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最高海拔2560米,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
水濤溝這邊,氣溫明顯比别的地方氣溫要低上不少,池子裡的水已經解凍,用棍子戳都戳不動
這個季節的綿山(11月),山上光秃秃的,樹葉幾近凋敝敗落,一片蕭條。
這裡是雲峰寺,雲峰寺是綿山一行中感覺最好的地方,綿山頗為平淡無奇,我們隻是“淺嘗辄止”打卡而過,在生命中,我們記得,綿山這個地方,我們曾經來過。
不是所有的景點都需要一一打卡,細細品味。
正如人生,該告别的就要告别,該重逢的就要重逢,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請進生命裡,該放棄的放棄,該錯過的錯過。學會輕描淡寫,學會在尋常裡,淺笑成歌。
大羅宮
這個俯瞰視角~~遼闊
龍頭寺
旅遊小貼士:
綿山淡季票80,外加50元的景區交通,景區交通是必買的。從售票處到最近一個大景點龍頭寺間隔5.8公裡的盤山公路,到最遠的景點水濤溝,累計超過10公裡。
觀光車行進路線:換乘站——龍頭寺——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栖賢谷——水濤溝
我們隻挑幾個點玩:水濤溝、雲峰寺、大羅宮、龍頭寺,一路往回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