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的整體性?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沉澱,從古到今,儒家思想孕育了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優秀品德,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曆久彌新的精神财富,是學校美育教育發展的深厚基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的整體性?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沉澱,從古到今,儒家思想孕育了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優秀品德,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曆久彌新的精神财富,是學校美育教育發展的深厚基礎。
小學階段正是青少年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從小學開始強化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小學生從小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展示美、鑒賞美、塑造美,不斷提升小學生美育素養,對當前小學生德育和美育有着積極的意義。
一、“仁”,熱愛祖國,融洽和諧
仁者,親也。本意是“博愛”,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愛祖國,愛他人,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能做到融洽和諧,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别人着想,為别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現階段,道德冷漠現象、人際情感的疏遠、小學生沉迷于網絡而不能自拔,個體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社會接觸的機會,以至于對他人與社會漠不關心。在他們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國家意識不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減退等問題。
儒家經典中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對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曆史文化有詳細的闡述,小學生可以利用傳統的儒家文化充分了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
通過感悟中國燦爛的古代史和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曆史的近現代史,有利于小學生從小産生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從小種下愛黨愛國愛家鄉的豐富情感。 二、“義”,集體主義,互助互愛
義者,做事遵循内心的道德約束,去做應該做的,在别人有難時出手助人,即為義。社會正向多元化發展,當前各種激烈的競争,學生自身成長過程中競争的加劇,使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和強化。
然而部分小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活動中,集體觀念淡薄,隻講權利,不提義務,隻求索取,不講奉獻,忽視互助互愛。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黨史教育、美育等德育活動,加強小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理想和價值觀理念培育,使小學生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建設祖國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注重集體主義教育,把集體主義原則作為學校的主要價值要求,引導學生互助互愛,樹立正确的價值觀,讓小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從關心自我的圈子裡跳出來,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關心同學、關愛長輩,培養他們正确的道德責任感,最終學會做人。 三、“禮”,文明禮儀,恭敬尊重
禮者,即對他人有禮,敬人即為禮。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的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行為規範,社會才會和諧有序。禮儀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促進人對人的恭敬與尊重,協調人際關系和睦,倡導言談舉止的文明禮貌。
現階段,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受到嚴峻挑戰,文明禮讓、尊老愛幼等禮儀行為明顯下降,出現許多與禮儀修養、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平時缺乏基本的禮儀常識,如無視校規校紀,不尊重師長、行為不羁、難以與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文明禮儀是植根于民族精神中的道德品質。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一是要善于将《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關的班規校紀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的被動行為變為自覺行為。
二是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校園氛圍是對小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至關重要,營造良好的人文與禮儀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禮儀的熱情,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以宣傳欄、廣播站、校報等為輿論宣傳陣地,以明禮誠信、積極健康的内容向學生做宣傳。
三是多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學校舉辦禮儀講座,開展禮儀活動;經常聘請校内外專家學者,舉辦多種形式的禮儀講座,加強對禮儀教育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内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禮儀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風範,把講文明、講禮儀的道德風尚注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四、“智”,尊重知識、崇尚科學
智者,智慧、才智,孔子把見多識廣,具有觀察、辨别、判斷事物能力和遠見卓識稱為智者。儒家文化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學生良知,服務社會。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促使小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
一是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建立經典誦讀、古詩詞吟誦教學模式,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陶冶情操,帶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二是舉辦傳統文化講座,如“儒家經典名篇導讀”“唐詩宋詞欣賞”等講座,增強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開闊學生學術視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展學生的思維,養成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良好習慣。 五、“信”,誠實守信,言行如一
信者,即誠信、信用。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信”的道德要求,内涵很豐富,包括說話算數,言行如一;尊重事實,反映真相;信守承諾,忠于職守;勇于承擔責任,認真履行義務等。
現實中,小學生存在着失信行為,造成學生誠信危機,主要表現為說謊、逃課、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方面。誠信是一個社會賴以存在的道德基礎,人無誠信,無以立身;國無誠信,無以邦交。
因此,學校要根據小學生自身成長特點,有效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強化學生誠信教育。
一是利用多種教育形式,加強學生誠信教育。例如進行誠信主題班會,誠信故事演講比賽,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自感、自悟、自省、自勵等方式進行自我教育,使學生在參與中提高,在參與中成長。
二是在學校中樹立誠信的榜樣。例如在學生開展“班級誠信之星”的評選,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以高尚的誠信人格感染學生,率先垂範,做好表率。
三是在校園文化環境、文化設施場所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文明校園、美育文化創建等,積極開展“誠實守信”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總之,從小學生開始,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仁、義、禮、智、信及美育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有效增強小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和文化自信度,從而在文明禮儀等美育養成教育中積極踐行、不斷融入,能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地生根,促進學生小全面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