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福建日報 記者 莊嚴 薛希惠全省有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這些貧困縣中,有許多縣的特色農産品産量都冠絕全國乃至世界,如平和的琯溪蜜柚、古田的銀耳、光澤的厚樸、政和的錐栗、柘榮的太子參等等,但為何它們還是貧困縣?難道特色農業産業不能成為脫貧的手段?國内外大量的實踐證明,特色農業産業不但能脫貧,而且還能緻富,新西蘭的猕猴桃産業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福建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福建日報 記者 莊嚴 薛希惠
全省有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這些貧困縣中,有許多縣的特色農産品産量都冠絕全國乃至世界,如平和的琯溪蜜柚、古田的銀耳、光澤的厚樸、政和的錐栗、柘榮的太子參等等,但為何它們還是貧困縣?難道特色農業産業不能成為脫貧的手段?國内外大量的實踐證明,特色農業産業不但能脫貧,而且還能緻富,新西蘭的猕猴桃産業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究其根本,這些縣依然貧困的原因是農産品深加工和銷售沒有跟上。
有着同樣經曆的“中國青梅之鄉”诏安,如何破解産量全球第一,卻依然是貧困縣的尴尬?
奪回價格話語權脫貧之路更寬
诏安青梅種植面積和産量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2.8萬畝,年産量10.5萬噸。诏安縣農業局局長許仲岚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诏安縣開始規模化種植青梅,到2002年時青梅種植面積已達11萬畝,總産量達8萬噸以上。從2002年開始,青梅鮮果開始出現供大于求,青梅産品價格連年下滑,長期徘徊在成本線上下。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加工銷售步伐跟不上。青梅屬于加工型原料,國内加工能力跟不上青梅産量遞增的發展需求。二是市場銷售渠道沒有打開。75%的青梅出口到日本,導緻價格的話語權在日本商人手中。為了獲得暴利,日本的青梅協會聯合生産企業打壓中國出口青梅的價格。在沒有打開國内銷售渠道之前,每箱幹濕梅(12公斤)的出口價格最低時隻有8美元。受此牽累,青梅鮮果收購價每公斤隻有0.8~1.2元,低于成本價(鮮果成本價為每公斤1~1.4元)。2014年以來,诏安縣政府大力發展青梅深加工産業,積極拓展國内銷售渠道,60%的青梅在國内銷售,價格的話語權回到了诏安青梅加工企業手中。2017年,每箱幹濕梅(12公斤)出口價格飙升到36美元,青梅鮮果收購價格每公斤也上升為6~8元。當地已多年蟬聯全國最大的青梅生産基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日前,記者來到诏安縣太平鎮景坑村的景楊食品有限公司,在青梅去核加工現場,看到有20多名60多歲的老人正在忙碌着。65歲的農婦張小妹高興地說:“去年青梅價格很好,一公斤鮮果可以賣到8元左右。我家種了4畝青梅,收入了3萬多元。村裡現在還辦了青梅加工廠,我有空就來做工,去核一天也能賺60多元。”公司負責人張金平在旁說道,他是在政府鼓勵下辦廠的,現在生意非常好,去年産值達到6400萬元。公司賺錢了,應該幫助鄉親脫貧。他專門設了一條扶貧生産線,讓老弱貧困戶能夠在家門口工作。
近年來,诏安縣依靠深加工+電商,讓脫貧之路越走越寬。2017年,诏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9元,同比增長7.6%,2999戶8615人實現脫貧,15個貧困村摘帽,蟬聯“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着力發展深加工做優做強做大
诏安是如何發展青梅加工産業的呢?許仲岚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以前,诏安縣基本沒有青梅加工業,鮮果主要銷往廣東普甯、新興和我省泉州等地加工;90年代以後,陸續有一些台資企業、中日合資企業落戶诏安,初期,诏安的青梅加工企業主要是生産幹濕梅半成品,絕大部分産品出口日本。
許仲岚說,農産品加工業屬朝陽産業,發展前景廣闊。發達國家的農産品加工業産值是農業産值的3倍以上,而诏安縣還不到80%,由于加工轉化程度低,綜合利用比較落後,因此造成了青梅資源的極大浪費,綜合效益較差,使得诏安青梅遲遲不能成為群衆脫貧的堅強保障。
2014年以來,诏安縣政府決定把青梅産業轉型升級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手段,面對深加工不足的短闆,縣政府的決策是首先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着力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骨幹青梅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現有較具實力的綠源公司、榮華公司、四海公司等青梅加工生産企業。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外部資金,投資興辦食品加工企業,采取兼并、合并等形式加快對現有青梅企業的改造升級,促進其上水平、上規模,帶動上、下遊配套産業的發展,形成集聚效應。二是大力發展青梅精深加工。鼓勵四海公司等骨幹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産品研發體系,突破技術瓶頸問題,加快産品多元化開發,提高青梅産品附加值,提升企業和産業的核心競争力。
目前,诏安縣已有青梅加工注冊企業31家,青梅小型腌制家庭企業130多家,其中,從事青梅深加工企業10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榮華、四海),市級龍頭企業9家(榮華、四海、能裕、福益、瑞梅、溜溜果園、順興達、暖春、綠源),縣級龍頭企業19家。全縣青梅工業加工産值達12億元以上,全縣已擁有青梅蜜餞類、青梅鹽漬類、青梅涼果類、青梅酒類、青梅飲料類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的青梅精制品投入市場,産品主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以及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17年,這些企業青梅的年加工量達到了15萬噸,加工量超過産量,诏安縣農民的青梅從此擺脫了“原材料”的命運,全部深加工出售。以诏安溜溜果園食品有限公司為例,溜溜果園擁有一流的标準化生産加工面積近12萬平方米,年加工能力達到了5萬噸。也就是說,一家溜溜果園,就消化掉诏安縣青梅産量的一半左右。
依靠電商逆襲打通時空梗阻
深加工問題解決了,如何擴大銷售?诏安縣副縣長葉芳說,由于長期以來诏安青梅主要面向出口,因此,要在短時期内打開國内市場,隻有靠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經濟時空布局,依靠互聯網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内在特征,縮短了生産和消費的距離,克服市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範圍,可以最大程度拓展銷售渠道,讓基層生産者有效掌控銷售價格的話語權。
“我廠加工的青梅,有一半是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的。”張金平說。從2015年起,诏安縣積極推進電商培訓覆蓋,鼓勵企業和個人網上交易,并通過整合全縣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現有客運站、貨物站場等資源,加大與各物流、快遞企業合作,逐步形成了快遞到鄉鎮、配送到農村的“路線圖”,完善了農村雙向物流體系,為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
2017年,诏安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15.4億元。在政府的幫助指導下,四海食品有限公司、順興達食品有限公司、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與淘寶、京東、易田網購、高鐵特賣等第三方電商平台合作,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渠道,形成了電商發展的集聚效應。短短3年内,诏安縣實現了内銷量由25%到70%的突破。
四海公司是香港商人黃英強先生創辦的香資企業。他說,去年,公司依靠電子商務在國内青梅銷售量大幅度提升,産值逾1億元,比前年增加了3500多萬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