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看似隻和學校管理層才有聯系的專業,實則無處不在。教育管理涵蓋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校園建設等等。優秀的教師總能站在高度上客觀的看問題、做分析,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方法平衡各個矛盾。教育管理專業培養了人一種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和解決問題的決斷力,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有的放矢,降低走彎路的風險,使得管理的效率提高。
如今再看教育,再看教育管理,不是人雲亦雲,而是有更深的體會。如何成就每位學生,将他們的優勢發揮至最大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問題。一所學校需要有好的校長引導,才能發展成為優質學校。校長作為一名學校的管理者、領導者,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學生和老師朝夕相處,一同在學校裡成長,教師也是一個班級、一個課堂中不可忽略的管理者。
若把教師說成管理者,他的工作性質、面對的群體又決定了他們是"與衆不同"的管理者。教師的管理工作應該從哪些方面着手?研究生的學習讓我更宏觀的思考這個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良好的環境做基礎。環境管理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室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作為一名老師,完全可以讓教室更有學習的氛圍。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圖書角,可以在牆上粘貼不同的小知識,小遊戲,讓整個教室充滿濃濃的知識韻味,給學生無聲的熏陶。比如我曾在班級開展"英語圖書流動借閱活動",沒有想到的是,學生比我想象的要積極,英語故事書在我手裡停留不到一分鐘就都被搶空了,可見學生要比我們想象的好學。
其次,校長希望教師能不斷進步,向着一個遠大的目标奮鬥,從而打造一所高質量的學校。那麼在一個班級,一個課堂中,同樣需要願景的支持。學生作為心智水平尚不成熟的兒童,隻有認定目标是通過一定努力可以實現的,他才願意去為之奮鬥。否則,就像人們追逐公交車,一旦發現不可能再追上,便會停留在原地。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仔細分析一個班級裡的學生,教學設計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梯度,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發揮學生主觀探尋知識的能力與興趣,效果要比被動接受好得多。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短期與長期"願景",比如短期内将某一個知識點掌握紮實,長期就是在學期末完全改正一個知識上的易錯點。教師要為學生設定的"願景"把關,避免設定地太困難或者太容易,因為這都不利于願景管理的實施。
在管理工作中,人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層管理",管理學生同樣适用。前面提到了願景管理,對願景實現的好的學生,教師應該進行相應的獎勵,可以是成為"課代表","小組長","課堂小助教"等,得到為他人服務的機會。小學生通常希望被重用,以此來肯定自己的表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年齡特點,把能夠勝任的工作交給他們去完成,教師充當監管與最終的驗收人員即可。這樣不僅降低了教師的管理難度,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他們可以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去思考管理的奧秘。通過"願景管理"與"分層管理"相結合,學生可以從為願景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獲得樂于助人的品質、持之以恒的精神,還可以學到人際交往的策略。相信每位學生都會從這樣的管理中受益。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出色的完成這項特殊的管理工作,隻有方法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帶上一個情感要素:愛。愛是教育的底色,但不是心中有愛就夠了,隻有學生身心能感受到的愛,才能謂之"有效的愛",這需要教師智慧的表達。關于怎樣愛,什麼方式愛,學生需要什麼,這些是我要用心觀察,不斷嘗試的。對此,我有三點感悟:
其一,尊重是一把萬能的鑰匙。如果一位教師能把一個兒童像朋友一樣去對待,站在他的角度去思維,那麼相信無論是多麼困難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學生的思維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全面、複雜,但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拒絕一次平等的交談,更不會拒絕外界的關懷與關注。這将打開教師輸送愛的大門。
細節中愛的流露勝過千言萬語。一千句"孩子,我愛你!"也比不過他沮喪時你送上溫馨的微笑。學生的心智水平決定了他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遠遠低于成人,相比之下,他們對于情感的理解卻好很多。因此,與其苦口婆心的重複你對他的愛,不如用行動更容易表達你愛他們的真情。
其二,教師要有發現美的眼睛。每位教師都不可回避的話題是"學習上的'差生'"。他們讓教師頭疼,容易被集體忽略。但事實上,他們更需要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他們更需要被肯定。一位優秀的教師是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一位優秀的教師會利用每一件小事表揚、激勵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自信。相信有了愛的鋪墊,教師的管理工作将事半功倍。
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無論校長與教師,抑或教師與學生,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就要成為"搖動"對方的大樹,"推動"對方的雲彩,"喚醒"對方的靈魂。一位出色的"班級管理者",課堂教學隻是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與時俱進,充盈内在,把教育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正所謂"潤物細無聲"。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之樂也。倘若教師能把管理的思想運用于教育,想必學生與教師都能體會到"教育之樂"所在。相信我們傳遞給孩子的這份來自教育的快樂能伴随他們一生,并通過他們傳遞給社會,回報給國家,造福更多的人。
在教育管理這個專業的學習背景下,很多時候我學會了強迫自己帶着一種高度的眼光去看任何問題。記得當我第二次拿起包祥校長的《教育原來如此美好》這本書時,我關注的不再僅僅是教師的教學,而是不由自主的去觀察書中包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這是任何一位教育人區别于他人的關鍵之處。教育是美好的,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教育的過程是與天使相伴的過程,我的學生就是天使,他們帶給我天真無邪的歡聲笑語,他們讓我的課堂充實而有意義,同時他們也帶給了我對于教育的探索與反思。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努力才能使它在陽光下絢爛的綻放,我渴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這份深藏的美好。
包祥校長提出的"端然教育"是指一種端正的、本然的教育,要以愛為底色,平等對待身邊每一個孩子,他們都是特别的存在,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予他們合理的發展空間。作為校長,在學校管理、教師發展中也可以借鑒"端然教育"的思想,在政策法規允許并且合理的情況下,應該允許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特長,自我風格,将學校特色與教師風格有機結合起來,帶着激情與活力,機智與恒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發展自己。在初步了解了端然教育後,回想平日裡的教學,感覺一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所以有時會感覺效率低,不得法,自己教的累,學生學得累。仔細反思,應該是沒有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學習的特點去實施教育教學。後來在不斷的觀察與思索中,我漸漸發現了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特點,于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他們把英語學習中重複出現的錯誤一一改正,我也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小口訣,很多孩子當堂就能記住,并且在做練習的時候能很好的運用。作為一名教師,能在課堂上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閃爍着喜悅的眼睛,應該是最美好的事情了吧。所以我相信那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它是要督促我們教師不忘"因材施教"。我們既然不能保證這些活生生的個體都乖巧,都聽話,那麼我們便應該尊重他們的特别,肯定他們存在的價值,選擇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應該是教師這個職業辛苦與偉大的原因,我們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要盡可能使每個孩子都沐浴到教育的美好,讓他們展現自己的特點與個性。
包祥校長在書中談到的校長工作的話題,其實就好比老師相對于學生。學校是學習的地方,那麼應該讓學校充滿書卷氣;教室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完全可以讓教室更有英語的文化色彩,在教室的書架上擺放幾本英語圖書。不要小看孩子,他們看起書來,一定會比你想象的還積極。校長要影響學校、引領學校、把握學校,那麼老師應該影響學生、引領學生、把握課堂。
作為老師,研究不好教材、學生、教法,學生接受新知的效果就差,課堂40分鐘運用得不好,自然而然要從課外找,久而久之,學生學得倦了,乏了,無趣了,學習上的'差生'越來越差,老師越來越急,大家陷入一個怪圈,都難以逃脫。因而管理好自身的教學安排,掌控好自己的課堂,是每一位教師重要的技能。如何把握好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學會巧妙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喜好可以很好的管理日常教學。
在學生教育、學生管理的問題上,用雅斯貝爾斯的話,"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為自己比學生優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與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必然會以我為中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而并非一種以教師為權威中心的對受教育者的主觀壓制。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相尊重的、平等的。在學校中,教師與之學生,既是良師,也該是益友。教師要在恰當的教育時機,對學生選擇适合的教育方法,以求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欲将自我的主張強加于學生的教師,勢必不會考慮學生的特質、需要,更不可能将學生視為主體,傾聽學生的聲音。這樣的教育,又怎麼可能是成功的呢?
同理之于學校管理,校長雖為一校之長,身負學校的各項責任,與學校的發展前進緊密相關。但不意味着校長即為學校決策的專制者。學校的發展與每位教師、學生息息相關,因而學校教代會是很好的搜集教師意見,規劃學校前進方向的時機。管理者将權力下放,是對職員的信任與肯定,也是人格上的尊重。
在管理活動中,最好的狀态是上級與下級在思想上保持一緻,下級能根據上級的安排完成既定的計劃。那麼在學校環境下,需要協調兩方面的關系——校長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在《被壓迫者的教育學》中,作者用這樣一段話描述師生間的關系:"在講解過程中,其内容,無論是價值觀念還是從現實中獲得的經驗,往往都會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可言。教育正遭受着講解這一弊病的損害。""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的'存儲器'。"
這反映了教師課堂管理的問題,課堂管理需要技巧,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而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教師講的津津樂道,學生反應一般,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因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應基于以下标準:
1.學生的學習經驗。不同學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有着不同的特點,教師對于教學的設計應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經驗,貼近學生生活,減少學生學習過程的陌生感。
2.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的教學任務如果遠遠的超出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講解就失去了意義,失去了傳授的教育本質,因為教師的講解學生不能獲取其中的含義。
3. 師生的平等。即使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内容也要注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唯尊的霸權課堂是違背了師生平等理念的教育。學生有學習知識的權利,同樣也可以質疑。作為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思考、想象在課堂中展現,這是學習必經的過程。
如今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倡導給學生留一些空間、時間,讓學生在思考中自主的學習、消化知識,相比教師的一味灌輸,效果要更好。因為這種學是自主的,源于内在的。學生的創造力不是在教師的不間隙灌輸下迸發出的思想的火花,而是自我探究的過程中,一種内發的思考、創造,從而形成前人所沒有的新事物。教師的灌輸首先會影響學生對待知識的态度,學生會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情緒;二來,學生的思考能力會在不斷地接受過程中退化,逐漸的,無法再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因為學生已然習慣了"被壓迫"的狀态。
教育管理蘊藏無限的哲理,隻是我們行走在教育路上,忙碌着、奔波着,有時忘記停下腳步欣賞路邊的風景。帶着思考帶着反思,才能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我認為教育管理是每一位教師的必須課,都是必須要去學習的,我很慶幸能修得此專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