備多少貨。這樣線性的方式就會把需求信号層層放大,數字化時代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手段和工具,可以直接與下遊協同,獲取他們的銷售數據,進而進行終端的銷售預測,再驅動自己的需求計劃,通過信息的高效傳遞來減少庫存,如下圖6-3所示。
圖6-3 通過協同預測減少牛逼效應
這個方式,在制造業,生産商和供應商共享原料庫存與計劃信息,讓供應商更好的安排送貨,這個模式稱之為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在零售業,零售商與供應商共享庫存信息、預測信息,讓供應商據此作出更好的向零售商倉庫或門店的補貨計劃,這個稱之為協調預測補貨(CPFR)。
筆者服務過的遊戲設備品牌任天堂在北美的銷售公司,與北美幾大電子産品零售商(BestBuy、GameStop、Target、Walmart、Amazon)建立了高效的協調預測補貨系統(CPFR),應用聯網的數據交換系統,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銷售數據同步機制。每周一早上分析在這些門店的銷售情況,結合這些零售商倉庫、門店的庫存水平,制定給這些零售商的補貨計劃。同步根據自己庫存情況,計算應該向日本總部的采購數量。如果發現有零售商銷售速度變慢,市場部門會聯合零售商的商品部門一起制定促銷計劃,一起進行銷售促進。國内不少領先的品牌商也在通過渠道商協同管理系統,獲得渠道商甚至零售商的商品銷售數據,觀測終端的水量大小,來計劃自己的供應,做到真正的以銷定産。甚至連筆者服務過的一家醫藥試劑生産企業,也通過建立渠道管理系統,掌握渠道的進銷存情況,指導自己的生産計劃。
本質上,VMI或CPFR,都是在用信息換庫存。既然庫存的成因是信息傳遞的偏差,那麼就大家更緊密的配合,共享信息,來實現更準确的對需求的判斷,進而降低庫存。
以上内容摘選自新書《零售供應鍊 數字化時代的實踐》,京東,當當有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查看、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