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名浩,字浩然,他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和另一個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孟浩然在襄陽出生于689年,孟浩然的家世也是書香世家。在孟浩然二十歲的時候,他去了鹿門山,并且寫下了一首詩,為《題鹿門山》。孟浩然寫的這首詩也為他以後的成為山水詩人奠定了基礎。并且在孟浩然二十三歲時,他就在鹿門山開始隐居。
後來孟浩然離開他的親人開始遠遊,他在遊玩的同時,又交了很多朋友,當然孟浩然才華橫溢,他也想有一番作為。所以他為了有進身的機會,就在遊洞庭湖時寫《嶽陽樓》獻給張說來婉轉的表明心迹。
然而後來張說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張說為官,孟浩然卻還在家中,所以這時的孟浩然感到很失意,也感到很落魄,同時他也很希望有人推薦他。
到了724年,時年三十六的孟浩然還是一無所求,這更加讓他失意。孟浩然第一次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是在727年,後來孟浩然在京城寫了《長安平春》這首詩,來表達他内心對考試及第的那種渴望心情。然而事與願違,那時已經三十九歲的孟浩然卻沒有考中及第。
孟浩然雖然這次沒有考中,不過他卻結識了王維,并且他們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們後來也都是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人物。
當時孟浩然雖然沒有考中,但他還是留在長安,本來他和張說關系不錯,有一次孟浩然去了張說那裡,剛好唐玄宗也去了。因為孟浩然一直失意,他又覺得自己又才華,所以他覺得自己是懷才不遇。
于是孟浩然見到唐玄宗後,就說了他的詩,然而其中有一句是“不才明主棄”。這一句讓唐玄宗很不高興,唐玄宗覺得孟浩然不求進身,他也沒有抛棄孟浩然,但孟浩然的失意卻怪到唐玄宗的身上。因為唐玄宗在不高興的情況下,孟浩然更加沒有得到重視,所以孟浩然隻得回到襄陽。
之後孟浩然離開長安,去了很多地方,比如襄陽、洛陽、吳越之地,到734年,已經四十多的孟浩然第二次去京城求仕途,然而結果還是一無所獲。于是孟浩然又回到了襄陽。
後來襄州刺史很欣賞孟浩然的才華,要向朝廷舉薦孟浩然,但孟浩然覺得曾經對刺史大的官推薦他都沒有成功,所以他認為這次也不會成功,因此他就拒絕了這次的推薦。
之後孟浩然在黃鶴樓再次和大詩人李白想聚,李白那時就寫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送給孟浩然。
738年的時候,孟浩然得了背疽,第二年病情沒好反而還加重了,到740年時,孟浩然的病情有所好轉,然而他因為和朋友在一起縱情宴飲,導緻病情再次加劇而離開了人世。
孟浩然和王維是當時山水田園詩人中代表人物,他善于發現自然和生活,所以他能見景而應心,因此他的詩在山水田園詩中很有地位。不過作為文人的他一生經曆卻很簡單,因他沒有入仕,又是山水詩人,所以他又被稱為“孟山人”。他的著作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