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中提到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人體的陰陽與四時陰陽變化相适應,保持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那麼,在萬物萌動、陽氣生發的春季,我們在飲食該如何調補?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劉嘉芬指出,春天,對應五行中的木,主升發生長、調達、舒暢,對應五髒中的肝,在中醫五髒理論中,肝主疏洩和主藏血,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郁。
其實,春天是養陽氣的最好時節,不過對于兒童來說,“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加上廣東的天氣,濕氣比較重,外濕加内濕,脾胃運化功能都會比較差,如果這個時候給孩子們吃一些溫補或者比較溫燥的食物,其實是助長了肝火,反而會加重對脾胃功能的損害。因此,養陽應該是順應節氣、輔助陽氣的生發,它應該是潤物細無聲式的。
劉嘉芬指出,春天注意養好脾胃,小心肝火過旺,肝火克脾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虛肝旺,脾虛肝旺時,孩子常表現為煩躁、愛哭鬧、易激惹、夜啼、納差、臉色晄白、大便爛、舌淡有齒印等。所以,南方的春天,更應該要注意健脾祛濕疏肝。
春季飲食應該如何應季呢?
●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微溫食物
辛味食物:韭菜、香椿、香菜、蔥、蒜、生姜等。
甘味食物:胡蘿蔔、白蘿蔔、南瓜、紅薯、山藥、紅棗、香蕉等。
●少吃生冷食物,多吃芽菜類,如黃豆芽、綠豆芽、豌豆苗。
●少吃大辛大熱之物(如油炸燒烤、花椒羊肉等),多吃當季食材,如羊肚菌、春筍、菠菜、荠菜、苋菜、蘆筍、油菜等,但春筍偏涼,畏寒脾虛者慎吃。
●少吃肥甘厚膩,多吃綠色蔬菜。
應季膳食推薦
◆主食類:
◇ 南瓜小米瘦肉粥
“春時宜食粥”,補脾養胃。如果濕氣較重者,可加入芡實、扁豆、眉豆、赤小豆等。小孩胃口差,想要口感更好,可以加入少許瑤柱、陳皮絲2g。
◆面食類:
◇韭菜肉餡餃子、韭菜盒子
◇春餅:搭配胡蘿蔔絲、香菜、雞蛋等。
◆湯品類:
◇羊肚菌山藥胡蘿蔔炖雞湯
功效:益氣養脾,适合一般人群,2歲以下嬰幼兒、易過敏的孩子慎吃。
◇枸杞葉豬肝瘦肉湯
功效:養肝清熱,一般人群适用。尤其肝火旺盛的孩子适用,如易煩躁、夜啼、口幹、大便幹、舌紅苔黃或者舌紅苔少等。
◇白蘿蔔瑤柱炖排骨湯
功效:開胃健脾消積,适合一般人群。濕氣重者,可加芡實、扁豆、薏苡仁等,體虛者加蓮子、山藥。
◇薄荷椰子雞湯
功效:疏肝解郁清熱,适合一般人群,尤其風熱感冒退熱後、心肝火旺的孩子,如夜啼、煩躁易哭鬧等,但痰濕較重者不适用。
◆炒菜類:
◇韭菜豆幹炒肉片
功效:健脾理氣,潤腸通便
禁忌:體質偏熱易上火者
◇羊肚菌釀肉
功效:性平,味甘,和胃消食、化痰理氣,适合一般人群,2歲以下嬰幼兒、易過敏的孩子慎吃。
◇豆芽炒豆腐肉片
豆芽一寸左右營養價值最高,健脾化濕清熱,尤其适合便秘的幼兒。
◇網紅——香椿炒雞蛋
宋代蘇轼稱贊“椿木實而葉香可啖”,陽春三月是最合适的季節,4月中旬之後香椿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選擇最嫩的吃,先焯燙後再炒。不建議速凍或腌制,嘗鮮即可,幼兒不宜多吃 。
◆應季消積茶
木棉花8g,扁豆8g,麥芽15g,谷芽15g,布渣葉8g
功效:疏肝健脾消積,适用一般人群。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林惠芳
圖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