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梁東方
秋日的中午,淡藍的天空上有鱗狀的白雲,斑駁地鋪展。滹沱河邊的草黃草紅之間,小楓樹已經是一樹略顯暗淡的舊紅。因為一側有綠樹陪襯,所以遠觀也近似鮮紅。大自然用比襯手法,将不充分的色彩和造型缺陷彌合。這是它一向的技巧,也是可以使不堪的人世一直不失希望的暗示與引領。
陽光柔和,即便中午也不熱,在這個場景中安坐在長椅上,舒适地享受着周六中午的美妙。這是一個最恰當的位置,不在家裡,也不在景點,就在這樣的河邊。
經常騎車子跑,不是要跑到哪裡去,而就是為了找到如現在這樣一個剛剛好的位置,時空和個人狀态都剛剛好。不一定是一個熟悉的位置,不一定是個公認的風景極佳處,但一定是一個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坐下以後四面八方都無障礙地融入自然中的位置。有人說旅行可以将生活壓縮、加速,在緊湊的旅程中可以讓每一分鐘都突然擁有了充分的意義。那是旅行的行程使然的外在助力,内在的線索,依然是我們廁身風景之中又遊刃現實之外的精神世界。兩者如果同時具備的話,就會讓庸常人生顯出一點點不俗,讓單調的現實變得不無色彩。
比如眼前,坐在這裡,一切都剛剛好,不必再想其他的地點和方式,不必在懷念與向往其他的季節和其他狀态裡的自己,世界突然就向你呈現了一個最妥帖的時空位置。空間不變,時間也停滞了,當然是仿佛時間停滞了,是你願意時間就此停滞了。以我的經驗,找到這樣時間可以停滞了的地方,就是找到了當下自己最幸福的角度。
斑斓高遠,由稀疏下來的楊樹樹冠點綴着的天空,在秋天的午後,如期重來。可又像是第一次來到人間一般讓人驚喜不已。常有常新是隻有大自然才有的品質,每一個春夏秋冬都一如從前,也都像是從未有過一般。無他,隻因為每個季節中的你自己都已不是上一次季節輪回中的那個你自己而已。中間隔了四個季節以後,你已經淡忘了當初那個季節的氣息,你又在自然和社會中經曆了許多許多。
在這裡拿着一個本子記錄下偶然的思緒,拿着一本書進入另一個與眼前完全不同卻總是有絲絲縷縷的聯系的世界。每次擡頭都再次意識到秋天的色彩與高遠讓人正置身蕭疏空曠的美,從書中的叙述回到眼前的世界,再從眼前的世界回到書中的叙述,來回轉換之間,亦真亦幻,兩者都變得更加神奇。偶有所感,或奮筆疾書或不疾不徐從容以記之,人生狀态就流貫了無所不在的美妙。
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秋天,在德國萊比錫郊外八大湖森林中遇到的那個坐在樹冠黃紅的林下讀書的女子:自行車放在旁邊,自帶坐墊,手捧一本書,坐得端端正正。不是搞行為藝術,那個年代也不存在拍什麼小視頻的事情,就隻是生活方式使然的自然而然。在這樣的環境以這樣的姿态做這樣的事情,她覺着很美,别人也覺着很美。禁不住在她從書本上擡起目光的時候打個招呼,她立刻回以禮貌的微笑。互相之間都明白,大家都是要在季節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人,都是願意徜徉在自然裡的人。無論世事如何,無論個人境遇怎樣,倘使還有餘力,就一定要在這人生的空擋中過上一天半日這樣美好的生活。
人類行為的美是因為置身自然之中,與自然融合的時候的自我感受。在外人眼中的美則是此情此景中必然的客觀存在。人在這樣的場景裡,主觀上客觀上都是美的,都至少是在當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的。這是人在自然中不可錯過季節的原因,不到最能充分顯示季節特征的草木中來,就是不折不扣的錯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