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據《2021年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0月23日12時51分将迎來“霜降”節氣。
在中國傳說裡,
掌管霜雪的青女,
在青要山頂峰上,
手撫七弦琴,清音徐出,
霜花随着顫動的琴弦飄然而下,
人們目睹霜滿大地便知道,
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到了。
在北方,
一場清寒攪動天地,
水汽凝華為白色冰晶。
在南方,
落葉凋零,
也沾染上更深露重的寒氣。
霜降的到來,
意味着秋天的謝幕,冬天的開場。
每一股寒風都會提醒你:
明天又得添衣了!
霜降過後,
草木褪盡蕪雜,
卻也帶來了山明水淨的清歡;
瓜果經曆風霜,
卻也會交出清甜的答卷。
一切應候而榮,
一切順時而凋。
正如人生總在不斷得到,不斷失去,
無需怨念,
隻需把當下好好珍惜。
“霜”字溯源
“霜”在甲骨文中的寫法為(如下圖)
上半部分是“雨”,
下半部分是樹枝枯敗的樣子,
有人認為“霜”的下半部分像是倒寫的“毛”(如下圖)。
有些“霜”的金文寫法(如下圖)
不僅在最頂上有表示雨的筆畫
,
最底端有表現樹枝枯敗的筆畫
,
中間還有表現果實的筆畫
。
造字本意:
低溫中,接近地面的空氣導緻植物枯敗。
說文解字有雲:
喪也。成物者。從雨相聲。所莊切。
霜可以令植物枯敗,
又可以促進植物成熟。
正因為如此,民間亦傳:
經霜的蔬果更甜。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豺狼捕獲到大量獵物
吃不完的就擺放整齊
宛如某種儀式
二候草木黃落
曾經燦爛的生命
在時光的音律中
跳完最後一支舞蹈
獻禮四季
三候蜇蟲鹹俯
秋風蕭瑟,天氣愈涼
鳥倦飛而知還
蟲兒懶洋洋地蜷成一團
細數夏日的記憶
詩意霜降
蘇轼說:
“千林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芙蓉花在霜降時盛開,
因此得了“霜降花”、“拒霜花”的美譽。
對于能夠抵擋天地蕭飒的事物,
人們總是心存敬意。
張繼說: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晶瑩的霜花,
凝聚了大地的精氣神。
日久他鄉變故鄉,
漂泊在遠方的羁旅遊子,
更知人間冷暖。
杜牧說: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看層林盡染,
霜打紅葉更顯秋色之美。
陸遊說:
鷹擊喜霜近,鹳鳴知雨來。
盛衰君勿歎,已有複燃灰。
鷹擊長空是喜寒霜将近,
鹳鳥清啼預示秋雨将來。
沒有什麼值得喟歎。
萬事萬物都是循環往複,
一時衰敗無需悲戚。
霜降習俗
習戰射
霜是“殺伐”的象征。
古人為了順應秋天的嚴峻肅殺,
會在這個月操練戰陣,進行圍獵。
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記載:
“季秋霜始降,鷹隼擊,
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
還将其列為農家九月中的事宜,
“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
吃柿子
“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柿子要等到霜降前後
方能完全熟透
個大皮兒薄汁又甜
吃柿子能飽你口腹、強健筋骨
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
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黃河以北地區,還有其他講究來圖個吉利,
老百姓會買柿子和蘋果,
意思為事事平安。
賞菊
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有雲:
“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
因此菊花在古代被視為“候時之草”,
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
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
賞菊飲酒,不失為秋末的一樁樂事。
賞紅葉
霜葉紅于二月花。
霜降過後,
楓樹、黃護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
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
如火似錦,非常壯觀。
補霜降
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此時宜平補,
尤其應健脾養胃,以養後天。
此時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有很多:
蘿蔔、栗子、秋梨、百合、蜂蜜都很不錯。
添衣保暖
霜降後天氣漸冷,
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日子。
深秋時節,風大天涼。
由于此時天氣多變,
氣溫往往驟升驟降,
霜降時節外出賞景時,
一定要注意保暖。
為何經霜的蔬果更甜美?
結霜有個重要條件:氣溫要逼近 0℃。
霜降後,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因此蔬菜和水果就會變甜。
當澱粉變成葡萄糖溶解在水裡後,
植物體内的水不容易凍結,
也就不易被凍壞了,
因此“變甜”也是蔬果的自我保護。
植物都懂得迎接風霜,
生而為人還有什麼可逃避的呢?
霜降寄語
嚴歌苓在《霜降》裡寫道:
春天時,不知道秋天的事,
秋天來了,知道了所有的事。
随着最後一片落葉歸根,
随着最後一枚碩果收藏,
一歲榮辱,到此終結。
霜降人間,
蕭寂卻純淨。
霜降肅殺,
我們卻能迎來一段生命的成長。
願君
整理好心情,
添加暖衣,
心懷暖意,
從容向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