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深受佛學思想影響的國家。雖然我們沒有什麼國教,但是佛教的影響力在今天是非常大的。包括在古人當中,尤其是很多詩人、哲學家等,都很崇尚佛法,對于禅理的有很深的研究。
在唐代詩人當中,王維就被譽為詩佛,可謂是對于佛學和詩學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的集大成者了。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古詩,堪稱最為清韻自然的禅理古詩,讀來讓人心靜忘記塵世繁雜。
這首古詩就是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禅院》。且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破山寺禅院當中遊覽,然後通過對于整個寺院景色的描寫,最後歸入到萬籁此俱寂的視野當中,這樣一種境界,表達出了詩人内心的一種渴望靈魂得到淨化的思想情感。
前兩句寫的是詩人早晨的時候到了破山寺,然後詩人在描寫的周圍的環境,包括天氣,包括景色,太陽剛剛出來以後,照射在破山寺周圍的林木當中,這種詩句給我們以清晰的畫面感,一開始就已經給了我們一種超然于世外的一種意境。
随後的兩句寫的是詩人到了寺院以後尋找禅院的過程。詩人穿過一道又一道的小路,然後一點一點的來,看到周圍的花草樹木生長得非常茂盛。而詩人所要尋找的破山寺後禅房,就在這些山花叢林當中隐藏着,也進一步寫出了佛家出家人那種隐逸自然、超然于世的情感和追求。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寫的是有聲有色,有動靜來襯托。佛門之所以選擇深山之中,是認為此地可以有一種熏陶,讓人回歸自然,傾聽詩人内心的想法。這種景色破山寺所在的周圍的環境能夠直接影響人的性格,也能夠影響人内心的安甯。而在此地進行修行,能夠更好的回歸自我,能夠更好修煉佛法,也能夠更好地淨化人的靈魂。
最後兩句歸到一種安靜的環境當中,以動襯靜。萬籁俱寂,但是隻留下鐘聲在敲響,也就更加襯托出周圍的環境非常的安靜,讓人的内心非常的平安。
這兩句很像王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裡的鐘聲其實就像是引領人們進入佛法修行的妙音,天籁之音,能夠直接沖擊到人内心深處的靈魂純淨的渴望,也能夠體現出詩人忘卻塵俗的一種内心的追求。
這首唐詩所表現的内心世界,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在後世得到很高的贊揚。其實在今天的我們讀來,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清麗自然。這首詩對于景色的描寫,對于周圍環境的襯托,對于佛法禅理的弘揚,讀來都可以讓我們感到心裡的平安,甚至忘卻塵世的繁雜,回歸真實的自我。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